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花搞垮一个大国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xiao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7世纪初的荷兰是个不折不扣的欧洲大国,它打赢了前霸主西班牙,垄断了东印度和日本的贸易权,征服了巴西大部分领土,占领了加勒比海各岛屿,并且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阿姆斯特丹。
  光明的未来让全欧洲的冒险者和他们的资金都不约而同地涌向这片热土,荷兰不可避免地发起了“高烧”,这种高烧的表现就是“郁金香泡沫”。
  郁金香作为一种当时刚刚被引进欧洲的观赏性花朵,除了能在贵族少爷追女孩时派上点儿用场外,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其球茎长得还很像洋葱,不识货的人很可能就拿来炒炒吃了。然而,在整个市场积聚大量资金又无处可用的大背景下,郁金香被选中成了资本玩弄的对象。
  从1 634年开始,购买郁金香狂潮初现端倪,此后,其价格一路上涨,至1637年初,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居然被炒到了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那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考虑到当时欧洲人的平均寿命,这意味着普通荷兰人工作一辈子也买不起一朵小花。
  这无疑是在诱导所有人停下手中工作,投入到这场赌博中。在当时的荷兰,贵族、商人、手工业者、船员、农民、泥炭搬运工、烟囱清洁工,乃至拾荒的妇人都参与进来,买卖郁金香成为一场全民运动。
  既然是泡沫,就总会有破灭的一天。就在郁金香被炒到最高点后没多久,1637年2月,忽然有很多人开始抛售郁金香,大量的抛售使得市场陷入极度恐慌。仅仅七天后,郁金香的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90%,那些普通品种的郁金香更是贬得一文不值,甚至不如一颗洋葱的售价。
  一夜间,几乎所有参与投机的人连抱头痛哭都来不及,他们欠下了还不清的巨额债务。为了避免发生更严重的社会动荡,荷兰政府于当年4月宣布强行终止所有买卖郁金香的合同,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
  谁也没有料到,在“郁金香泡沫”破灭之后,原本十分红火的荷兰突然“歇菜”了,逐渐退出欧洲历史中心舞台。
  事实上,“郁金香泡沫”对荷兰的打击并不仅仅是参与投机的那部分蚀掉的本钱,重点在于它打乱了荷兰整个经济结构。经此一折腾,荷兰原本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停顿了下来,让位给花卉种植业。不造船、改种花的荷兰最终在海上争霸中输给了英国。
  更为重要的是,泡沫破灭也让民众看到了政府的贪婪,为了多收交易中的印花税,荷兰政府在前期曾助推过“郁金香泡沫”,负债累累的民众自此不再信任他们之前曾浴血保卫过的政府,荷兰就这样丧失了走向强大的门票。
  一个兴盛中的国家有时看起来无往而不利,但向上的国运其实最经不起贪婪、妄念和私欲的反复折腾。破灭的“郁金香泡沫”警示着世人:有时,绊倒一个大国的或许仅仅是一朵看上去很美的小花。
  编辑/夏涵
其他文献
雍正死后第二天,乾隆下了道谕旨,大意是说:父皇闲暇时听说江湖上有炼丹之术,于是把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招到圆明园,只是想看他们怎么闹腾,从不曾吃过他们的丹药;现在我要赶走他们,假如他们胆敢造谣,立即正法。  这道谕旨欲盖弥彰。雍正系突然死亡,乾隆及王公大臣皆措手不及,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竟会腾出手来优先处理安置在圆明园的两个道士,可见他们与雍正之死的关系非比寻常。  但乾隆不得不这样处理,因为雍正热衷
1911年4月,广州一家颜料店正在热热闹闹地办喜事,两百多人的迎亲队伍接走新娘的同时,也带走了装在颜料罐里的丰厚“嫁妆”。很快,一批武器弹药被送到革命军手中,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正式爆发。策划这起“明办嫁妆,暗运军械”事件的正是后来成为黄兴之妻的徐宗汉。  徐宗汉出身商贾之家,自幼接受西式教育,对三纲五常鄙夷至极,因此当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她并没有悲切守寡,而是毅然脱离家庭,逐步成长为一个追求进
