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社会的隔代教育现象十分普遍,隔代间的相处时间甚至都超过了父母亲与其子女相处时间,但是现代隔代教育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是隔代教育,而孩子小时候正是塑造性格,培养习惯的关键期,所以隔代教育中问题要引起父母及其社会的关注,要完善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改进策略
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代替子女照顾孩子的隔代教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并解决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过程实际上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隔代教育也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一些上班的工作人员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工作之中,这时家里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就来承担照顾小孩的任务,让他们的子女更有精力去工作无后顾之忧;长辈们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起来,而他们的子女因为工作忙碌,为了给自己的子女减轻负担,自己就主动承担了孙辈的教育;现代社会离婚率很高,而父母离婚后孩子一般都会放在长辈的家中。有的夫妻中有一方不幸离世,这样家庭的子女大多也会放在长辈家中抚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父母更容易组成再婚家庭,另一方面长辈也不愿让孩子随父亲或母亲生活,害怕自己的孙辈受委屈,也担心年轻的父母照顾不好孩子,而在自己身边会让孩子衣食无忧。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
(一)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首先,长辈退休后比其忙于工作的子女更有充足的时间照看孩子,长辈也有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因为孩子的父母是长辈们抚养长大的,面对孩子会发生的一些事情都知道怎么应对,有的年轻夫妻一开始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但是在长辈指导下很容易就解决了,所以年轻的父母也会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去抚养教育。
其次,隔代教育能给长辈带来生活乐趣。长辈随着年龄的渐长,他们的内心更加孤独,退休后清闲下来,但是帮助年轻的夫妻照看教育孩子以后,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自己更有存在的价值感,在照顾孙辈时会给增添很多原来没有的乐趣,生活变得更加的有色彩和希望。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首先,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心理老龄化。长辈们的身体心理都是老龄化的,没有太多青年人的激情活力和热情,而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而爷爷奶奶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受到长辈的影响,而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很容易让长辈影响变得老龄化。
其次,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症。隔代教育中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在与长辈生活交往中,长辈大多会无条件的服从孩子的意愿,哪怕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娇惯教育,所以在社会与其他人群接触交往时一时会转换不过来,以至于后来在交往中产生恐惧,社交上的恐惧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行为的怪异化。
再次,孩子心理容易脆弱化。因为孩子心理老龄化,社交上产生恐惧。他们的年龄幼小,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每件事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心理脆弱化,以后会对世界产生悲观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正确认识隔代教育利弊及其改进策略
(一)老一辈多与孩子的父母亲沟通交流
长辈在抚育孩子时应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一定要从小进行惩罚教育,当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要袒护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以后一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长辈在教育孙辈时候一定要和孩子的父母多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让他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接受现代教育新观念
一些学者们认为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交往,落后于时代,长辈希望孩子能够在新世纪里健康成长必须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是隔代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转变教育思维
要转变只注重孩子成绩的教育思维,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长辈一代重新把教育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愿望想让孩子替代其实现。”这样会让他们从小就形成功利化的攀比心,要让孩子全面的多方向发展,要从小培养孩子有自信心,长辈应该努力让孩子养成自己很棒的思维,遇到事情要鼓励教育。所谓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会做的很出色,不要让孩子很小就觉得亲情很冷漠,他在宽松的环境下更会成长得比其他孩子更加出色。所以要转变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孩子成长的教育思维。
虽然隔代教育给夫妻间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在成长的关键期榜样的作用和父母言传身教给子女会带来一生的受益,所以有条件情况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从出生就是个独立的个体,要对他的教育负责任。
參考文献:
[1]孙清霞.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丽水日报,2005,(03):21.
[2]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027.
[3]黃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2006,(04):061.
[4]吴迅辉.隔代教育利弊及其对应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26):4.
