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创造力教师教育初探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试从创造力教育中的一个独特视角——创造力心理教育切入,呈现波兰华沙特殊教育学院创造力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在该学会,创造力心理教育是作为其教育学最主要的一个下位学科进行教学和研究的。作者旨在评析该学会的这一专业及其课程,同时总结出该专业课程的几个特点:多视角性、其内容的综合性、参与性与体验性及其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 波兰 创造力教师教育 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
  
  波兰是世界上创造力研究较为深入的国家之一,但其创造力教学的具体实施仍然主要由非公立教育机构进行。从这一点上看,波兰的创造力教育还不具有完备性和系统性,究其原因是缺乏能够胜任系统创造力教育的师资。有学者指出,波兰的创造力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这一阶段的任务应当是准备一批适于进行创造力教育的专业人员,下一步才是拟订出具体的相关计划和措施,在公共院校及非公共教育机构中进行双管齐下的创造力教学。正是基于这种对波兰创造力教育现状的认识,一系列关于创造力教师教育以及教师创造力培训的计划相继出台,其中以波兰华沙特殊教育学院开设的创造力心理教育(psycho-pedagogy of creativity)专业最具代表性。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已经为波兰培养了大批能够从事创造力研究和教学的专门人才。本文拟对这一培养创造力教师的新型专业——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的创立和目标以及课程的概况和特点作出评析。
  
  一、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的创立及其目标
  
  进入到上世纪的90年代,波兰关于创造力及其教育的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都颇显成熟,但其创造力教育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广,问题就出在师资上。于是,关于创造力教师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1997年,在威陀德·得布罗维齐(Witold Dobrolowicz)教授的发起下,华沙玛利亚·各滋格司卡特殊教育学院(Maria Grzegorzewska Special Pedagogy College,现更名为Warsaw Academy of Special Education,华沙特殊教育学院,是波兰最大的特殊教育学院,主要开展特殊教育、创造力心理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正式将创造力教师教育纳入议程,其具体体现于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的成立和《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课程草案》的颁布。①这个专业,作为波兰专门培养创造力教师的第一个专业,其课程作为波兰创造力教师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对该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创造力教育的教学和培训,为他们在以后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从事与儿童、青年以及成人创造力相关的工作提供资质。值得指出的是,该专业实行五年制本硕连读,其研究生阶段不仅在于为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以后不同的环境中组织各种形式的创造力教育作出准备,同时也为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各类研究机构中从事相关的科研工作作好铺垫。
  经过这一专业的课程学习,学生除了能够发展出对具不同天赋(特别是那些还未被发现的)的儿童或青年进行创造力潜能“预诊”以及最终“确诊”的能力,同时还获得有关创造力教学方法论的系统知识;他们不仅在创造力教学的能力和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并且在自身的创造力态度方面也会有所提升。该课程的设计人员设想,课程将通过刺激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社会能力(如交互性、多层次的合作,组织性、小组性的运作或者地方性社会活动等)以及创造性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制定有关创造力的培训计划、方法、教学手段等,并亲自付诸实施,使他们掌握有效提升普通教师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带头在学校成立创造力培训委员会、咨询机构以及为其他教师提供直接的培训服务等)——这样的学生,将完全能够识别并且创造性地解决许多教育教学问题,完全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根据不同的工作需要胜任不同的专业角色。
  
