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植物学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改善商洛烟区土壤肥力,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开展了微生物不同菌剂与不同施用量双因素大田试验,对烤烟植物学性状和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巨大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剂的低水平处理(A1、C1和C2)的植物学性状相对较优;(2)B4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129.7cm,比对照高12.8%,适量应用微生物菌剂对烟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3)烤烟茎围B1最大为13.9cm,与对照相比增加12.1%,低水平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能够增加烤烟的莖围,但施用量过多不利于茎围的增加;(4)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烤烟节距均高于对照,其中C1最高为7.77cm;(5)各处理烤烟腰叶长度以C1最高为83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2.2%,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6)各处理烤烟腰叶宽度以C1最高为45.7cm,与对照相比增加15.7%。
  关键词:烤烟;微生物菌剂;植物学性状;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40-04
  Effects of Microbial Agents on Botanical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ZHOU Jiaxin1 et al.
  (1Huahuan International Tobacco Co., Ltd, Chuzhou 23312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 and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flue-cured tobacco in Shangluo tobacco growing area, a field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microbial agents and different application rates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botanical and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flue-cured tobacco.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botanical characters of low-level treatments (A1, C1 and C2) of Bacillus megaterium and compound microbial agents were relatively better; (2)The plant height of B4 treatment was the highest, with an average of 129.7cm, 12.8%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3)The maximum stem girth B1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13.9cm, which increased by 12.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application of low-level microbial agents could affect the stem girth of flue-cured tobacco, but excessive application was not conducive to the increase of stem girth; (4)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itch of flue-cured tobacco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and the highest value of C1 was 7.77cm; (5)The length of C1 was 83cm in all treatments, which increased by 12.2%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6)Among all treatments, C1 had the highest waist leaf width of 45.7cm, which increased by 15.7%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co; Microbial Inoculum; Botanical Characters; Agronomic Characters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土壤物质循环和植物营养吸收的重要因素,丰富且合理的微生物是土壤肥力的重要保障[1]。多年不恰当的耕作措施与化肥农药的滥用,导致我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2-4]。近年来,人为施入具活性的微生物菌剂已成为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要手段。当前,烤烟上施用微生物菌剂的报道较多,均取得了较好效果,且主要集中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烟株生长以及提高烟叶产质量等方面[5-7]。商洛烟区长期连作和化肥的连年使用,导致植烟土壤结构变差、肥料利用率降低、肥力下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加重等生产和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商洛烟叶质量风格的形成和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探索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笔者开展了微生物菌剂大田试验,旨在为商洛烟区烤烟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烟87,供试微生物菌剂:巨大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复合微生物菌剂。
  1.2 试验设计 采取不同菌剂与不同施用量双因素设计,共设16个处理(见表1);每个处理4行,同1行内每15株设置1个菌剂施用水平,共60株。不同菌剂处理随机排列,同一菌剂不同施用量处理按顺序排布在同行,同一行不同处理之间设置3株烟作为空白间隔,每行栽植93株烟,1个同质菌剂小区面积约225m2。3个菌剂处理加1个对照处理为1个重复,对照处理设置2行,1个重复面积为867.1m2;重复3次,试验小区四周设置保护行。各处理间除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外,其他操作与对照(CK)保持一致,均按本年度当地常规操作要求执行。   1.3 测量项目 农艺性状:按照国家标准YC/T142-2010进行;植物学性状:于旺长期记录各处理烟株植物学性状,包括株形、叶形、叶色、茎叶角度、主脉粗细、田间整齐度、成熟特性、生长势等。
  1.4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1.0和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除B5和C1株型为筒形,其他处理株型与对照一致;叶形多为长椭圆,A1、A5、C1和C2为宽椭圆。有研究表明,叶片长宽比和叶面积与腺毛密度和叶面分泌物呈显著正相关[8]。A1、A5、C1和C2处理叶脉明显增粗,而B2处理叶脉与对照相比较细。A1和C1田间整齐度优于对照,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胶质芽孢杆菌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植物学性状无明显优势,巨大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剂的低水平处理(A1、C1和C2)相对较优。