[5]李洪曾.祖辈主要教养人的特点与隔代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作者简介:
田林,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隔代教育;问题;改进策略
社会变迁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老人代替子女照顾孩子的隔代教育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要正确看待这一现象并解决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育是在祖辈家长和孙辈之间进行的,是祖辈对孙辈的成长发生影响的过程,这一影响过程实际上是祖辈与孙辈的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隔代教育也指祖辈与孙辈生活在一起,对孙辈承担一定的或主要的教育责任。”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尤其是一些一线城市,一些上班的工作人员把大量的时间都投入工作之中,这时家里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他们就来承担照顾小孩的任务,让他们的子女更有精力去工作无后顾之忧;长辈们退休后,空闲时间多了起来,而他们的子女因为工作忙碌,为了给自己的子女减轻负担,自己就主动承担了孙辈的教育;现代社会离婚率很高,而父母离婚后孩子一般都会放在长辈的家中。有的夫妻中有一方不幸离世,这样家庭的子女大多也会放在长辈家中抚养。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孩子的父母更容易组成再婚家庭,另一方面长辈也不愿让孩子随父亲或母亲生活,害怕自己的孙辈受委屈,也担心年轻的父母照顾不好孩子,而在自己身边会让孩子衣食无忧。
二、隔代教育的利弊
(一)隔代教育的有利因素
首先,长辈退休后比其忙于工作的子女更有充足的时间照看孩子,长辈也有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因为孩子的父母是长辈们抚养长大的,面对孩子会发生的一些事情都知道怎么应对,有的年轻夫妻一开始不知道怎样教育他们的孩子,但是在长辈指导下很容易就解决了,所以年轻的父母也会放心的把孩子交给自己的长辈去抚养教育。
其次,隔代教育能给长辈带来生活乐趣。长辈随着年龄的渐长,他们的内心更加孤独,退休后清闲下来,但是帮助年轻的夫妻照看教育孩子以后,给自己的子女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自己更有存在的价值感,在照顾孙辈时会给增添很多原来没有的乐趣,生活变得更加的有色彩和希望。
(二)隔代教育的弊端
首先,隔代教育容易使孩子心理老龄化。长辈们的身体心理都是老龄化的,没有太多青年人的激情活力和热情,而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会模仿他们身边的人,而爷爷奶奶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受到长辈的影响,而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很容易让长辈影响变得老龄化。
其次,容易产生社交恐惧症。隔代教育中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长辈对孩子的溺爱,在与长辈生活交往中,长辈大多会无条件的服从孩子的意愿,哪怕是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也是娇惯教育,所以在社会与其他人群接触交往时一时会转换不过来,以至于后来在交往中产生恐惧,社交上的恐惧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行为的怪异化。
再次,孩子心理容易脆弱化。因为孩子心理老龄化,社交上产生恐惧。他们的年龄幼小,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每件事没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以孩子们很容易心理脆弱化,以后会对世界产生悲观心理,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正确认识隔代教育利弊及其改进策略
(一)老一辈多与孩子的父母亲沟通交流
长辈在抚育孩子时应多与孩子的父母沟通,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一定要从小进行惩罚教育,当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不要袒护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做错了,这样做是不对的,孩子以后一定不会犯类似的错误。长辈在教育孙辈时候一定要和孩子的父母多沟通,形成一致的教育观,让他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接受现代教育新观念
一些学者们认为老一辈的教育观念陈旧,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不适应现代社会交往,落后于时代,长辈希望孩子能够在新世纪里健康成长必须接受新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是隔代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三)转变教育思维
要转变只注重孩子成绩的教育思维,孩子的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成长比成功更重要,“长辈一代重新把教育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愿望想让孩子替代其实现。”这样会让他们从小就形成功利化的攀比心,要让孩子全面的多方向发展,要从小培养孩子有自信心,长辈应该努力让孩子养成自己很棒的思维,遇到事情要鼓励教育。所谓三百六十行,总有一行会做的很出色,不要让孩子很小就觉得亲情很冷漠,他在宽松的环境下更会成长得比其他孩子更加出色。所以要转变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孩子成长的教育思维。
虽然隔代教育给夫妻间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而且在成长的关键期榜样的作用和父母言传身教给子女会带来一生的受益,所以有条件情况下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亲自教育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从出生就是个独立的个体,要对他的教育负责任。
參考文献:
[1]孙清霞.隔代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N].丽水日报,2005,(03):21.
[2]黄姗,陈小萍.隔代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07,(04):027.
[3]黃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2006,(04):061.
[4]吴迅辉.隔代教育利弊及其对应策略[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26):4.
[5]李洪曾.祖辈主要教养人的特点与隔代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6(11).
作者简介:
田林,女,黑龙江绥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