法拉利是世界上闻名的赛车和运动跑车品牌。在法拉利的发展过程中却曾多次面临绝境,是创始人恩佐·法拉利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步步把品牌做大做强的。  1898年,法拉利出生在意大利摩德纳一个钣金工厂主家庭,他十岁时看了一场赛车比赛后,立志要成为一名赛车手。但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将来帮助打理家里的钣金作坊,便把他送到机械工程学校读书。法拉利没有因此放弃梦想,而是在学习之余,依旧痴迷于激情四射的赛车比赛。
商朝第23任君主武丁有次在祭祀大典的时候,野鸡飞过来叫了几声,武丁吓得浑身直哆嗦。  不就是鸟叫吗?有这么夸张吗?殊不知,鸟是商朝王族的图腾,《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而雉(野鸡)在商人心中,是神鸟的化身。  雉来祭祀大典捣乱,这对武丁来说包含了多层意思,哪一层都不是好意思。  首先,这次祭祀大典是在祭祀祖先。商朝君主認为祖先都是有灵性的神,通过祭祀可以得到祖先保佑,祖先会对世人施加恩
那是一只看上去金光闪闪的碗状酒杯,它被静静地供奉在神圣的神龛上。神龛两侧的鸳鸯香炉里,终日香气袅袅。早叩晚拜,一日三拭,是她雷打不动的仪式。每一次洗手焚香,她的纤纤玉指隔着柔软的绸绢,轻轻拂拭过金杯凉丝丝的杯身之时,那个惊心动魄的上元夜,就像缤纷的焰火一样在她面前灿然绽放。  那一夜,是她嫁入夫家后的第一个上元夜,皇城东京变成了一座沸腾的不夜城。御街两旁,花灯焰火照得整条街流光溢彩、亮如白昼,鞭炮
乾隆三年(1758年),乾隆下令修缮畅春园中供太后居住的春晖堂、寿萱春永两处建筑,之后又下令修缮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作为太后在圆明园的居所。  此外,乾隆还愿意同太后一起旅游。从乾隆六年开始,乾隆每次到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地巡幸视察,都要与太后同去。直到太后去世,他们共同北巡的次数达31次。乾隆的六次南巡,有四次都是和太后一起。  太后的生日自然也是重要的日子。太后五十大寿,乾隆在太后由圆明园返回
溥仪被逼退位后,在紫禁城的小朝廷中过着关门皇帝的生活,但在出国留洋梦想的牵引下,他开始了监守自盗的行径,以“赏赐”在宫中伴读的弟弟溥杰为名,盗运宋、元版珍贵善本书。对于这一点,溥仪后来回忆道:“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  其实,溥仪在和溥杰有计划地盗运国宝之前,就已打起宫中宝物的主意。虽然溥仪下台了,但每年小朝廷的总开支都不少于360万两。钱不够用,民国政府又时常拖欠,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鲜为人知的是,他更是一个“移动图书馆”,他一辈子有多爱书,从陈丹青作的油画《国学研究院》就能看出来:  画中,陈寅恪是五位大师中唯一手持道具的人,而这个道具就是几本书。陈寅恪在画像中都不忘抱上几本书,可见他对书的喜爱。  陈寅恪爱书爱到什么程度?他身边的人是这样说的。  大师吴宓在1919年的日记里写道:“哈佛中国学生,读
晋武帝即位之后,始终对弟弟司马攸提防有加,加上他的儿子司马衷是个白痴,有人遂提出立司马攸为皇太弟,这更增加了晋武帝对司马攸的忌恨。在司马攸生病时,晋武帝派太医前往看病,太医自然领会他的意思,对外宣布说司马攸没病,不用吃药。司马攸有病不能医,很快就死了。  晋武帝自感做了对不起司马攸的事情,因此对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还是很好的,到晋惠帝的时候,司马冏既是执掌中枢的机要人员,又是统率禁军的高级军官。后来
古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孩子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尤为重要。胡适在自传中回忆母亲冯顺弟时曾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优秀的母亲,懂得尊重孩子。  胡适的父亲早亡,胡适的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但她从不在人前教育孩子,胡适做错了事,她从不当面斥责,而是等到晚上安静时,关上房门对胡适进行指正或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