  2.2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株高的影响 由图1可知,B4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129.7cm,其次为B3(129cm),分别比对照高12.8%、12.2%,C5最低,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其中,A3、A4、B3、B4、C2和C4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不同菌剂各水平株高分析可知,随着菌剂施用量的增加株高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适量应用微生物菌剂对烟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留叶数的影响 由图2可知,打顶后不同处理烤烟叶数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除A3和B1为17片,其余各处理均为16片,初步表明,施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菌剂对烤烟叶数没有影响。
  2.4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茎围的影响 由图3可知,不同处理烤烟茎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1最大为13.9cm,其次为A1(13.8cm)和C1(13.3cm),与对照相比增加12.1%、11.3%和7.3%,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余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可见,低水平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能够影响烤烟的茎围,但施用量过多则不利于茎围的增加。
  2.5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烤烟节距的影响 由图4可知,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烤烟节距均高于对照,其中C1最高为7.77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A1(7.4cm)和C2(7.4cm)。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A处理(巨大芽孢杆菌)和C处理(复合菌剂)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节距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B处理(胶质芽孢杆菌)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2.6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腰叶长的影响 由图5可知,各处理烤烟腰叶长度以C1最高为83cm,其次为A1(81.5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2.2%和10.1%。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B处理(胶质芽孢杆菌)和C处理(复合菌剂)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腰叶长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A处理(巨大芽孢杆菌)中A1最大,其余处理无显著差异。
  2.7 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腰叶宽的影响 由图6可知,各处理烤烟腰叶宽度以C1最高为45.7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C4(45.6cm)和B1(45.4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5.7%、15.4%和14.9%。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3 小结与讨论
  (1)植物学性状方面:叶形多为长椭圆,A1、A5、C1和C2为宽椭圆,A1、A5、C1和C2处理叶脉明显增粗,而B2处理叶脉与对照相比较细。A1和C1田间整齐度优于对照,胶质芽孢杆菌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植物学性状无明显优势,巨大芽孢杆菌和复合菌剂的低水平处理(A1、C1和C2)相对较优。
  (2)农艺性状方面:B4处理株高最高,平均为129.7cm,其次为B3(129cm),分别比对照高12.8%、12.2%,C5最低,其中,A3、A4、B3、B4、C2和C4与对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从不同菌剂各水平株高分析可知,隨着菌剂施用量的增加株高表现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适量应用微生物菌剂对烟株生长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同处理烤烟茎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B1最大为13.9cm,其次为A1(13.8cm)和C1(13.3cm),与对照相比增加12.1%、11.3%和7.3%,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低水平微生物菌剂的应用能够影响烤烟的茎围,但施用量过多不利于茎围的增加;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各处理烤烟节距均高于对照,其中C1最高为7.77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A1(7.4cm)和C2(7.4cm)。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A处理(巨大芽孢杆菌)和C处理(复合菌剂)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节距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B处理(胶质芽孢杆菌)则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各处理烤烟腰叶长度中C1最高为83cm,其次为A1(81.5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2.2%、10.1%。同一菌剂内不同水平处理表现出不同的增减趋势,B处理(胶质芽孢杆菌)和C处理(复合菌剂)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腰叶长度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A处理(巨大芽孢杆菌)中A1最大;各处理烤烟腰叶宽度中C1最高为45.7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次为C4(45.6cm)和B1(45.4cm),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15.7%、15.4%和14.9%。
  参考文献
  [1]戴华鑫,陈丽燕,陈彦春,等.豫中南烟区不同质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分析[J].烟草科技,2017,50(9):7-14.
  [2]肖琼,王齐齐,邬磊,等.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酶活性影响的整合分析[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8,24(6):1598-1609.
