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程中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探索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w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探讨化学课程中如何确定跨学科主题的基础上,以“指纹破案”主题为例,从教学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包括基于问题分解的教学内容、基于子问题链的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资源设计等方面,对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作阐述,以期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化学课程; 跨学科主题教学; 教学设计; 指纹破案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10004905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1 研究背景
  跨学科能力(interdisciplinary competence)是指面对无法靠单一学科来解决的真实复杂问题时,综合运用两个或多个学科知识和思维分析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21世纪学习的重要高阶思维能力,关乎学生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复杂议题和日后的非常规工作[1]。因此,跨学科能力的培养受到各国教育的高度重视,跨学科教学(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也应运而生。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复杂情境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2]。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校中开展跨学科教学主要有两种路径: 一是开设跨学科综合课程,如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组合形成的科学综合课程等;二是在学科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鉴于目前我国学校课程体系以分科课程为主,若要在不打破课程体系的情况下,达到跨学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在学科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无疑是可行路径之一。本研究尝试探索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为中学化学教师提供借鉴与参考。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指以一门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主题,围绕该中心主题,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对所指向的共同问题进行讨论和解决而设计的教学活动[3]。因此,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将从化学学科出发,选取合适的跨学科教学主题,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设计和实施系统化的教学,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跨学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
  2 跨学科主题的确定
  跨学科主题的确定是进行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的起点。化学课程中开展跨学科教学强调让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的复杂的问题,以实现跨越学科界限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因此,跨学科主题应具有以下特征: ①跨学科性: 所选主题不是仅靠化学学科就能解决的,需要整合其他学科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②情境性、生活化: 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現实情境下解决真实问题。③具有实践探索空间: 所选主题能让学生进行研究性或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运用高阶思维去分析、解决复杂的跨学科问题,提高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结合以上特征,可从以下视角在化学教材内容中寻找跨学科主题: (1)与生命(即生物)相关的内容: 生物元素的组成及对生命体的影响,即更多涉及生物化学的知识,与人体健康、营养等息息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的基本营养物质及对人体的机能影响、食物成分及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化学肥料的组成及对植物的影响等;(2)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如原电池、电解池、电离等;(3)化学工艺品制作及流程: 更多涉及到化学产品或工程问题,如灭火器、净水器、酒精探测器、天气瓶及化妆品的制备等;(4)环境问题: 更多表现为化学与地理、生物的联系,如温室效应、石油污染、塑料“白色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5)与化学职业相关的内容: 与化学有关的职业不仅仅需要化学学科的内容,还会涉及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如食品检测员、环保工作人员、法医等。
