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的文学贡献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a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作为诗人和诗论家的王子——
  王力先生不止一次地说自己“是一个不会写诗的人”,“不是诗人”,这自然是王力先生的谦虚。《龙虫并雕斋诗集》表明,王力先生不是“不会写诗”,而是很会写诗;王力先生哪里“不是诗人”?他乃是一位经常诗兴大发、出口成章、才华横溢的诗人。当然,他不是一位专业诗人,而是一位业余诗人。如前所说,他的专业是他的语言学,他的翻译、诗歌、散文统统都是“业余”,都在“龙虫并雕斋”中占据从属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力先生不承认自己是“诗人’倒也有几分是“写实”,而不全是谦虚,何况王力先生所写,又几乎全是古诗词呢?
  说起古诗词,话就长了。“五四”之后,写古诗词曾一度被讥为“骸骨的迷恋”,被认为是一种复古倒退行为。即使兴起写上几首,也没有地方发表,只能锁在抽屉里,自我欣赏,或者在酒席宴前吟诵给三五知己。在一些新文学家看来,作为一种诗歌形式,古诗词已经死亡,不会再有艺术生命了。鲁迅先生就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这当然是一种幽默,不乏半开玩笑的性质。因为是写给友人的书信,是不妨开开玩笑的。但玩笑中也有严肃和认真,认为今人写古诗难以企及唐人水准,大概并非不是鲁迅的本意。而这样一种意见,在新文学作家中,恐个白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绝非鲁迅所独有。本文无力也无法全面论述鲁迅上述意见的得失,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今人的古诗创作,无论如何是无法从总体上超越唐诗了。就此而言,鲁迅的上述意见确平具有总体上的科学性。“五四”之后,提倡新诗,应该说也是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发展白勺历史使然,唐诗宋词发达的黄金时代毕竟已经一去不返了。然而,无法从总体上超越唐诗宋词,不等于说今人不可以再写古诗词,更不等于说今人也写不出一首好的古诗词了。任何诗歌形式都只不过是感情表达的方式,只要感情真挚(最好激情澎湃),才华横溢,又掌握了必要的写作技巧,运用任何的诗歌样式,应该说都是可以写出好诗的。艾青可以写出他的自由体新诗《大堰河,我的保姆》,闻一多可以写出他的“半格律师”《死水》和《红烛》,毛泽东可以写出古典诗词《七律·长征》和《沁园春·雪》。即使鲁迅先生自己的古诗写作,又何尝不是佳篇连连呢?这就说明,古诗词并未死亡,尚有艺术生命力,就看您是否善于驾驭它的艺术形式,并具有足够的激情和才情了。对于王力先生的古诗词,也必须作如是观。
  在《龙虫并雕斋诗集》的《自序》中,王力先生追述了自己从小热爱古诗词的家学渊源,也介绍了青年时代习作古诗的经过。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古诗词的根底是相当深厚的。收入集中的两首早年习作《中秋望月》和《十月刈禾》,已经表现了对古诗写作技巧的熟稔。之后的六十多年中,除了留学法国的五年外,王先生一直未曾中断古诗词的写作。特别在粉碎“四人帮”和改革开放之后,王先生的古诗写作更进入鼎盛期。《龙虫并雕斋诗集>共收入古诗91题104首,1974年之前的仅有16题18首,仅占约1/5。国家形势的好转,个人心情的舒畅,激发了作者的诗情,单单1982年,他就写了32首。王力先生说,自己遵循的是“诗言志”的古训。他的诗的确是言之有物、耐人寻味的“言志”之作,不空洞无物,也不无病呻吟。
  如果容许我们稍稍分类,王先生的一百多首诗大致可分这样几类:一是个人抒情诗(赠人、怀人、怀古等),共约45首,几占全部诗作之半。它们是诗情最浓郁、感情最真挚的心灵的歌唱,最能代表王力先生的诗歌特点和水平,也最具感人力量。
  比如写于1927年的七言古风诗《悼静安师》,便对自己投昆明湖自杀的导师王国维先生发表了由衷的哀悼。诗歌结尾云:“似此良师何处求?山颓梁坏恨悠悠。一自童时哭王父,十年忍泪为公流!”诗中也委婉批评了王国维甘当遗老,为清朝殉葬,但他还是忘不了恩师的教诲,忍不住“十年忍泪为公流”了。
  这样的王氏“悼亡诗”,王力先生还写了《哭元任师》《哭莘田》《怀一多》《忆佩弦》《挽田汉》《五哀诗》(哀老舍、翦伯赞、吴哈、周予同、刘明遂)等,皆情真意切,还原了这些文化名人的音容笑貌。其中,最感人的是《怀一多》与《忆佩弦》:
  《怀一多》
  旷世奇才有令名,诗人烈士两蜚声,
  心思聪敏天生就,肝胆刚强铁铸成
  注屈笺唐精髓得,横眉拍案鬼神惊
