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是学好理化等其他学科的必要条件。此外,数学还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数学学不好,将直接影响我们的升学。尽管如此,在我的身边,仍有不少同学惧怕上数学课,他们不停的学,不断的刷题,但成绩始终不理想。我自己也很喜欢数学,不断的摸索,总结了一些关于数学学习的方法,在此分享给大家,抛砖引玉,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交流;高中生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的课程进度很快,越是如此,越要做好课前的预习。预习时要认真读课本,特别是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词句以及疑难之处,同时可在课本上或提纲上写出自己初步的理解、体会,独到的见解。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上课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上听讲,要紧跟老师思路,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记笔记的方法。
身边有不少同学提到:课上老师讲的快,来不及做笔记;还有的课上记了,但记的不完整,断断续续,课下又不及时整理,等再翻着看的时候,已经记不起来了,甚至看不懂了;还有的单纯为了记而记,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都抄了下来,具体讲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笔记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老师的黑板内容,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作为学习的资料:①一些无所谓的计算可以省略(省下时间),下课后慢慢补齐;②老师补充的知识,注释、说明等,即便沒写在黑板上的,如果对你有用,要记下;③重要的口诀,步骤,归纳总结出来的小结论,也要记下;④易错点,关键字,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⑤注意留白,以便于随时写出自己的疑问,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圆锥曲线”四个字,你自然就会想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那么,他们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他们又有哪些性质?高考中涉及圆锥曲线,常考的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4.认真完成作业。数学知识有广泛的背景,我们课上学的是题目A,老师让我们练的是题目B,而我们在老师的时候做的往往是题目C,题目没有重复,但知识却是相通的,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为此,认真完成作业,就成了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做作业和做考试一样,要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即便不会的题比较多,也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作业做完后,或者老师批改完发下来以后,要对有问题的题目进行细致认真的批改。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错题记在错题本上。
5.做好阶段总结。在小学初中时复习靠老师,到了高中复习要靠自己。因为在高中的课程多,内容广,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一个星期之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
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我不相信人的头脑学一遍做很少的习题就能够把问题理解透彻。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复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疏理和总结,使之形成系统,为解决以后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象过电影一样把各科的常规问题过一遍,把各科的课本与笔记过一遍。
6.做好专题训练。做专题训练,对巩固和提升具体知识点效果最好。比如我们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定数量与它相关的题目,最好是高考真题,或各地最新模拟题中考查三角函数的题目,把这个考点一举拿下。
最后,提醒大家,学数学,离不开做题,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学会“剖析问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想想why而不是how。数学解题有三个不同的境界:一题一解,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做题最低的境界是一道题一种解法,上升一个层次后就是一道题能有多种解法,而最高的境界自然就是所有的题目可以用一种解法完成,这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而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多想想为什么,只有你理解到了为什么这样做,你才能在看到不同题目时知道该怎么做。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交流;高中生
1.做好课前预习。高中的课程进度很快,越是如此,越要做好课前的预习。预习时要认真读课本,特别是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词句以及疑难之处,同时可在课本上或提纲上写出自己初步的理解、体会,独到的见解。用笔把重点画出来。重点加以理解,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做出记号,上课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重点。
2.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上听讲,要紧跟老师思路,让自己的大脑运转起来,同时做好课堂笔记。在这里,重点说一下记笔记的方法。
身边有不少同学提到:课上老师讲的快,来不及做笔记;还有的课上记了,但记的不完整,断断续续,课下又不及时整理,等再翻着看的时候,已经记不起来了,甚至看不懂了;还有的单纯为了记而记,把老师在黑板上写的都抄了下来,具体讲了什么,自己也不清楚。
笔记从来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老师的黑板内容,而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且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作为学习的资料:①一些无所谓的计算可以省略(省下时间),下课后慢慢补齐;②老师补充的知识,注释、说明等,即便沒写在黑板上的,如果对你有用,要记下;③重要的口诀,步骤,归纳总结出来的小结论,也要记下;④易错点,关键字,可用不同颜色的笔做标记;⑤注意留白,以便于随时写出自己的疑问,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
3.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理解就是用自己的话去解释事物的意义,同一个数学概念,在不同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的形态是不一样的。所以理解是个体对外部或内部信息进行主动的再加工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理解的标准是“准确”、“简单”和“全面”。“准确”就是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简单”就是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全面”则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不重不漏。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表述;二是知识的引申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法。
一般地说,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信息的输入、编码、储存和提取。借助关键词或提示语尝试回忆的方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比如,看到“圆锥曲线”四个字,你自然就会想到:椭圆、双曲线、抛物线,那么,他们的定义是什么?标准方程是什么?他们又有哪些性质?高考中涉及圆锥曲线,常考的有哪些典型的数学问题?不妨先写下所想到的内容,再去查找、对照,这样印象就会更加深刻。另外,在数学学习中,要把记忆和推理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三角函数一章中,所有的公式都是以三角函數定义和加法定理为基础的,如果能在记忆公式的同时,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就能有效地防止遗忘。
总之,分阶段地整理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极大地促进数学的学习。
4.认真完成作业。数学知识有广泛的背景,我们课上学的是题目A,老师让我们练的是题目B,而我们在老师的时候做的往往是题目C,题目没有重复,但知识却是相通的,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而已。为此,认真完成作业,就成了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做作业和做考试一样,要先易后难,遇到不会的题一定要先跳过去,先彻底解决会做的题,即便不会的题比较多,也不要急躁、泄气,其实你认为困难的题,对其他人来讲也是如此,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和耐心。作业做完后,或者老师批改完发下来以后,要对有问题的题目进行细致认真的批改。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题,与同学、老师交流,并把错题记在错题本上。
5.做好阶段总结。在小学初中时复习靠老师,到了高中复习要靠自己。因为在高中的课程多,内容广,所以在课堂上不可能经常反复。一节课内容一个星期之内不复习就有可能变得陌生,最好是三天内复习一次。
要把问题真正弄懂,可能要“读”或“做”五、六遍甚至十几遍,每次“读”或“做”总会有比原来更多的体会,我不相信人的头脑学一遍做很少的习题就能够把问题理解透彻。求学问从不知到知,从没有印象到有印象,而且还要“印”的正确,“印”的清晰,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一定要通过多次的反复钻研和练习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复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疏理和总结,使之形成系统,为解决以后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常常要象过电影一样把各科的常规问题过一遍,把各科的课本与笔记过一遍。
6.做好专题训练。做专题训练,对巩固和提升具体知识点效果最好。比如我们在复习三角函数的时候,就可以选择一定数量与它相关的题目,最好是高考真题,或各地最新模拟题中考查三角函数的题目,把这个考点一举拿下。
最后,提醒大家,学数学,离不开做题,题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学会“剖析问题”,在做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多想想why而不是how。数学解题有三个不同的境界:一题一解,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做题最低的境界是一道题一种解法,上升一个层次后就是一道题能有多种解法,而最高的境界自然就是所有的题目可以用一种解法完成,这也就是所谓的举一反三。而想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多想想为什么,只有你理解到了为什么这样做,你才能在看到不同题目时知道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