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掌握教师心理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管理是一种社会职能。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指挥、组织与协调更多的人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和实现共同目标的活动。是管理者借助下级人员的智慧和才能。充分调动下级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作用。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完成组织目标。这是各级管理的实质。而学校管理由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心理特点。而使之具有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管理特征。在管理中,正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特征、调整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心理距离、关心培养教师,促进教师心理发展的成熟度。是实现学校管理高效能、提高育人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教师;心理;管理
  The theory control teacher mental state at the function in the school management
  Long She-wen
  【Abstract】The management is a kind of society working talent.The management is a manager leadership, conductor, organization and moderate more people go to completion certain of the activity of mission and realization common goal.BE the governor ask for help of class personnel of intelligence with then can.The full transfer descend the class personnel's aggressive, active and create sex.With maximum limit exertive manpower, material resources and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power.Exaltation management level, exaltation work efficiency, completion organization target.This be the all levels management of substantial.But school management because of teacher of labor characteristics and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s.But make it have and differ from other business enterprise of management characteristic.In the management, exactitude confidence teacher of mental state characteristic, adjust leadership and drive leadership it of mental state distance, concern development teacher, promote teacher mental state development of mature degree.BE the realization school management high performance, exaltation teach hostage quantity of key.
  【Key words】 Teacher;Mental state;Management
  
  学校的管理,由于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教师的心理特点。而具有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管理特征。在管理过程中如何准确的掌握教师的心理特征,如何适当的调整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及培养教师角色的心理,促进教师心理发展的成熟度,是管理成败与否的关键。
  教育的劳动个性同其它行业相比较,有它自身的特点。从特征上讲,教师的劳动特点有继承性、知识性、独立性、成果的集体性、教育过程的长期性等。这些劳动特点对教师的心理形成一定的影响。在教师群体中表现出的心理共性是:品德高尚,意志坚强,知识丰富,举止庄重。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使他们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勤恳、努力、认真、胜任。但是,由于环境、气质、需要、动机等因素的影响,又使得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呈现出千差万别的心理个性,掌握这些心理个性。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疏通,能使管理工作达到或超过预定的指标。反之,就会使管理工作失败。
  
