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each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前导。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能够科学地使用大脑,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得心应手地解决矛盾,攻克难关。近年来,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创造性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和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把学生从被动的、苦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叶圣陶曾经讲过:“受教育不是像张开了个空袋子,等人家把东西倒进来,装满它。受教育含有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学习。朱子注:‘学而时习之’道,‘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个说法极好。小鸟的屡次的飞,用的是它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己学、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做主人,充分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才能谈得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石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若想激发创造性思维,就必须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何而来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兴趣的源泉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实和现实,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要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因此兴趣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达到兴趣和教育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予以实现:
   首先是选好教学内容。为学生对计算机产生浓厚兴趣并保持持久铺平道路。它为以下两方面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
   其次是采用诱导和启发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及时和恰当的鼓励。延迟与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其学习兴趣。
   以上三方面分别对应兴趣教学的三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培养兴趣阶段和巩固兴趣阶段。
  1.1 激发兴趣阶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根据国家教委编订的《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的指导精神,我校的信息技术课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学习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地展现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精心雕琢自己的作品。有一个学生曾这样说:“我最喜欢的是画图软件和文字处理软件。因为我喜欢把自己的文章配上小插图,使文章因画而更精彩,也使画因文章而更完美。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自己像是某杂志社的主编了!”。正是由于学生的投入,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为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而WINDOWS及其应用软件为学生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得以展现自己。可以说这些软件对学生产生了“诱惑力”。有了“诱惑力”,学生就有兴趣,有了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创造力了。
  1.2 培养兴趣阶段。学生在“激发兴趣”阶段产生的兴趣不尽相同,有的浓厚,有的一般。由于某些原因还会使其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不能把培养和激发截然分开,需要在培养中继续激发,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浓厚兴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正是现代教学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髓所在。教师讲,目的是要达到不用讲。这就好比帮孩子学走路,先牵着他走,扶着他走,进一步让他自己走,在旁边护着他;最后完全可以放心了,就让他自己走,护也不用护了。上课也一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向导,路靠学生自己走,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意图变成学生的行动。为了达到这一步,我认为,有两点是很重要的:一是精心设计任务,二是讲解内容要少而精。
  1.2.1 精心设计任务。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精心设计任务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为“任务”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比如,录入文章、修改文章一般是学生不在意甚至是不感兴趣的事。为了使他们掌握这部分概念,我设计了一个小任务:让学生输入一段题目为“关于我的爱好”的小作文,作文的内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编写。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不仅掌握了录入文章的基本规则,而且当发生输入错误时,还学会了修改文章的技巧,可谓是一箭双雕。
  再比如,画图软件的图案的放大和翻转以及拉伸的技术是比较晦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就让学生画一幅“小小树林”的图画,在图画中设计了大小不同的小树,并使它们在太阳的照射下,在地面上投影成一片片的阴影。由于该任务生动有趣,使得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顺利地掌握了知识难点。
  1.2.2 讲解内容要少而精。少而精主要是指讲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量上要少讲,把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去自学、去思考;在质上要精讲排除学生已经掌握的和自己可以理解掌握的知识。在教学中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边框和底纹”时,我只仔细地讲解了对话框中的一个标签——“边框”的操作,至于“页面边框”和“底纹”两个标签,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它的使用方法。
  教师教学的目的,绝不只是教会学生具体的科学知识,而是应该着眼于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通过知识的传授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使他们收益终生。
  1.3 巩固兴趣阶段。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发挥离不开自信。自信是实现自我和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学生们正处于成长发展期,他们渴望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和信任,怕别人看不起。所以,对学生恰如其分的鼓励,就会使学生满怀希望和自信心,延迟了已有的兴趣,使兴趣从外在因素向内在因素的转化能够执行,从而巩固了兴趣。
  例如,我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都要进行作品展示。同学们总是争先恐后地让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当自己的作品出现在投影仪或网络上时,一种得意的表情便会在他的脸上展现。而在今后的学习中,你会发现他总能努力去探索新的技巧和操作方法,以便他的作品是最棒的。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采用了兴趣教学,才引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们一幅幅作品展示于众人面前之时,连成年人也不禁感叹他们精巧的构思。一幅幅略带稚嫩,而又非同一般的图画,一篇篇设计精美的文章,所有这些都是来自他们内心的“灵感”。
  2. 在运用中升华创造性思维 学习兴趣的真正源泉是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只有在这种时候,人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掌握知识的欢乐。夸美纽斯指出:当学生看到,“他所学的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属于柏拉图理想的什么东西,而是真正在我们周围的、彻底认识了就会给生活带来真正益处的物体,在这样的条件,智慧将会比较积极地用在学习方面,并且会更仔细地认出一切。”知识运用可以促进学习和智力活动的兴趣。
  3. 良好的多媒体手段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保证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而言,我个人认为最有效的多媒体手段是多媒体网络教室加上计算机、投影机。
