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途径研究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化背景下,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信息技术和初中语文的教学整合中,还是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基于此类现象,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途径进行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措施,促进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建设。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研究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49
  在以往的語文教学中,没有太多的模式和新鲜血液的注入,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致使语文的教学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为了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师必须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填补了初中语文的“空白”,本文就通过分析初中语文的教学现状问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提出具体解决措施进行探究。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是在旧的教学观念的长期熏陶和影响下,学生主动性的提升和改变速度无法满足素质教育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无法掌握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语文能力,还是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
  2.教学观念没有紧跟教育的发展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改的实行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部分教师没有理解新课改的用意和要求,不能很好地根据新课改的方向调整教学的观念。甚至部分教师还是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对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掌握不扎实,不能很好地应用。教学中还是采用死记硬背、逐一讲解等落后的教学方式,教学观念没有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
  3.基础较弱的学生缺乏自信心
  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记忆理解提升语感,培养语言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但是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培养,文字的理解和记忆欠缺,没有养成好的习惯或者没有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的成果始终不尽如人意。长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重视”,学生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问题
  1.课件准备较为随意
  与传统的备课不同,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课件制作,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选取符合现阶段初中学生发展需求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在现阶段,部分教师准备的语文课件,不仅没有创新,而且课件制作比较敷衍,仅是将知识点简单的罗列,没有加入其他的内容,课件PPT演示淡然无味,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2.课程准备缺乏针对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引入,对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的工作效率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现如今,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并且倡导教师要积极、正确的使用。但是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分寸,将信息技术“滥用”在教学中。主要表现为:第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知识,将网络上大量的相关内容下载下来,没有经过整合直接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无法凸显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二,信息技术利用不合理,过于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缺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也产生排斥心理。
  3.忽略课程的细节设计
  在大力倡导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背景下,部分教师认为做好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的教学水平和效率就会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课件展示为主,学生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多彩的课件”上,不注重教师补充和讲解的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忽略了课程的细节设计,也会影响教学的效率。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1.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思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将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显现出来。因此,为了适应学生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在部分学生的认知中,语文的学习都是比较乏味,缺乏“快乐感”的,所以在语文课堂中不认真听讲的现象较多。而信息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新鲜血液的注入,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注意力得到集中,慢慢地就会发现语文的乐趣。
  3.有利于拓展知识面
  现阶段的学生思维比较跳脱,没有社会经验,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正视网络环境,通过信息技术了解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四、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有效途径
  1.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语文学习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适时创建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首先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教学中,因此教师要做好课件的设计。教师可以提前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爱好与教学内容互相结合,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凸显文章重点,然后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入学习中。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的《月亮上的足迹》为例,根据了解,很多学生都对太空知识很感兴趣,因此在课程开始前,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所选择的资源整合后,选取适合的、突出文章主题的相关内容资料在课堂上放映。所以笔者准备了两段关于月球探险的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们都很认真。在短片结束后,笔者提问了相关的问题,平时不怎么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很积极的举手。通过设置学习的环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结合音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闭着眼想象自己心里的“月球”,有利于提高学生想象力和求知欲望,教学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2.扩充课堂的“度量”,积极做好课堂评价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扩充课堂的“度量”,有利于学生增加知识量。现阶段的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生活经验缺乏。课文中部分拓展阅读知识量较大,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理解和学习比较困难。基于此类现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黄河颂》为例,很多学生没有见到真正的黄河,对课文中介绍的黄河磅礴、壮观的景象没有很好地体会和理解,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在多媒体上放映黄河的视频、影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黄河。并且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中,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于课件,在课程中也要体现细节,从而完善教学,达成教学目标。针对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也要加强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选取正确的方式重点关注,提高基础较弱学生的自信心。
  3.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知识深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能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表演。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深挖,理解更深层次的意义。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创造“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自主思考能力。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珍珠鸟》为例,在课程开始前,教师利用多媒体对珍珠鸟进行简单介绍,然后在课堂学习中,通過在多媒体上演示文章中珍珠鸟的行为,如飞、落、站、啄、撞、逃等表现,结合理解珍珠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举措?让学生自主思考。结合文章思考现实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以及人类和动物应该如何相处等问题,理解作者更深层表达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作者所表达出的热爱动物和热爱环境的主题情感,并与自身的行为对比,完善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现如今人与自然的相处问题,例如破坏森林、白色垃圾等对自然界的影响。通过文章的学习,结合多媒体应用拓展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与作者情感共通,可以更好地领悟文中的蕴意,从而体会到爱护环境、热爱动物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自身必须重视把握好分寸,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语文的各项能力。因此,要想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选取的教学模式不能过于追求信息技术的方便、便捷等特点,而是要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优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中,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曹昌河《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8期。
  [2] 刘小梅《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中小学电教》2021年第4期。
  [3] 白斐《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策略探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年第5期。
  [4] 王振英《初中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20年第S2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起来,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初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并没有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对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探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0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改革以及社会健康化全面发展,人们对于智力存在一定缺陷的人所产生的认识也在逐步转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随班就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轻度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展开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教师应有效培养轻度智障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课程一直在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优化与提升,从教育部所进行的诸项改革当中,不难看出目前的教育发展方向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中表现出来的年轻化特征也极为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中低年级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因为从学习的基础上来讲,语文学科是展开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石,只有打好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本文当中将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5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随手翻阅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就连“口语交际”和“我爱阅读”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颜色鲜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插图紧扣文章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好插图,必然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想达成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教学,还应该根据教学改革政策中的基本要求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以及探究与合作的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全面的思考,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本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基础,对通过多元化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方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策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实施中的误区与矫正,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评价 实施误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进行课程评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按需指导,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选择合适的着手点,选择两者的融合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有鉴于此,文中分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传统文化内容,探讨传统文化内容渗透现状,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推进两者融合的措施,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合适内容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64  一、道德与法治
摘 要:专业课教师利用专业课程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联的资源进行教学,既扩展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的外延,又切合实际落实教育活动中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思政素养,并结合课程内容融合“课程思政”。  关键词:专业课 课程思政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67  一、“课程思政”让立德树人更有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新时期
摘 要:启蒙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核心素养为起點的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育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因此这也成为启蒙教育的重要改革方向。本文分析了以核心素养为起点的小学语文实施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通过加强小学语文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