  在上述视角下,对相关内容进行选择、重构及改造,从而形成跨学科教学主题。改造方式有: (1)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逻辑化;(2)将教材中某些现有实验改造成探究性、开放性实验,如探究用量比例、影响因素等;(3)挖掘在生活生产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内容。例如,水的净化是初、高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由于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及知识难易程度等因素,实际生活中“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内容被分解,初中教材主要介绍如何利用吸附(明矾、活性炭)、过滤和蒸馏等途径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及“自制简易净水器”等内容;高中教材则侧重运用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可溶性离子、氯气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但生成的有机氯化物可能对人体有害等内容。同时教材偏重于物理和化学方法如何净水,而较少涉及“自来水厂净水过程”需要考虑的地理、生物等学科知识与方法。因此,可在化学课堂中开展“自来水厂净水”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利用自来水厂净水工艺流程组织跨学科教学内容: 在第一步(取水口)中,运用地理学科知识如海陆间水循环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中的哪一环节(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可成为取水的来源,以及如何确定自来水厂的选址等,由此,可设计水的自然净化探究实验(即沙土、黏土过滤净化能力差异对比实验);在第二步(加絮凝剂)中,首先设计铝盐和铁盐的净水效果对比探究实验,同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净水原理,从生物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明矾净水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及其作用机制;最后,可设计从简易净水装置到阶梯式净水装置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探究各净水材料的净水速度、净水效果及水通过净化材料的方式和原理,得出净水材料的最佳放置顺序,并利用生活中的可取材料自制阶梯式净水装置。
  3 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以“指纹破案”为例
  下文将以“指纹破案”主题为例,对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作分析阐述。该主题适合在已学习了“有机化合物”专题的高中年级学生中开展。该主题源于化学教材的核心知识Ag Cl-AgCl↓,联系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经查阅资料发现利用指纹侦查犯罪是法医破案的有用证据,符合跨学科教学主题的特征(跨学科性、情境性、生活化以及具有实践探究空间),进而确定该主题。在“指纹破案”主题中,学生将扮演法医的角色,借助化学、生物学、法医学、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和方法,重点探究不同化学方法探测指纹(硝酸银法、碘熏法)或探测不同纸质上的潜指纹碘熏等的不同效果,最终在模拟案发现场中利用指纹破案。   3.1 教学分析
  一般的教学分析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科教学主题分析,而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教学主题分析强调从“跨学科”角度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主题。
  3.1.1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分析学习者特征应突出分析其跨学科知识与能力,即不仅要分析学生化学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也要分析与主题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掌握情况。本主题适用于已学习了“有机化合物”专题的高中年级,学生对Ag的卤化物、官能团(双键)的性质、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等化学和生物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操作,如鉴别氯离子、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意识,但尚缺乏跨学科综合解决问题的意识及独立设计解决方案进行自主探究的实践经历。
  3.1.2 跨学科主题教学分析
  跨学科教学主题分析应突出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或项目的实践探究空间以及所需的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跨学科主题的实践探索空间取决于问题或项目的复杂程度,因此,分析跨学科主题的实践探索空间即分析其问题解决的水平和形式能否支撑学生的协作探究。分析解决复杂问题所需的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应围绕要解决的跨学科问题或项目选择所需的多学科关键知识与方法,并通过思维导图或列表等方式呈现。选择时应考虑涉及的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应大部分是学生已知的,而学生未知部分不能过多且能为学生所接受。此外,化学内容所占比重应大于其他学科。
  利用指纹图案逮捕罪犯是一个高度精密且十分复杂的程序,“指纹破案”主题的实践探究空间主要体现在犯罪现场的多样性,使得指纹所处表面的种类也复杂多样,故对于处在不同表面的指纹用来分析指纹的探测方法亦互不相同。譬如,在有相对多的汗腺分泌物(至少需要500毫微克)遗留的物体表面,可利用粉末探测法;在只有100~200毫微克汗腺分泌物遗留的物体表面需要采用更加灵敏的化学探测法,包括硝酸银法、碘熏法、茚三酮法、超强力胶水、物理显影和氧化钌法等,并且每种方法的效果受不同表面及使用试剂的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可见“指纹破案”主题具有良好的实践探索空间[4]。解决“指纹破案”综合问题需要生物学(解释指纹能作为破案的科学证据)、化学(显现指纹图案)、法医学(正确地搜寻、保护与保存指纹及找到吻合的指纹等)、技术(基于照片进行人工对比搜索吻合指纹到借助计算机技术的自动综合指纹破案系统)等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经过全面深入的分析,筛选出难度适宜且利于学生跨学科能力发展的内容(见表1)。其中,探究活动主要让学生探究不同化学探测方法的效果及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纸质上的检测效果。
  3.2 教学目标设计
  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及思维习惯,因此,设计跨学科教学目标的重点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效果。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了解指纹的生物构成、形成过程、特征;知道指纹残留物的组成成分;巩固Ag 与Cl-反应、AgCl遇光易分解、不饱和双键发生加成反应等基本性质。
  (2) 通过小组协作设计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探究指纹探测中硝酸银溶液的最佳浓度,巩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过程,学习记录、整理和分析数据;通过分析对比硝酸银法、碘熏法分析指纹的效果,逐渐熟悉控制变量法。