  1. 领导者准确把握教师的心理特征
  
  1.1 了解教师的气质。气质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过程的强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态特征。是一个人自然特征和风貌的集中表现。它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多年的教育实践表明。典型的胆汁质和抑制质的人是不适合做教师工作的。做为学校的管理人员,学校管理者要扬长避短,安排他们到适合发挥自己能力的岗位上去,不要强人所难。要对教师的气质有全面的把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这种现象,有的教师学历并不高,但能使整个课堂“活”起来,有的教师知识丰富,讲得也很认真,学生们却不愿听,效果并不好。这说明。教师的授课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而教师的气质对教学艺术性水平的高低有很大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在选择教师的过程中应了解教师的气质类型。在安排教学人员的时候,选择那些多血质、多血质和粘液质混合、胆汁质和多血质粘液质相混合的人上教学第一线;而让那些典型粘液质的人搞教研工作。粗矿型的教师应安排在高年级;致密型的应安排在低年级,专一型粘液质的人不适合做班主任工作。另外,在教研室人员搭配上也要注重气质类型的选择。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员搭配开,做到刚柔相济。动静相间,使教研室的气氛活跃而不放码肆,稳重而不死气沉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每个人的才能,收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1.2 掌握教师的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状态。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需要是动机的源泉,人的心理需要对行为有很大影响。做为管理者必须了解管理对象的需要,并通过激发和满足合理需要,调动其积极性,同时引导管理对象抑制不合理的需要,平衡教师心理,稳定其情绪。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结构理论看,最低层次的是生理需要,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需要。在教师队伍中,由于认识的不同,年龄的差异,品德经验的不同,而导致整个教师队伍中需要并不同属一个层次。做为学校的领导者,应该适时的掌握教职工的需要,尤其是优势需要。有的教师家庭生活困难,那他对生理上的得要就强烈些,有的学校环境差,教师对安全的需要就迫切;老教师对尊重的括要更明显,年轻教师对自我实现的需要更强烈。适时掌握每一位教师的优势需要,并及时的予以满足和引导,可使教师精力充沛、积极努力的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比如,老教师自尊的需要较强烈,领导得经常的关心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在工作中可以得到他的的积极支持,得到许多有益的建议;中青年教师社交、自我实现需要强烈,领导者经常鼓励他们确立远大的目标,创造实现理想的条件,使他们的个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同时,不可对低层需要置之不理,也不可对高层次需要采取不信任,甚至冷嘲热讽的态度。因为需要有时表现得活跃、强烈,有时则表现得微弱、隐蔽,若长时间郁结于心。就会影响工作的动机,没有动机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领导者要认真的掌握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正确的加以调解。
  1.3 研究教师的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需要的表现,还需要在同一的情绪下转换为指向具体行为的iJ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机能引起的发动个体活动,并且把活动指向某一目标,行为受目的引导,但不受目的修正,而实现目的顺利与否则强化或者削弱动机需要,这种变化受外界环境和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较大。管理者为了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可以去激友相应的动机和行为,或者诱导其相应的合理需要,激发相应的动机。实践表明,同一目的,不一定有同一的动机。比如数好学生,有的人的动机是自我实现,有的人是热爱教育事业。有的人则可能是出于某种个人功利。同样。同一的动机也不一定有相同的行为。管理者要准确的了解到这一点。每个教职工行为的后面都潜伏着相应的动机,领导者要对其动机进行判断。对动机的指向目标要预测,并给予及时的激励和修正。这对教学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掌握动机的过程中,千万不能主观臆测,要深入细致的了解。否则,误伤同志,打击其积极性,就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损失。
  1.4 认识、管理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地位心理。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师的角色地位是比较微妙的,它具有双重性。对学校领导来说,教师是被管理者,而对学生来说,教师又是管理者。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管理目标、规章制度、教育方针,只能通过教师的管理活动才能实现。因此,教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首先,从被管理对象的角度看,教师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相当的政治头脑和觉悟,对学校领导的要求就更高。他们佩服那些有学问有才能的领导,佩服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对瞎指挥、民主作风差的领导是不买帐的。其次,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教师总把自己摆在为人师表的地位上,他们在学生面前扮演的是智者、长者的角色,因此,他们讲文明、守纪律,处处做表率。学校领导在对教师的管理过程中应使干群关系密切和谐。教师十分看重领导者对自己的态度和对工作的评价,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也会对教师的心理产生影响,应尽量的尊重他们,多听取教师的意见,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鼓励参与意识,使教师明确其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领导者还要以一定的措施手段,协调教师同教师、教师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由于教师工作具有独立性,教师之间也存在个性差异,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与教师之间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影响教学,领导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师的这种角色地位,尤其是毕业班出成绩做总结和奖励时要全面衡量,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在毕业班的教师身上,否则既影响团结,又影响工作。
  一个好的领导,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切实地把管理对象看做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从人的性格、气质、动机等方而去掌握被管理者的心理状态,不简单粗暴,不单靠行政命令。只有这样,才能使被管理者心情愉快的去接受任务,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热情。
  
  2. 在管理过程中适当的调整领导者与教师间的心理距离
  
  人和人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做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之间到底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理距离才合适呢?
  从教师的心理看,他们普遍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好领导,应该是民主作风较强,遇事能和群众多商量,干群关系较为融洽。他们喜欢这样的领导,敢于在这样的领导面前讲话。我们党的联系群众的路线也明确规定,要普遍的、密切的联系群众。因此,从学校管理心理学的角度看,领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应该比较短的。教师属于知识类型的管理对象,他们的观察能力反映能力都比较强,在领导对教职工的态度上反映极为敏感,如果领导者用有意的疏远冷淡教师来提高自己的威严,那么,就会导致教师对领导敬而远之,该说的话不和你说;当面不说什么,背后再议论;你说什么我干什么,缺乏主动精神。这样,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的。因此,领导者在教师面前首先要尊重他们,这样才能换得他们的尊重,要主动和教师缩短心理距离,做到生活上主动关心,政治上主动帮助,业务上大胆鼓励,久而久之,教师和领导者的心理距离拉近了,他才可以对领导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领导者制定的指标才能让教师主动的去认同,在认同的前提下,才有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并不是说领导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只能无原则无限期的缩短,必要的时候、还要拉开一些。否则,对某些觉悟不高,修养不深的教师来说,领导就丧失了号召能力。在管理过程中,领导者的经验、认识水平、知识结构是不能完全等问于一般教师的,看问题所站的角度也是不相同的。当和教师的心理距离缩短到极限时,领导和教师都站在同一条线上;当考虑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时,管理者应回到自己的位置。管理者与教师的心理距离,无论缩短还是拉开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那就是管理目标。光缩短是无法站在决策者的高度去制定全面规划和目标的,只拉开也只能闭门造车,制定的目标也得不到教师的认同。由此可见,领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应该适时加以调整,这个复杂过程需领导者准确的去把握。
  