  玉溪妙笔常山舌,激发群伦万古情、
  《忆佩弦》
  促膝论文在北院,鸡呜风西滞南疆
  同心惠我金兰谊,知己蒙君琬琰章
  子厚记游清见底,伯荑耻粟永流芳
  荷塘月色今犹昔,秋水伊人已渺茫
  既是同事,又是朋友,一起度过抗战八年的艰苦岁月,但眼看着闻一多拍案而起却倒在罪恶特务的枪弹下,朱自清坚决不领美国救济粮终至贫病而死。诗人的哀痛与愤怒交进而发,怎能不感人肺腑呢?
  除“悼亡友”外,王力先生还写了一些与友人的交往诗(如《叶圣陶先生过访》),为学界泰斗的祝寿诗(如《马寅初先生百岁志庆》),为青年学子的劝勉诗(如《送袁行霈赴日讲学》)等,这些抒怀之作亦皆语重心长,诗兴盎然。由于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剖析。他的写给老伴儿夏蔚霞女士的《赠内》以及几首《赠儿》《赠女》和那首写给小孙子的《幼孙》,因为接受对象是自己的亲人,这些诗的感人程度和角度又“另具别肠”了。这里不妨看一看《赠内》和《幼孙》:
  《赠内》
  甜甜苦苦两人尝,四十五年情意长
  七省奔波逃犷狁,一灯如豆伴凄凉,
  红羊溅汝鲛绡泪,白药医吾铁杖伤
  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
  《幼孙》
  老幼相差八十年,童颜白发两相怜
  出门频把爷爷唤,领路常将奶奶牵
  手按鳌头骑石上,掌摩猫背戏阶前,
  儿歌唱了听音乐,倦抱麒麟自在眠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赠内》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怀。或日:王先生学坛大师,威加海内外,何“贫贱”而?但诗中明明写的是“七省奔波逃严狁(指日寇),一灯如豆伴凄凉。红羊溅汝鲛绡泪,白药医吾铁杖伤。”万里逃难,七省奔波,一灯如豆,凄凉度日,加之“文革”中的迫害和摧残,这些苦难老夫妇都尝过了。这岂不比“贫贱”更加难熬?然而,诗的主调是乐观、开朗、幸福、甜蜜的。特别终联“今日桑榆晚景好,共祈百岁老鸳鸯”,更是生花妙笔,写尽了老夫老妻“四十五年”的深长情意,也写尽了老夫老妻对健康长寿的美好向往。这样的赠内诗,在同类同体诗歌中,似可夺冠矣!《幼孙》则表现了一位老学者、老爷爷对孙辈的爱抚,写尽了幼孙的活泼、天真。“童颜白发”相映成趣,似亦可作描摹幼儿诗的范本。   二是政治抒情诗,大约也有三十几首。政治抒情和个人抒怀本来难解难分,因为“抒情”“抒怀”者皆属一人也。然而个人抒怀题材范围较小,不外家人、亲戚和师友;而政治抒情则多写党国大事,世界风云。像《悼念周总理》(1976)、《悼念毛主席》(1976)、《粉碎“四人帮”》(1976)、《怀陈毅同志》(1978)、《四化颂》(1980)、《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1981)等,皆然。这类诗很难写好,因为容易流为空泛,甚至喊口号,说大话,变成“善颂善祷”,让人摇头。王先生的这几十首虽然也有祝有祷,但却不让人摇头,而令人喜爱,因为每首诗说的都是真话、大实话,发自内心,也就和那些个人抒怀并驾齐驱了。特别让人感动的是诗人在“文革”中饱受折磨,“铁杖”伤身,但他却不改其志,仍能坚信国家的美好前途,仍能科学评价一代伟人毛主席的是非功过,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因此,这些诗也就具备了极大的可读性。其中,《悼念周总理》《悼念毛主席》《怀陈毅同志》《赠朱光》等,皆不失为佳作。
  第三类就是纪游诗、题跋诗了,其中,也不乏佳作。篇幅所限,仅举二例:一是《登长城最高处》:“老翁忽发少年狂,要把长城好汉当。历井扪参惊碧眼,拿云挹翠俯高岗。秦皇雄略留墙堞,李广威名震朔方。当代更多檀道济,边防今有健儿郎。”那种老当益壮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实在廉顽立懦,让人敬佩。二是《题蒲松龄故居》:“穷愁自古铸文豪,穷到极时风格高。砭俗刺奸凭妙笔,灵狐山鬼续离骚”。蒲氏地下有知,会不会惊呼:“知我者,博白王生也!”
  至于王力先生诗歌的声律之美,恕我避而不谈,因为我对声律一窍不通,实在不敢妄言。好在有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等专著以及《王力诗论》在,人们不难比照欣赏,又何劳不才妄作解人呢?!
  《汉语诗律学》《诗词格律》《诗词格律十讲》等专著,奠定了王力先生中国古典诗歌评论家的历史地位,毋庸赘言。如何让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美在现代焕发异彩,这也是王力先生多年关注的课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他就写了《中国格律诗的传统和现代格律诗的问题》《诗律余论》《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略论语言形式美》等论文,试图解决古典诗歌的声韵美以及诗歌形式的古为今用问题。他指出:
