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匀播影响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研究进展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麦栽培技术的更新对于保证小麦高产稳产至关重要。立体匀播作为一种新型栽培技术,具有高产、高效、节约成本等优势。该文探讨了小麦立體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指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方向,以期为丰富小麦栽培理论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麦;立体匀播;光合生产;产量形成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20-03
  Research Progress on Effects of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on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of Wheat
  ZHU Yuangang1 et al.
  (1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s, Dezhou University, Dezhou 253015, 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erbin 150030, China)
  Abstract: The update of whea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to ensure high and stable yield of wheat. As a new type of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yield, high efficiency, and cost saving.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yield and high-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wheat and its influence on wheat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and yield formation,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and directions that need further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enriching wheat cultivation.
  Key words: Wheat;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Photosynthetic production; Yield formation
  小麦是全球种植最广泛的作物,是世界人口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占发展中国家每日摄入量的约20%[1]。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将带动肉类和乳制品的需求增加,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谷物将被用于生产动物性食品且转换速度较低,因此在未来几十年里,粮食产量的大幅增加至关重要。然而,用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资源包括水和养分等不会增加[2],而且扩大可用于作物生产的土地面积潜力有限[3]。提高粮食单产将是永恒课题。在冬小麦高产栽培中,立体匀播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播种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单产,进而实现农民增收。本文探讨了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特点及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展望了技术发展前景。
  1 立体匀播概念及其特点
  1.1 立体匀播概念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赵广才教授团队于2015年成功研究出了立体匀播小麦栽培新技术[4]。立体匀播技术是基于小麦生长发育特性,通过提高群体中个体的均衡度,促进群体水分、氮肥及光辐射利用效率的提高,在稳定或增加穗粒数及千粒重的基础上,提高单位面积有效成穗数,最终实现高产高效[5]。与传统播种技术相比较,立体匀播技术更加先进、科学、高产、高效、简便[6,7]。
  1.2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的特点
  1.2.1 利用光热,适时播种,减少农耗 小麦立体匀播技术在前茬作物机械收割后,可以实现直接播种,减少了单独秸秆粉碎和耕地、犁地的过程,有效缩减了农耗时间,为小麦适时播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光热资源,在越冬前利于培育出壮苗[6]。
  1.2.2 减少散墒,促进出苗,保墒节水 在华北地区,传统的耕作方式是在玉米收获之后,进行施用肥料,耕地,整地,最后才进行播种。过程较繁琐,间隔时间较长,易造成土壤水分的不必要蒸发,水分流失严重,影响出苗时的水分供应。立体匀播技术配合机械化免耕播种机,减少了单独施肥和耕地的步骤,较大程度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流失,保障了小麦出苗水分的供应情况,增加了小麦的出苗率和出苗的整齐有序[8]。
  1.2.3 均匀分布,以苗抑草,减少农药 立体匀播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地表被小麦均匀覆盖,减少了田间裸地的存在。立体匀播技术可利用草苗生长发育不同步的情况,让小麦充分利用水、热资源,让麦苗养分利用最大化,可有效降低杂草的生存空间,基本可实现了“以苗抑草”的效果,有效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量[9-11]。
  1.2.4 营养均衡,结构合理,节本增效 立体匀播技术可以使小麦个体均衡营养,从而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本技术实现多工序联合操作,可减少单独施肥、单独旋耕、单独压制等繁琐程序,降低操作成本,实现省时、省力、增效的目的[12]。
  2 立体匀播技术对小麦光合生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2.1 对冬小麦光合生产的影响 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小麦植株的长势密切相关[13]。研究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立体匀播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逐渐降低,且在开花后的不同灌浆时期,立体匀播较条播处理显著提高了旗叶净光合速率 [14]。不同追氮时期条件下也获得了相似的结论[15]。此外,立体匀播被证实有利于提高分蘖籽粒灌浆期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尤其是对高位蘖净光合速率的提高起显著作用,便于他们生产较多的光合产物供应穗[16]。   与传统播种相比,立体均播技术可显著提高小麦种子萌发、开花和灌浆阶段的叶面积指数[17]。立体匀播可以有效改善中下叶的遮光问题,进而增加小麦叶片的受光面积,提高了小麦群体生育后期中、下部叶片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促进了营养器官干物质向分蘖穗籽粒中转运,提高了经济系数,且分蘖茎的干物质转运对籽粒贡献率优势尤为显著[16,18,19]。
