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槐1号良种刺槐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c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皖槐1号刺槐是安徽省林科院发现的自然杂交优良单株,经多次反复测定和区域试验,优选出速生新品种。其侧根发达,能形成根网,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防风固沙,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西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具有速生、干直、材质优良的特性,是园林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的优选树种。该文介绍了皖槐1号刺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以期为皖槐1号良种刺槐的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皖槐1号;刺槐;生物学特性;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9-0059-02
  刺槐又名洋槐,是豆科蝶形亚科刺槐属植物,原产于北美地区,于19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刺槐生长速度快,根系发达,抗逆性能强,木材具花纹、耐水湿,刺槐叶是高蛋白饲料。由于刺槐育苗的负向选择导致树种严重退化,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严重弱化,因此刺槐优良品种的选育及配套育苗栽培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皖槐1号(Robinia pseudoacia linn. F.inermis(Mirb。)Rehd.′ WanHuai1′)是安徽省林科院培育的良种(皖R-SC-RP-001-2015),树干通直、树冠窄、速生、抗风折、抗病虫害能力强、扦插繁殖容易、成活率95%以上,适宜种植在安徽、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天津等区域。运用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对“皖槐1号”良种刺槐进行培育,效果良好,可用于防护林、速生用材林等,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为此,笔者通过对皖槐1号良种刺槐小根段扦插育苗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外援激素对根段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种类的肥料及其施用量、施用时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
  1 生物学特性
  皖槐1号为落叶乔木,树干通直,其树干形率可达0.78。侧枝分枝角度30°~40°,冠型窄,树高25m。树皮褐色或浅灰色,羽状复叶,复叶长25~40cm,叶互生,长7~12cm,叶柄长1~3cm,叶片宽4~7cm;托叶刺小,2~3年后脱刺。皖槐1号当年杯苗高度可达3.8m,当年平茬苗高度达5m,第2年高度可达7.5m,高度生长量为3.45m/年,粗生长(地径)为3.82cm/年,最大可达4.45cm/年[1]。
  2 育苗技术
  2.1 大棚建设 淮北地区3月份温度偏低,需要利用大棚升温以保证苗木生长对温度的需要。大棚要求宽度8m、高度3.5m,两头、两侧均可放风。3月初将无纺布轻基质袋(6cm×8cm)摆放在大棚内,上水、封棚、高锰酸钾消毒。
  2.2 根段截取 皖槐1号扦插宜在2月底至3月中旬进行,此时室外温度在15℃左右。采穗母树应选择生长旺盛、树形优美的健壮植株,人工或机械挖出,选择树冠投影以外的根系,此处的根系生长健壮、再生能力较强。挖出的种根要及时遮荫,防止失水,粗度以0.5~0.8cm为最佳,剪成5cm长小段,将毛细根剪去,插条上端剪成水平,基部剪成斜口以方便扦插。将剪好的根段进行分级:0.5~0.8cm根段为Ⅰ级,0.3~0.4cm根段为Ⅱ级,0.9~1.2cm根段为Ⅲ级。分级好的根段按照50支绑成1捆,分清上下头备用。不同长度根段对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如表1所示。