  要建立现代格律诗,必须从历史发展看问题。重视中国诗的传统也就是重视格律诗的民族特点,这是历史发展问题的一方面:但是,我们不能墨守成规;语言发展了,现代格律诗也不能不跟着发展,所以我们要重视格律诗的时代特点,这是历史发展问题的另一方面。可以肯定地说,现代格律诗应该是从中国的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建立起来的。
  对于格律和技巧的关系、“民歌体”和“歌谣体”应不应分开、外国诗的声律可否应用于我们的诗歌创作等问题,王力先生也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把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形式美概括为“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和“回环的美”,为中国新诗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借鉴。难怪著名元曲专家王季思先生说:
  了一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言学家,有些鸿编巨制,早已传播中外:《诗论》里收的是他历年在报刊发表的论诗歌语言美的文章,以及部分赏析古今词篇的散论。这些文章篇幅大都不长,而内容包涵深广,说理透辟明快,而论述平易近人,它在诗词格律方面给读者以可靠的有用的知识,同时在治学态度和科研方法上给读者以有益的启示……了一先生的《诗论》和遗诗在语言学及诗词欣赏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精美的精神营养品。
  收在《王力诗论》中的王力诗题共56首,大多已收入《龙虫并雕斋诗集》,但也有一些诗集出版之后的新作、佳作,特别那首白话自由体新诗《我为什么这样欢笑》,简直可以媲美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了。(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登勃朗峰》记述了与友人游览勃朗峰的经历,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游记。马克·吐温以其深厚的写作功底描绘了登勃朗峰时所见种种美景和为他们赶车的车夫,我们读来甚至会觉得不像是游记作品。文章写法自由,不仅写游览之景,还写所遇奇人,绘景写人笔法多变,相映成趣。正如王坚先生所说:“文章虽名为《登勃朗峰》,然而作者没有着力描写登山的过程,而是注重勃朗峰美景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通过当地的车夫和导游,
数年前,笔者所在单位参加朗诵比赛,有幸请来张家声先生做指导,方知朗诵里实有大学问。但承张先生指点不过短短十余天,只能得到一点感性的认识,还是入不了朗诵的门。近日细细读了张海燕所著《经典诗文台词朗诵技巧》一书,才算是窥到了一点关于朗诵的门道。  简单地说,这是一本教你朗诵诗文并获得口头表达能力的书。作者有意淡化了理论色彩,而着重于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着重于具体朗诵篇目的指导。以下就本书的重点内容简略地
《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的作者吴桐祯,是北京市中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已44年。此书在以下几个方面很有建树:  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已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如何培养,如何把培养语文自学能力这一抽象概念变为可控制、可具体操作的教学步骤,广大教师尚缺少切实可行的方案。《语文自学能力培养法》在这方面则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它经过1
