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课文插图的“巧”用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DAO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5
  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随手翻阅发现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几幅插图,就连“口语交际”和“我爱阅读”都配有插图。这些插图颜色鲜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插图紧扣文章的内容,如果在教学中适时地用好插图,必然能让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插图,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年龄尚小,理解能力较弱,对抽象的语言文字还不感兴趣。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还停留在事物表面,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对图画色彩很敏感。所以,编者抓住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在编写教材时插入了形形色色的插图,可谓是匠心独运。
  如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科学童话,其巧妙之处在于将大自然中的一些知识很自然地蕴含在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里。课文配有这样的插图,美丽的小池塘里有色彩艳丽的小鱼,黑色的小蝌蚪,绿绿的水草,大大的、碧绿的荷叶,可爱的小乌龟,粉红色的荷花,大眼睛青蛙,这些画面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美丽的图画,然后迫不及待地进入文字的阅读。
  二、插图,帮助理解古诗意境
  在部编教材中,每一首古诗都配有一幅精美的彩图,构成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优美情景。由于古诗大多数语言是浓缩的精华,所以不容易被低年级学生理解。如果教师一字、一词、一句地生硬讲解,学生会感到抽象、枯燥、乏味。如果恰当地运用插图,就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看懂了图意也就理解了诗的意境。教师省力,学生乐学,何乐而不为呢?如古诗《村居》,笔者让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图中的孩子在干什么?周围是什么环境?学生自然会仔细观察,回答:有燕子、鲜花、天空、柳条、风筝飞翔的姿态等,通过图画学生基本可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三、插圖,培养观察能力
  课文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看图时,重点指导观察的顺序、主次。观察的顺序可以从远到近,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等。
  如《秋天》,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在指导学生看图时,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地观察。先看天上的蓝天、白云、小燕子,再看地面上的稻田、池塘、小鱼,最后看近处的落叶和蚂蚁。教会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这样叙述才有条理,避免了杂乱无章。
  四、插图,培养学生想象力
  课文中的插图都是静止不动的,要想让画面活灵活现,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大脑的丰富想象,让画面由无声变有声,由静变动。如《雷雨》一课,课文点缀了一幅雨帘密织的插图,描绘了雷雨中的景象。指导学生看图时,请学生回想夏日下雷雨时的情景,脑海中会出现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密密的雨点敲打着房屋、玻璃、树木的景象,世间一片朦胧,这样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插图,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能够看图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是对低年级学生的习作要求,课文中的插图就是最好的素材。低年级是语言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教师要善于运用插图,抓住这一重要时期进行说话训练。如《一匹出色的马》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借此,笔者请学生仔细观察画面,也可以适当加入自己的想象。于是,学生就插图踊跃发言,出口成章,用词优美。有的说:“碧绿的柳条随风飘动,五彩的花儿争奇斗艳,弯弯的小河,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等。”这种有意识的说话训练,为中年级的习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只有会说才能会写。
  “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图文并茂的课文编写,大大激发了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对文章理解的难度。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无视插图的存在,充分利用插图这一资源,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促进低年级学生从小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刘萍,1967年生,女,汉族,山东枣庄人,职称: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任职于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街道田庄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其他文献
摘 要:仿写类似于一种模仿性的学习,也是写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阶梯,通过仿写能够引导学生逐渐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不断地在仿写的过程中形成写作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对于小学语文阶段的写作教学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通过仿写训练,掌握写作方面的具体架构和模型,同时在仿写的过程中掌握润色和补充的技巧,提升自身的写作技能。  关键词:仿写 小学语文 写作教学 应用 DOI:10.12241/j.i
摘 要:在如今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要同步地进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就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能力的拓展,教师要认识到自己角色的转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也要不断调整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写作 教学技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21 
摘 要:进行德育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将德育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只有如此方可提升德育教学整体效果。为此,本文对当下我国小学教育中德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德育的实施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德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76  一、小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意义  正所谓“十年树木,
摘 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只有在小学语文中学习足够多的知识,才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看懂和理解其他科目的内容。因此,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本文将结合当前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效率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素质教育也逐渐进入到各
摘 要:随着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趋势的发展,国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真实发展,体系真正落地,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教育内涵发展,实现教育均衡,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从而引领教师专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教师 专业发展 路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
摘 要:在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越发重要,在初中阶段,学生会逐渐形成相对完善的思想观念、价值导向、品德素养,把握好初中教学阶段的重要意义,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探究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新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入手探究具体的教学对策和教学思路,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關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学生 核心素养 DOI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而这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中。也许,数学、语文及英语等学科能武装学生的头脑,但是,德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此,中小学教师正通过多种方式,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将重点探讨将游戏方式融入小学教学中,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游戏 小学德育教学 学习热情 DOI:10.12241/j.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起来,根本原因是现在的初中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教学,导致学生并没有对我国的文化进行了解,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都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结合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三观”,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文就对初中语文优秀传统文化与写作教学探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优秀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8.030  当前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创新改革以及社会健康化全面发展,人们对于智力存在一定缺陷的人所产生的认识也在逐步转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中针对随班就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提升轻度智障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展开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一、教师应有效培养轻度智障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我国的教育课程一直在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做出优化与提升,从教育部所进行的诸项改革当中,不难看出目前的教育发展方向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其中表现出来的年轻化特征也极为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对中低年级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因为从学习的基础上来讲,语文学科是展开一切学科教育的基石,只有打好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才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在本文当中将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