  2.2 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小麦高产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分蘖的质量和数量。立体匀播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分蘖,有效提高田间覆盖率,增加田间穗容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14,20,21]。研究表明,立体匀播技术改善了分蘖旗叶的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生产更多的籽粒灌浆同化物,分蘖最大灌浆速率时间、粒重缓慢增长期、指数生长期和生长滞后期延长,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增加,粒重和收获指数增加,提高了茎蘖群体的整齐度,同时,更多的同化物有利于增加穗粒数,进而提高了单株和群体生产力[16,19]。立体均匀技术还可有效提高光能截获率和利用率,这有利于更多的光合产物的产生,进而利于穗数、粒数、粒重和产量的总体增加[22]。此外,立体匀播可以有效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氮肥利用率[21]。
  立体匀播实现了从传统播种方式的“一维行距”向更为合理的“二维株距”的转变,使小麦群体内部分布更加均匀,更加均衡的利用有限的耕地资源,解决了传统栽培模式下小麦的拥挤问题[5,23]。小麦可以充分吸收养分,更为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光、水、热资源,有效解决了苗弱、苗稀、断垄、隔挡等问题,促进小麦个体的蘖、根的生长发育,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强越冬能力,利于壮苗的形成,为高产高效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24,25]。
  3 展望
  立体匀播可以做到秸秆的有效还田,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了过多化学肥料的使用,产量有所增加,同时也可以提高田间的麦苗覆被,可以起到保温保墒的作用,使耕地的利用率更加合理,达到了增产、增效、节本、提质的目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26]。农业部公布了2018年10项主要农业领先技术就有提到立体匀播技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立体匀播技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27]。但立体匀播技术提高产量的生理分子机制尚未清晰,养分利用效率提高的机理鲜见报道。建议加强立体匀播技术光、温、水、肥等农田生态因素动态规律及小麦的适应机制研究,为小麦群体的科学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深入研究立体匀播对小麦根际环境、根系活力及其水肥吸收利用的影响规律,明确立体匀播地上、地下生理效应和调节机制;适当加强立体匀播群体内肥料时空配置规律研究,优化立体匀播科学施肥技术,加强环境友好型低碳稳产高产高效的立体匀播配套技术筛选。综合来看,立体匀播技术的优势是毋容置疑的,但仍有许多研究和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Braun, H.-J., Atlin, G., Payne, T.. Multi-location testing as a tool to identify plantresponse to global climate change. In: Reynolds, M.P. (Ed.), Climate Change andCrop Production. CABI, Wallingford[J]. 2010, 101:115-138.
  [2]Connor, D.J., Mínguez, M.I.. Evolution not revolution of farming systems will best feed and green the world. Global Food Secur. [J]. 2012, 1:106-113.
  [3]González-Navarro, O.E., Griffiths, S., Molero, G., et al. Dynamics of floret development determining differences in spike fertility in an elite population of wheat. Field Crops Res. [J]. 2015, 172, 21–31.
  [4]赵广才,郝德有,常旭虹,等.小麦立体匀播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7):184-186.
  [5]常旭虹,王艳杰,陶志强,等.小麥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J].作物杂志,2019(2):168-172.
  [6]张草.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新农民,2020,(9):40.
  [7]郝德有,郝志青.小麦机械化匀播无垄栽培理论与技术[J].北京农业,2014,4(21):15-17.
  [8]赵广才.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绿色节本高产高效[J].农民科技培训,2016(1):42-44.
  [9]赵广才.小麦立体匀播技术[J].农村新技术,2018(10):11-13.
  [10]Weiner J, Griepentrog H-W, Kristensen L. Suppression of weeds by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increases with crop density and spatial uniformity[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01(38):784-790.
  [11]Lu P, Jiang BW, Weiner J. Chapter Three: Crop spatial uniformity, yield and weed suppression. [J]. Advances in Agronomy, 2020:117-178.   [12]路丽燕.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科学种养,2018,(7):17-18.
  [13]赵凯男,张保军,王德梅,等.提高立体匀播冬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的最佳追氮时期[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08):1354-1361.
  [14]孙鹏,张金汕,贾永红,等.立体匀播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39(7):844-850.
  [15]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等.立体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25(8):1354–1361.
  [16]陶志强,王艳杰,王德梅,等.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对立体匀播技术的响应[J].作物杂志,2019,(2):110-114.