  [3]张祯明,罗学刚,樊有国,等.地膜降解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6,36(2):181-184,190.
  [4]徐蒋来,胡乃娟,张政文,等.两种除草剂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5,35(4):168-171.
  [5]余佳斌,张晓强,文锦涛,等.微生物菌剂对修文烟区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3):382-387.
  [6]刘芳,韩丹,赵铭钦,等.微生物菌剂配施腐殖酸钾对植烟土壤改良及烤烟经济效益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17,29(7):1064-1069.
  [7]刘红杰,习向银,刘朝科,等.微生物菌剂对植烟连作土壤酶活性的[J].烟草科技,2011,44(5):66-70.
  [8]焦绍赫,杨铁钊,张小全,等.烤烟品种豫烟10号生长发育及营养元素吸收特性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5,27(6):69-72.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右冠状动脉(RCA)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PCI)的病人12000例,筛选出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RCAOFLCS)病例7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右冠状动脉开口走形类型及发生冠心病的特点.结果 RCAOFLCS发生率为0.58%(70/12000);RCA单独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
摘 要: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北方寒区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GH1,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GH1初步鉴定为产脲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ureafaciens)。菌株GH1在36h内能完全降解100mg/L的阿特拉津,这为北方寒区特定环境中阿特拉津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菌株资源。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降解;16S
摘 要:安徽淮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10d,年降水量900mm,常见土壤类型为沙土和盐渍土,林业生产大部分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适合种植杨树。该文从良种壮苗、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平原杨树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淮北地区杨树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淮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摘 要:为探索贵州毕节烟区烟叶适宜的移栽方式,设置杯罩井窖式移栽、地膜井窖式移栽和免地膜漏斗式移栽3个处理,分析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結果表明:处理3(免地膜漏斗式移栽)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移栽后15~35d和移栽后75d至采毕均以漏斗式移栽最高,分别为0.86g/d、1.38g/d,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
摘 要:为探索烟草免地膜漏斗式移栽适宜的施肥方法,特进行了移栽后不同天数基肥条施、穴施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以及内在化学成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基肥条施,移栽后35d追肥)烤烟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干物质积累量多,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且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达52120.5元/hm2、47.5%、21.04元/kg。  关键词:烤烟;漏斗
摘 要:为了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营建四季常绿、鲜花怒放的缀花草坪,设计了“马蹄金+猫爪草+夏天无+剪刀股”“马蹄金+老鸦瓣+蒲公英”“马蹄金+紫花地丁+夏枯草”等10个组合。并对马蹄金缀花草坪的建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选址、除草、整坪、播种到养护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应用液压喷播机播种、整坪前灭生性除草剂除草、生长期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合理施肥、适时修剪间苗、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摘 要:皖槐1号刺槐是安徽省林科院发现的自然杂交优良单株,经多次反复测定和区域试验,优选出速生新品种。其侧根发达,能形成根网,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西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具有速生、干直、材质优良的特性,是园林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优选树种。该文介绍了皖槐1号刺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皖槐1号良种刺槐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皖槐1号;刺槐;生物学特性
摘 要:小麦栽培技术的更新对于保证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立体匀播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该文探讨了小麦立體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以期为丰富小麦栽培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麦;立体匀播;光合生产;产量形成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以及人们对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重要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入,市场上对优质林木种苗的需求越来越大,林木种苗市场得到快速发展。该文分析了榆林市林木种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未实现全覆盖、种苗供给量过大、种苗质量整体不高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学规划、加强技术培训、加大对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利用等措施,以期为提高榆林市林木种苗生产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
摘 要:该文介绍了郎溪县涛城镇养殖业产业扶贫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了养殖业产业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围绕如何提升养殖业产业扶贫,促进贫困户增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养殖业;产业扶贫;现状;问题;对策;郎溪县涛城镇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75-02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战略部署和精准脱贫帮扶工作,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