  (3) 通过生活化、趣味化的“指纹破案”的实践活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悟侦查人员获取线索需要跨学科知識与能力的重要性以及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品质。
  3.3 “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本研究以“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指导跨学科主题教学的设计过程。“教、学、评”一体化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把教、学与评价相互融合,整体化地考虑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而教,把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测评镶嵌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明确教学应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5]。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和跨学科主题教学特征,设计了以下基于问题分解的教学内容、基于子问题链的学习活动及相应的教学评价。在设计时,以整合思维不断反复思考并调整学习目标、学习活动的方式以及评价的方式,努力做到“教、学、评”一体化。
  3.3.1 基于问题分解的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复杂跨学科问题分解的教学内容是将跨学科问题分解出具有逻辑序列的子问题,通过系列子问题的解决进而解决复杂的综合问题。根据这些子问题或子任务的解决所需要依托的多学科内容,从而确定跨学科的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或项目解决的过程,这些子问题或子任务起到了串联或整合多学科内容的作用,从而解决跨学科教学内容的组织。据此,实现“指纹破案”可分解为以下系列子问题链(见图1)。遵循的逻辑是: 为什么指纹能作破案依据、如何获得最佳指纹图案、如何利用所获得的指纹找到吻合指纹的对象。其中,“为什么指纹能作破案依据?”是破案的根本前提,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3.3.2 基于子问题链的学习活动设计
  该学习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解决系列子问题或子任务进而完成复杂问题或最终项目。学习活动内容主要指跨学科知识及其他情境性或支撑性素材等促进问题解决的内容,学习活动形式主要为参与、探究、解释、评价、查阅资料等形式去解决系列子问题或子任务。因跨学科教学强调主题的探究性,因此更突出学习活动的形式。设计学习活动需考虑以下要素: ①将解决跨学科问题的过程设计成更深入地探究“为什么”和应用知识去“怎样做”的解决问题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索平台;②要有必要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学科间的联系;③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吸引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④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融入学习评价。因此针对“指纹破案”的子问题链更加突出设计学生活动的形式(见图1)。
  3.3.3 教学评价设计   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而有效地评价该教学目标的达成效果,可遵循课堂教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指导理念。“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尤其注重表现性学习评价,因为学生完成的表现性活动能为教学评价提供丰富的信息,利于判断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做什么、做得如何”[6]。在跨学科主题教学中,尤其要关注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活动表现,如在说、做、写或画等方面的表现。典型方式有观察记录、实验记录、量规评价、作品评价、汇报展示等。依据上述分析,“指纹破案”主题教学的教学评价设计见图1。除图1中所涉及的教学评价设计外,可在教学总结环节中引导学生绘画以“指纹破案”主题所涉及的跨学科知识与方法的思维导图,并在同学中分享与交流,进而依据学生所画的跨学科思维导图作品交流及分享效果,评价学生跨学科思维形成的情况。
  3.4 教学资源设計
  设计适宜的教学资源要从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需要出发,根据解决不同的子问题或子任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譬如,围绕某子任务的学习需要设计任务单、问题的分析或决策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进行获取网络资源或文献资料、涉及实验探究或工程制造通常需要仪器设备或相关材料等。在“指纹破案”主题中,学生需要从生物学科上解释未学过的“指纹为何能成为破案的有用工具”,因此要设计信息化工具方便学生动手查阅资料;在探究不同化学手段探测指纹的效果,学生需要实验药品和仪器(如硝酸银固体、碘单质、蒸馏水、烧杯、50mL容量瓶)等。此外,考虑指纹的形成过程较为抽象,可借助计算机模拟皮肤中的表皮、真皮及基质层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指纹的形成过程。同时,“指纹破案”在公安、法医侦查中具有重要应用,若能邀请专业的公安或法医人员进行分享或演示,更能加深学生对法医、公安等职业的兴趣和了解。
  4 教学设计反思
  本研究从理论上尝试探索化学课程中的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并以“指纹破案”辅之说明,但该案例对课时长度及资源要求较高,需要根据教师实际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譬如,适当删减跨学科教学内容涵盖的学科数目及相应的活动内容。此外,在落实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是如何界定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程度,由于目前研究中对跨学科教学内容整合程度的划分标准不一致,因此衡量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整合程度的高低成为难点;二是跨学科主题教学对学科教师的能力提出较大的挑战,且跨学科教师间的协作也面临困境等。可见推进跨学科教学是一项长期且需循序渐进的工程,需要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不断完善进而扎根于基础教育中,与各分科教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1]Lattuca L., Knight D.