  2.3 根段外援激素处理 外援激素处理对根段生根发芽的整齐度、根系的数量等作用明显,对苗木后期的生长量影响较显著。使用的外援激素一般是吲哚乙酸或α-萘乙酸500ppm速蘸3~5s,或ABT3生根粉1000倍液浸泡根段基部12h,扦插到准备好的轻基质袋中。激素处理时,不得使根段上部蘸到激素[2]。
  2.4 苗圃地选择及移栽
  2.4.1 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且具有排灌水和交通便利条件的沙壤土作为育苗地。整地最好在形成冻土层之前进行,充分利用冬季的阳光、雨雪及冰冻以改善土壤结构。整地方式为机械深耕50cm,深耕的土地不要耙平,第2年春天土壤解冻以后施腐熟有机肥30000~45000kg/hm2,同时施入450~750kg/hm2磷酸二铵颗粒杀虫剂,再进行第2次整地,用旋耕机耙平。
  2.4.2 覆膜 整地与作苗床同时进行,用宽度为200cm的可降解地膜覆盖苗床,2个苗床地膜之间留白80cm用于取土。
  2.4.3 打穴 用打穴器在覆好的地膜上按照株行距60cm×50cm打穴,穴的深度为12cm、直径8cm,打穴器带出来的土覆盖在树穴周围的地膜上[3]。
  2.4.4 苗木移栽 将经过充分炼苗的一级苗木(高度15~20cm)放置在打好的树穴内,深度10~12cm,用树穴周边的熟土塞滿杯苗周边。由于秋季苗木生长会出现停滞,因此宜在春季根据苗木的长势进行起苗出圃、分级处理、随时移植。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生长情况的影响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苗木移栽最佳时间为5月10日前后。
  2.4.5 浇水 浇足定根水非常关键。浇水的方法很多,如喷灌、滴灌等,浇水要及时、浇足。结合除草、水肥管理,通过少量多次浇水,为苗木快速生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5 苗期管理
  2.5.1 浇水 苗期根据墒情浇水2~3次,保持土壤湿润。雨季要及时排水,避免刺槐苗木根系被水泡烂。通常情况下,对于出苗期的苗木水管理应坚持少量多次原则;对于进入快速生长期的苗木,应坚持多量少次的原则。浇水一定要浇透,但不可出现积水,以育苗床不存水为标准[4]。
  2.5.2 追肥 苗木移栽1个月后追施第1遍肥,肥料为尿素300kg/hm2+磷酸二铵300kg/hm2,混合均匀用施肥器穴施;7月20日至8月10日追施第2遍肥,肥料为磷酸二铵600kg/hm2,撒施或穴施。为避免抽生秋梢,8月15日之后不得再施肥。
  2.5.3 除杈 苗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除杈,保持苗木树干通直、高大,苗木高度达到3m以后可不除侧枝。为避免苗木出现萌芽丛生,影响生长,需将多余的萌芽除去。对于移栽后的苗木,坚持去弱留强的原则,保证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
  2.5.4 培土 为防止苗木倒伏,根据苗木生长高度用留白处的土给苗木根部培堆,培堆高度为10~20cm,踩实。
  2.5.5 除草松土 苗木移栽、管理过程中尽量保护地膜不受损坏,减少杂草数量。除草要除早、除小[5]。松土深度宜为2~3cm。
  2.6 病虫害防治
  2.6.1 刺槐蚜虫 该虫是刺槐苗圃普遍发生的虫害,以成虫、若虫群集为害刺槐嫩芽及心叶处,吸食汁液,常常造成嫩叶卷缩、芽梢枯萎。可在成蚜、若蚜发生期喷蚜虱净或吡虫啉进行防治。
  2.6.2 象鼻虫 成虫在5月中下旬开始出现,主要为害苗木的嫩梢和叶柄。用100倍液敌百虫或200倍液氯丹乳剂喷洒苗根,每隔5d喷1次,连续喷3次效果明显;放养象鼻虫的天敌节高蜂和瘤节高蜂,进行生物防治[6]。
  2.6.3 立枯病 刺槐苗期病害主要是立枯病。立枯病病菌属弱寄生菌,因此苗圃应控制漫灌、加强松土。在发病初期,用5%代森铵300~400倍液喷洒,灭菌保苗;大棚内苗木出齐后,每15d喷洒1次0.5%~1%等量波尔多液或喷洒1%~2%硫酸亚铁药液进行防治。苗木移栽前再用上述药剂喷防1次。
  参考文献
  [1]侯金波,张明龙,陈培培,等.刺槐新品种“泓森槐”的选育[J].农业工程,2019,9(09):125-127.
  [2]张元帅,荀守华,董元夫,等.外源激素处理对刺槐硬枝扦插影响规律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9(15):135-138.
  [3]任婷婷.刺槐育苗技术[J].山西林业,2018(04):34-35.
  [4]伍越,任永俊,郭龙梅,等.育苗方式对刺槐无性系插根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科技通讯,2020(11):47-52.
  [5]姚善君.皖槐1号良种刺槐苗木繁育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3):134-135.