宗璞写于1982年的作品《紫藤萝瀑布》是语文教材中的名篇,经常被作为写景散文的典范来欣赏和学习,其丰富的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经常被论者称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这篇散文被选人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在课文后面的“思考探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觉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  对于理解整篇作品,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该问题看似简单
美国国家教师职业标准委员会为青少年英语语言艺术教师设立了16条“评优标准”,每一条标准描述了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作一简介。    一、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要做的准备    1.关于学生的知识  优秀的青少年英语语言艺术教师要获得关于学生个体的、智力的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详细而精确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提高学生在英语语言艺术中作为阅读者、写作者、说话者、听话者和观察者的成绩。  2.关于英语语言艺
为纠正高考语文命题中的非学科化偏向,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的“语文部分”中提出“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的命题要求。由于基础教育中所有的“学科”都不是真正的学科,而是课程,语文课程的本质屙I生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应当是“能力目标设计语文课程化”,也就是“能力目标设计语言文字运用化”。  这一考查要求,在2017年、2018年全国各
《礼记·大学》中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在强调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教育发展至今,始终重视对人的精神、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无论学习哪种专业知识,道德教育始终同行。高职阶段的语文课程作为综合公共基础课程,不仅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需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从高职语文教学实施德育的角度出发,《新编高职语文(第三版)》突出人的性格、品性等的教育,包
苏轼的代表性诗词往往笔势骞腾,兴象超妙,以清雄旷达之风尽显刚柔相济之骨。他的诗文有一个显著特征,即常常以哲思超越人生的痛苦和悲愤,从而使其作品的情感归于平和,更多地表现出理性的光辉。  苏轼学识渊博,不仅对儒、道、释三家都了然于胸,而且看到了三家之间“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的关系。这样一种通达的思想不仅构成了苏轼人生观的哲学基础,也成为他在诗词当中处理情感与哲思关系的基本模式。他把儒家的坚毅精
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的两篇同题游记《游高粱桥记》,写的是同一个地方景致,同一种季节月份,但却有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主题。一个赞美自己,美化得很高雅,高雅到以一般游人皆为痴呆;一个批判自己,批判得很严厉,严厉到说自己无耻。把这两篇散文放在一起来读,这对我们当前一味耽于美化诗化的游记散文应该有相当的警示。  袁宏道写的《游高粱桥记》,赞美高粱桥初春的景色,垂杨十余里,流急而清,清到鱼鳞都可以看得很清楚。
《反对党八股》严正指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是要被“清算”“打倒”的。这事关党的生死存亡,是很严厉的,但是在“打倒”和“清算”时,又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种与人为善的姿态,针对的是“左”倾路线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第三次‘左’倾路线的代表者,为贯彻其意旨起见,在党内曾经把一切因为错误路线行不通而对它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