  3. 在管理过程中注意教师角色心理的培养,促进教师心理发展的成熟度
  
  支配、调节教师的角色行为的心理,就是教师的角色心理。教师角色的使命完成得如何,决定了教师心理的成熟度。在实施管理中,除正确认识教师的角色心理、了解教师的需要、动机等。更重要的还要注意教师角色心理的培养,促进教师心理发展成熟,即促使他们在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方面的完善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办好学校,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不仅要掌握当前的教师心理,更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促进教师的心理成熟。
  3.1 提高教师的认知活动水平。认知是人们洞悉客观世界的开端,是获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良好的工作行为动力的基础。学校管理要在组织教育教学的工作过程和教师活动中,让教师懂得具有渊博知识,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以及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认知结构、对于组织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意义。但是最重要的是通过集体活动,提高教师对教育劳动的价值认识,使教师懂得从事教育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分工,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学校教育和教师的劳动。教师的工作是与社会的教育功能紧密联系的。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感,在教育工作中努力发挥个人的才华和潜能,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心态,使他们乐于工作,爱岗敬业,从而达到稳定教师队伍的效果。
  3.2 激发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动力。动机和需要是激发教师工作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发动行为、维护行为和调节行为的一种能动的心理力量。人的任何动机都只是某一需要的动态表现。要使需要成为动机,并且产生实际行动,其决定条件是一定目标的存在。在心理学中,把目标看作是行动的预期结果。由此,需要、动机、目标和行动构成了人的工作心理动力系统。教师的需要和动机是多层次的,我们可以归纳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方面。教师的劳动决定着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精神需要和较高的成就需要。因此,学校管理者在尽可能满足教师合理的需要的同时,必须通过科学的思想工作,把激励教师的成就需要与奉献精神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蕴藏的创造力和追求成功的潜能,让教师懂得他们的劳动既有应该得到社会尊重和满足合理的需要的一面,又有教师本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一面,使他们把个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学校领导要不断地引导教师从个人实际出发,建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系列,提高事业心和责任心,增强竞争意识。
  3.3 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行为是主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结果。宏观环域中社会、国家、政策和文化意识形态的情况等则广泛地影响着人的环境,而微观环境则是直接对人产生影响环境。例如,家庭、学校都是对教师有直接影响的环境。学校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境,学校领导就要为教师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是促进教师心理发展和成熟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一所充满创造活力、富有进取精神的学校,必定会形成良好的教师群体,使教师们在教育工作中互相支持、团结协作,不断创新,从而具有高昂的士气、良好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学校管理的任务,在于抓住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把学校办成既是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充满着浓厚的教育教研气氛,又能使人自觉地接受组织纪律、工作规范的约束,形成良好的教育工作秩序,使老师把全部希望和抱负深深扎根于学校的土壤之中,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辛勤耕耘,创造性劳动,使教师在不断进驭和提高中获得心理满足,得到自我提高。
  总之,一个管理者能否胜任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能不能正确全而了解、掌握管理对象的心理,适当的调整与管理者之间的心政距离,并适时调整管理目标和措施。这样,才能够达到管理指标,在学校的管理中掌握这一点是尤为重要的。
   
  参考文献
  [1]《小学管理》张复荃主编,1992年9月,敬育再学出版社出版
  [2]《学校管理心理学》章永生主编,1991年7月,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3]《心理学专题》郭长荣主编,1993年4月,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收稿日期:2010-04-19
其他文献
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结合科技与艺术的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专业。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五年来一线教育的实践,结合本校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从195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开始,已有50多年
期刊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其中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加上高中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求证,
期刊
1. 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则屹立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
期刊
近年,我市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综合性学习。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期刊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期,科德(Corder)提出了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替代了对比分析,成为了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错误分析理论以学习者为研究中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来发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为教师制定完善的外语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错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  The English T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开展,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动,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Shallow talk new lesson mark to descend thought political the classroo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然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在生理成熟而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心理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的前提下,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但现实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中职学
期刊
我们一起走过冰雪灾害,激情抗震救灾,我们感同身受,又共同分享奥运喜悦,感叹神七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展望经济发展。在这特殊而关键的时刻,国家政府依然将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规划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办好教育,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履行的光荣使命。面对王益大教育,如何拯救教育的缺失,如何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带动王益经济大发展,落实“一轴”、“两廊”、“四园区”发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
期刊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是对立的统一,不可分割,不可偏废。把这一原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会使我们获得一种辩证的科学思维方法,而用这种方法去指导我们的工作,能使我们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目标管理。下面笔者就学生管理方法的几个方面的关系,谈一下粗浅的认识。  1.以工作为中心与以人为中心相结合 班级管理无非要处理好两种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