  [17]杨永安,刘文贺.立体匀播技术对春小麦产量形成影响的初步研究[J].天津农林科技,2019,(4):1-2.
  [18]张金汕,贾永红,李鹏,等.立体匀播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21,41(4):438-447.
  [19]刘冲,贾永红,张金汕,等.施磷量对不同播种方式下冬小麦干物质转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0,26(5):975-986.
  [20]朱爱芝.小麦立体匀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热带农业工程,2020,44(3):64-66.
  [21]Tao Z, Ma S, Chang X , et al. Effects of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on water consumption, nitrogen use, and yield in winter wheat[J]. The Crop Journal, 2019, 7(4):480-493.
  [22]Tao ZQ, Wang DM, Ma SK, Yang YS, Zhao GC, Chang XH. Light interception and radiation use efficiency response to tridimensional uniform sowing in winter wheat [J].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2018, 17(03):566-578.
  [23]杨新田.豫中部小麦立体匀播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应用[J]. 农业科技通讯,2019,(3):221-225.
  [24]Lloveras J, Manent J, Viudas J, López A, Santiveri P. Seeding rate influence on yield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irrigated winter wheat in a Mediterranean climate[J]. Agronomy Journal, 2004, 96:1258-1265.
  [25]張燕.河北任丘小麦立体匀播栽培关键技术要点[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17):64.
  [26]杨新田,吴玲玲,杜永娜,等.不同播种方式对强筋小麦新麦26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5):45-47.
  [27]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J].智富时代,2018,(11):26-27.
  (责编:王慧晴)
其他文献
摘 要: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朔州市马铃薯栽培中的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起垄滴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为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滴灌;商品薯率;产量;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对村落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传统村落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谐、舒适闲散、文化传承等特点的村落植物景观。在未来的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植物群落为纽带,力求延续村落乡土地域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文从植物景观的作用与价值方面,对苏州传统村落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环境、充分体现特色并尊重历史文化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模式,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植
摘 要:该文结合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基本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坚持正确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理念、对标文明城市创建要求重点开展5项专项行动、有针对性改进养护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期为宿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文明城市创建视角;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右冠状动脉(RCA)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PCI)的病人12000例,筛选出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RCAOFLCS)病例7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右冠状动脉开口走形类型及发生冠心病的特点.结果 RCAOFLCS发生率为0.58%(70/12000);RCA单独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
摘 要: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北方寒区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GH1,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GH1初步鉴定为产脲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ureafaciens)。菌株GH1在36h内能完全降解100mg/L的阿特拉津,这为北方寒区特定环境中阿特拉津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菌株资源。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降解;16S
摘 要:安徽淮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10d,年降水量900mm,常见土壤类型为沙土和盐渍土,林业生产大部分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适合种植杨树。该文从良种壮苗、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平原杨树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淮北地区杨树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淮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摘 要:为探索贵州毕节烟区烟叶适宜的移栽方式,设置杯罩井窖式移栽、地膜井窖式移栽和免地膜漏斗式移栽3个处理,分析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結果表明:处理3(免地膜漏斗式移栽)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移栽后15~35d和移栽后75d至采毕均以漏斗式移栽最高,分别为0.86g/d、1.38g/d,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
摘 要:为探索烟草免地膜漏斗式移栽适宜的施肥方法,特进行了移栽后不同天数基肥条施、穴施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以及内在化学成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基肥条施,移栽后35d追肥)烤烟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干物质积累量多,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且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达52120.5元/hm2、47.5%、21.04元/kg。  关键词:烤烟;漏斗
摘 要:为了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营建四季常绿、鲜花怒放的缀花草坪,设计了“马蹄金+猫爪草+夏天无+剪刀股”“马蹄金+老鸦瓣+蒲公英”“马蹄金+紫花地丁+夏枯草”等10个组合。并对马蹄金缀花草坪的建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选址、除草、整坪、播种到养护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应用液压喷播机播种、整坪前灭生性除草剂除草、生长期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合理施肥、适时修剪间苗、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摘 要:皖槐1号刺槐是安徽省林科院发现的自然杂交优良单株,经多次反复测定和区域试验,优选出速生新品种。其侧根发达,能形成根网,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西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具有速生、干直、材质优良的特性,是园林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优选树种。该文介绍了皖槐1号刺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皖槐1号良种刺槐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皖槐1号;刺槐;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