  充分地利用这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地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水平,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这些多媒体手段能够在哪些方面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保证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布置任务。一般上课之初,我先用投影仪将今天要完成的任务展示出来。它可能是一幅画,也可能是一篇文章,这些内容,如果仅仅靠语言的描述,显然是很苍白的,有了画面就直观、易懂,任务明确,同时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辅助讲解。当需要讲解一些必要的操作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实时播放教师的操作过程,使每一个学生清晰、准确地把握了操作过程和基本概念。
  3.3 交流讨论。当某个学生需要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他的计算机的画面和他的声音,传送到整个网络,使每个学生看清他的操作过程、听清他的声音,其他的学生从而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因此达到交流讨论的目的。
  3.4 作品展示。当学生的任务完成之时,利用多媒体网络再配合上计算机投影仪,就可以便捷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了。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延迟了兴趣的持续时间,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我深切地体会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他的学习热忱和潜能是始料不及的。例如,在整个的上机考试过程中,学生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去选题,力争使自己的作品最佳。在制作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询问:“我的怎么样?比×××的好吧?”、“老师,您说哪不好,我再改!”……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说明一个问题:学生是在为自己学习,是学习的主体。
  一学年以来,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不仅完成了基本要求,而且还创作出了很多有特色、有新意的作品。
  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是与实施了素质教育分不开的。正是由于在教学中实施了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发挥了自身的创造能力,体验到了学习本身所带来的快乐,进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收稿日期:2010-05-04
其他文献
【摘要】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使学生态度积极、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这样就可以高效率的进行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情商因素对智商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就是以情感人,以心育人。  【关键词】情商;愉悦;师生关系    所谓情商,是指影响学生学习的意志品质、态度心情、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情商在数学教学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代教学论公认:课
期刊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等方法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农村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存在着个别学校领导不重视、管理体制不完善、专业教师严重缺编、教学方法单一守旧、教具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使农村学校美术教育能健康快速地发展,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农村学校;美术教育;思考  Push village primary school art
期刊
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结合科技与艺术的专业,是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专业。针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及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通过五年来一线教育的实践,结合本校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经验,本文对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及方法、内容作一些探讨。  计算机美术设计专业,从1950年麻省理工学院的萨罗兰德着手开发通过图形技术来处理人与电脑对话操作系统开始,已有50多年
期刊
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不同班级甚至同一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他们几乎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或信心,其中特别是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没有打好,加上高中课程难度较大,他们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难以在高中英语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上与教师或同班同学保持步调一致,从而给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对知识、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与求证,
期刊
1. 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则屹立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竞争中不免落后,但中国文明形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结构,在文化层面上的意义并未消失。
期刊
近年,我市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综合性学习。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
期刊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期,科德(Corder)提出了错误分析(Error Analysis)理论和研究方法,其作为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替代了对比分析,成为了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错误分析理论以学习者为研究中心,通过分析学习者的错误来发现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为教师制定完善的外语教学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错误分析;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法  The English T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和开展,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动,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大胆改革,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思想政治课  Shallow talk new lesson mark to descend thought political the classroo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中职学生在学习和就业中面临日趋激烈的职业竞争和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然而,中职学生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特殊的学生群体,在生理成熟而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心理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落后的前提下,中职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但现实中职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技能教育,轻心理教育”的现象。因此,如何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中职学
期刊
我们一起走过冰雪灾害,激情抗震救灾,我们感同身受,又共同分享奥运喜悦,感叹神七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展望经济发展。在这特殊而关键的时刻,国家政府依然将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规划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办好教育,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必须履行的光荣使命。面对王益大教育,如何拯救教育的缺失,如何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带动王益经济大发展,落实“一轴”、“两廊”、“四园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