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在药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2784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VR)技术突破层层壁垒走进我们的生活,应用在教育、娱乐、军事等多个领域,在医药教学行业中也已占据一席之地.其立体直观的呈现方式,沉浸式的教学体验,交互式的感官冲击等优势越来越被师生认可,也为远程教育带来希望.同时也存在师生对新技术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个适应过程,且要面临前期投入较高的经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VR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在药学教学方面应用的优势和挑战,并结合国外对VR技术在药学教学领域应用的先进经验,对我国VR技术在药学教学中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促使VR技术在药学教学领域充分发挥作用,成为推动药学教育的发展的关键技术.希望药学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VR技术应用于药学教学的前景,结合药学学科的特点,借助VR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学科的融合,勇于创新开发的新教学方法,打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药学教学新模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药学人才.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3D打印模型在神经外科规范化培训中动脉瘤夹闭手术技能教学及培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的3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患者,通过3D打印方法制作颅内动脉瘤模型,6位参培医生在经验丰富的教授讲解前后分别进行模拟夹闭操作,在手术体位、操作时间、夹闭准确度、载瘤动脉保护、手术器械使用、术前计划、显微镜使用、手术器械熟练程度方面进行评价,并比较讲解前后得分的差异.结果 参培医生均成功完成模拟手术,各个项目的手术操作技能评分在模拟训练与教授讲解后均得到提高,讲解前后评
目的 基于ADDIE模型构建儿童急重症专科护士培养体系,以提高急重症护士的执业胜任力.方法 将入职急重症医学科1年内的护士共52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5).对照组按传统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实施培训.观察组进入ADDIE培养体系实施培训.培训周期6月,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同一套评估工具,每2月进行1次考试,分别评价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mini-CEX.结果 两组学员第一次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和mini-CEX评价均无差异.随着培训时间的增加,两组学员理论考试、技能考试、mini-CEX评价的
目的 为了提高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的学习兴趣,改善此门课的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方法 采用了翻转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法,探讨此教学方法在《现代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教学效果.结果 学生在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等得到显著提高的人数最多;教学评分成绩较为优良,平均分为92分.结论 将翻转课堂-角色互换教学法应用于《现代临床医学概论》诊断学-体格检查的教学中,很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强了团队合作与交流,教学效果显著.
目的 了解我校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内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和效果,探讨提升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 采用自制的内科临床见习教学评价问卷,在2020年1—2月对2015级73名临床医学六年制留学生开展线上调研,评教对象为2019年全年内科临床见习课程,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调研回收有效问卷58份.内科见习中常见基于团队协作学习(TBL)、基于临床病例学习(CBL)和讲授(LBL)相辅的多种教学模式,其中以TBL+CBL+LBL混合模式的课堂满意度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样化
目的 观察在神经外科带教中应用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教学对带教效果的影响.方法 纳入研究具体时间范围是2019年1—10月,通过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中22例医学实习生设为参比组(常规带教);并将另22例医学实习生设为试验组(3D打印颅脑实体模型辅助带教),并比较不同组别神经外科带教效果.结果 试验组医学实习生颅脑解剖理解能力、颅脑损伤鉴别能力、影像资料分析能力以及颅脑手术设计能力评分相较参比组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医学实习生神经外科带教专注度、兴趣度、参与度以及满意度相较参
本文以美国密歇根大学和我国开设了全日制本科公共卫生教育的院校为例,通过文献比较、网站浏览等方式获得各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数据资料,对比中美本科公共卫生专业学位设置、课程设置的区别,为完善我国本科公共卫生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我国公共卫生本科教育与美国具有一定的差异,美国的公共卫生本科教育中设有文学学位、理学学位和双学位;课程类别主要包括通识课、核心课程、选修课和顶石课;核心课程进行了整合,主要包括公共卫生系统-成就与挑战,人群健康的决定因素和差异性、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解决方案、公共卫生行动-创造性变革四门;选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设备和技术也日新月异,规范化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是进行影像诊断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是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教学的实践经验为例,探讨和分析了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此推动医学影像技术教育的良好发展.
遗传性疾病是儿科学教学大纲规定的必学内容,主要包括染色体病和遗传性代谢病,虽然其发病率低,但其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其较罕见,临床上漏诊、误诊率高.提高医学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认知,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对于提高遗传性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具有重大意义.我们精选教学内容,选择一种最常见的染色体疾病—21-三体综合征作为重点讲解内容;遗传代谢病病种类繁多,早期确诊干预治疗,可以减轻损伤,降低并发症,我们选择苯丙酮尿症、肝豆状核变性作为重点讲解内容,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使得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加快推动高素质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高临床教学中外科研究生教学质量,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教育科学、教学活动相互融合.本文通过首先全面回顾人工智能在医学图像识别、辅助新药研发、辅助临床诊疗及医学教育方面的应用探索及优势;对当前研究生外科教学中在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训练期间考核机制及科研创新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指出了当前临床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矛盾与不足.最后,分
随着大数据科学的发展,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课程已经成为研究生学习的热门课程.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是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物医学领域关键问题的跨学科课程,具有交叉度高、实践性强的特点,而研究生课程更需要面向医学实际问题和紧跟学科研究的前沿,因此这对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信息处理与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结合本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科学研究成果,教学团队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课后互动、多样化教学效果评价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教学探索及实践.教学内容上贯彻教研结合的教育理念,结合最新的科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