  二、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课程的概况
  
  根据华沙特殊教育学院所制定的《创造力心理教育专业课程草案》,该课程整体历时五年,主要包含三个领域:心理学、教育学和培训。
  1. 心理学的核心课程
  在该专业的心理学课程中,学生先要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安排在第一年的两个学期),之后学习创造力心理学(安排在第二年的两个学期及第三年的第一个学期)。在创造力心理学课中,学生会逐渐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创造力,逐渐了解创造性过程的特征、其认知成分以及动机和情感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还会分别从过程、结果、个体以及地方(即外界环境)四个方面去认识创造力、创造力教育及其相关的概念和知识。这门课的学习会为他们最终的硕士研究论文素材搜集、准备、调研及发展等作出相应的准备。除此之外,心理学课程还包括另外两门非常重要的课——涉及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及应用心理学(都安排在第三年的第一个学期)。在这两门课中,学生除了学习有关智力特性的基本理论,学会如何运用心理测量学去测量这些智力及其特性,还要了解这些量具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应用心理学课中学生会就“测量创造性能力以及态度”的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其间,学生要从最早的基于传统理论创制的创造力量表“吉尔福特测验”以及“托兰斯测验”学起,接着学习后来发展起来的各种测量直觉智力和关于创造性氛围的各种量具以及各种定量方法的应用,如访谈、观察、终结性评价以及建立档案袋的方法等。这一内容的学习会使学生意识到创造力的可测性,培养他们确定创造性潜能大小的能力以及技能。
  2. 教育学的核心课程
  在该专业的教育学课程中,学生先要学习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安排在第一年的第一个学期),然后学习创造力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Creativity Education,安排在第二年的两个学期)以及创造力教育哲学(Philosophy of Creativity Education,安排在第二年的第二个学期及第三年的第一个学期)。在创造力教育社会学课中,学生要通过学习和观察,认识影响创造力的基本社会因素,发现究竟哪一些因素对人类创造性活动有刺激作用、哪一些有抑制作用,分析社会对创造者或具有创造力人群的认知情况,考虑有关文化发展等的问题,由此来解释一些诸如超常或创造力等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另外,他们也会逐渐了解有关创造力社会学的方法论问题。在创造力教育哲学课中,学生要从哲学角度学习关于创造力的概念以及分类。正是这两门课的学习,使得学生关于创造力的视野得到开阔,认识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上述教育学,特别是创造力教育学的一系列课程,其宗旨不仅在于使学生逐步建构出自己的“创造力教育”知识体系,还在于让他们了解在波兰以及世界范围内“创造力教育”的发展情况,获得专长于创造力教育的学校以及各类教育机构的相关信息,了解该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以及主要理论走向。除此之外,学生还须学会从教育学角度对创造力的理解进程进行分析,了解波兰的传统社会教育以及文化教育,洞悉当今世界教育学及心理教育学的理论动向。
  3. 培训课程
  在这个课程中,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且涉及面较广的部分,这就是用于专门对学生进行培训环节及培训研习的教学(安排在第三年的第二个学期及第四年的两个学期)。在基本完成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课程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关于创造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着他们便要进入到专门关于创造力教育的培训课程阶段。①
  培训课程始于“阿巴瑞尔培训”(Training of Abarietic,安排在第三年的第二个学期),该培训主要包括:速读法、记忆术、智力测试、注意力集中的技术以及学习过程的可视化及轻松化,其宗旨在于发展学生发现或意识可能成为他们发掘创造力潜能障碍的能力以及冲破这些障碍的能力。接着,他们便进入“创造性思维激发的培训”(Creative Thinking Stimulation Training,安排在第四年的第一个学期)。在该培训课中,各类不同形式的活动(如技术的、文学的、美术的、音乐的以及戏剧的活动)都会被调用起来,学生须积极参与到其中。该阶段的培训旨在活跃和提升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进行联合操作、分离、变换、比喻、演绎思考、归纳思考,使他们的思维变得流畅、灵活、富有创造力,同时还训练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以及培训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及能力,会在接下来的“启发式培训”(Training of Heuristics,安排在第四年的第二个学期)中得以整体地练习和应用,这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包含对创造性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方法以及技术的总体看法。该阶段的培训旨在使学生了解以实际方法创造性解决问题过程的特点,刺激思维的规律,探究创造力精神团队的发生机制,及应用个人探究时个体差异的规律等。另外,还有一些能力,诸如对问题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新方法的构思能力以及创造性处理及核查结果的能力等,也会在这一阶段的培训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课堂环境量表对新高考课堂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新高考前后课堂环境所包含的师生关系、课堂参与、任务取向、教师支持、课堂氛围、物理环境六个维度。发现教师对任务取向、课堂参与、课堂氛围三个维度的满意度均明显下降;其他维度变化不明显。  关键词:课堂环境; 新高考; 走班制; 比较研究  文章编号:1005-6629(2020)09-0028-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
摘要:以酉阳地区农村中学为例,试从化学课程中的社区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实验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和学生课程资源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开发和利用农村地区化学课程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对策  文章编号:1005-6629(2009)01-0031-04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农村中学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调查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选择以
摘要:试图以“弱电解质的电离”为例,说明基于化学学科观念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分别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探究活动的实施和化学问题解决等方面予以阐述。  关键词: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学科观念;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6)3–004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了解化学科学发展
摘要: 对如何开展“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明确核心素养培育重点→制定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设计任务型教学流程”的设计思路,并以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键”的教学设计为例,对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素养为本; 教学设计; 化学键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4-0036-0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新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摘要: 反思日记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一种重要形式,记录着教师自我成长的轨迹。结合笔者书写化学教学反思日记的案例,介绍反思日记的特征、作用、形式、内容类型以及书写策略的心得体会,同时发现长期书写教学反思日记对个人的专业发展、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 教学反思; 反思日记; 个案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9001105 中图分类号: G63
鄭板桥是清代著名画家,曾任山东潍县的知县。  郑板桥任知县时,潍县发生了一桩案子。
摘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出了要求,其中特别强调了科学探究教学,这给我国科学教育工作者及广大教师提出了一个崭新课题。本文介绍了RIP和4-H两种美国常用的科学探究模型,希望能给我国科学探究教学带来一些启示。  关键词:RIP;4-H;科学探究;模型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49-03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当前世界各国都
1. 小春假到了,孩子们报名了度假营,跟着带队老师来到了西安,参观兵马俑博物馆。  “兵马俑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呢!”舒阳激动地说,“秦始皇真厉害,造了这么多兵马殉葬品。”  “殉葬品?”江川诧异地张大嘴巴。  “这你就有所不知了,‘俑’指的是墓葬中的陶塑、石雕和人像,本意就是殉葬品。”舒阳细细地解释道。  2.老师领着孩子们进入馆内,介绍道:“秦始皇陵最为知名的就是一、二、三号兵马俑陪葬坑。其
摘要: 围绕M制锰企业是否应该扩建一座硫酸厂的议题,展开论证活动,学生基于科技资料,依据社会效益最大化问题展开分角色论辩。在专家团队科学信息引导帮助下辩论双方逐渐形成论证体系,在论证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化学原理,深刻体验并领会科学与社会协同作用的重要性,有效提升了审辩式思维能力。   关键词: 图尔敏论证模型; 社会性科学议题; 角色论辩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9)5-0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