其他文献
摘要: 围绕M制锰企业是否应该扩建一座硫酸厂的议题,展开论证活动,学生基于科技资料,依据社会效益最大化问题展开分角色论辩。在专家团队科学信息引导帮助下辩论双方逐渐形成论证体系,在论证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化学原理,深刻体验并领会科学与社会协同作用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审辩式思维能力。   关键词: 图尔敏论证模型; 社会性科学议题; 角色论辩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5-0065-0
[摘 要] 文章试从创造力教育中的一个独特视角——创造力心理教育切入,呈现波兰华沙特殊教育学院创造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该学会,创造力心理教育是作为其教育学最主要的一个下位学科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作者旨在评析该学会的这一专业及其课程,同时总结出该专业课程的几个特点:多视角性、其内容的综合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及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 波兰 创造力教师教育 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  
摘要:以“自然界的水”为例运用项目式学习设计单元复习。通过设计便携式净水器、改进便携式净水器和海水中水的利用探究等3个学习任务,将与水有关的知识结构化,在真实情境下解决实际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复习课功能。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21)05-0046-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的和具有挑战性
摘要: 九年级是化学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讲故事——讲与化学相关的故事——已成为化学课堂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兴趣的重要方式,也是让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方式。“水的净化”教学以故事为线索,着重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建构真实课堂。在教学片段点评的基础上,就故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从设计教学境脉、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微视频的使用等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 故事教学; 初中化学; 反思; 水的净化  
摘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提出并引导学生分析确定探究课题,让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自己设计鉴别方案、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直至得出结论,最后评价别人的探究方案,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形成科学素养和实验探究能力。  关键词:探究;复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9–0036–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通常认为,复习课是教师引导学
摘要:银离子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化银沉淀是中学化学中的基本反应。从化学热力学和电化学原理的视角,对银离子能否氧化碘离子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银离子和碘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并进行了实验设计和实验验证。  关键词:化学热力学;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 ;实验验证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12–0081–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
摘要:化学实验是化学知识最真实的载体。开发生活化的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必要性在于:弥补现行教材实验编写的局限性、增强教学实验的可操作性、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举了将补充性教学实验生活化的策略及若干生活化补充性教学实验的开发实例。  关键词:补充性实验;生活化;开发策略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4–004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研究缘起——碳
摘要: 在“物质制备中的仪器和装置”实验复习课中,以“内”與“外”为核心视角,分析恒压滴液漏斗、干燥管、冷凝管、制备蒸馏中的接收装置、减压蒸馏与水蒸气蒸馏中的“玻璃管”的作用、实验操作以及制备装置的选择。指出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视角,从它出发可以透过知识的表象抓住其内核,该视角即为核心视角。从该核心视角出发,能够根据实验的对象和目的,选择适当的仪器、装置以及进行相关的操作,有
摘要:从2007年至2012年间全国各省市地区共82份高考题人手,根据“四重表征”模式,对“化学反应速率”高考题进行统计分析。从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这类高考题所体现的特点与“四重表征”紧密结合。结合“四重表征”模式,对“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施内容与环节、实验研究载体选取和探究方法设计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化学高考题;化学反应速率;四重表征;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1
摘要: 元素化合物教学一直困扰着很多一线教师,物质多样的性质、物质间繁杂的化学反应使大多数元素化合物教学显得低效甚至无效。二维图从物质类别和核心元素价态两个维度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整合,给予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等方面的核心素养。以“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整体教学为例,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二维图的功能以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等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