  [6]马艳芬,贾晓光.刺槐的主要生长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20(05):106-107.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以歙县山核桃果实为研究对象,测定其青果横径、纵径、青果单果重、果皮厚度,坚果横径、纵径、坚果单果重、果壳厚度等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果和坚果各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各性状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山核桃产量与品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策略提供了一定依据。  关键词:山核桃;果实;坚果;差异性;性状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朔州市马铃薯栽培中的4种不同灌溉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等因素。结果表明,起垄滴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增产增效和品质提升效果十分显著,为最佳节水灌溉模式,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马铃薯;滴灌;商品薯率;产量;田间病害;氮肥使用率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自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以来,我国对村落规划建设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加之城镇居民回归自然传统村落的愿望日益强烈,传统村落的开发与保护逐渐成为热点问题。新型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打造具有自然和谐、舒适闲散、文化传承等特点的村落植物景观。在未来的传统村落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将植物群落为纽带,力求延续村落乡土地域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该文从植物景观的作用与价值方面,对苏州传统村落建设提出适合当地环境、充分体现特色并尊重历史文化的植物种类和景观配置模式,以期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植
摘 要:该文结合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城区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基本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文明城市创建背景下,城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要坚持正确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理念、对标文明城市创建要求重点开展5项专项行动、有针对性改进养护技术和管理手段,以期为宿州市文明城市创建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文明城市创建视角;宿州市  中图分类号 S731.2 文献标识码 A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发现的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的右冠状动脉(RCA)的特点及临床表现,分析其开口类型、走行路径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9年10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心内科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治疗(PCI)的病人12000例,筛选出左冠状动脉窦开口的右冠状动脉(RCAOFLCS)病例70例,分析其临床表现,右冠状动脉开口走形类型及发生冠心病的特点.结果 RCAOFLCS发生率为0.58%(70/12000);RCA单独开口于左冠状动脉窦、左右冠状动脉
摘 要:利用富集培养法,从北方寒区施用阿特拉津的玉米地土壤中,分离出1株阿特拉津高效降解菌GH1,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GH1初步鉴定为产脲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ureafaciens)。菌株GH1在36h内能完全降解100mg/L的阿特拉津,这为北方寒区特定环境中阿特拉津的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菌株资源。  关键词:阿特拉津;生物降解;16S
摘 要:安徽淮北平原年平均气温15℃左右,无霜期210d,年降水量900mm,常见土壤类型为沙土和盐渍土,林业生产大部分是农田林网和四旁绿化,适合种植杨树。该文从良种壮苗、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淮北平原杨树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提升淮北地区杨树栽培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栽培技术;淮北平原  中图分类号 S79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
摘 要:为探索贵州毕节烟区烟叶适宜的移栽方式,设置杯罩井窖式移栽、地膜井窖式移栽和免地膜漏斗式移栽3个处理,分析其对烤烟的生长发育和产质量的影响。結果表明:处理3(免地膜漏斗式移栽)叶片干物质积累速率移栽后15~35d和移栽后75d至采毕均以漏斗式移栽最高,分别为0.86g/d、1.38g/d,产值、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为52089.0元/hm2、53.6%、85.6%和22.
摘 要:为探索烟草免地膜漏斗式移栽适宜的施肥方法,特进行了移栽后不同天数基肥条施、穴施的大田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烤烟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经济性状以及内在化学成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3(基肥条施,移栽后35d追肥)烤烟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好,干物质积累量多,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且产值、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最高,分别达52120.5元/hm2、47.5%、21.04元/kg。  关键词:烤烟;漏斗
摘 要:为了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营建四季常绿、鲜花怒放的缀花草坪,设计了“马蹄金+猫爪草+夏天无+剪刀股”“马蹄金+老鸦瓣+蒲公英”“马蹄金+紫花地丁+夏枯草”等10个组合。并对马蹄金缀花草坪的建植管理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选址、除草、整坪、播种到养护管理的一系列技术方案,应用液压喷播机播种、整坪前灭生性除草剂除草、生长期选择性除草剂除草、合理施肥、适时修剪间苗、针对性开展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