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制斑铜的家族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料往往深藏在天然铜料中,从外表上无法判断,每买一次铜料,都在跟运气赌博。
  外界对张家的秘密有各种猜测,有的说要添加一定的砒霜,有的说显斑时加入几滴眼泪效果更好。
  无论是铜匠师傅还是斑铜爱好者,心心念念的都是“生斑”,但天然纯铜在清代就已经非常稀少,正因为稀少和神秘,才像传说一样让人着迷。
  刚肩负家业大梁时,张伟便在选料时犯了难。好料往往深藏在天然铜料中,从外表上无法判断,每买一次铜料,都在跟运气赌博。2015年,有人给他送来一块生铜矿料,从其表面能看到纯铜,他思索了片刻,以八千多元钱买下,剖开后才发现,里面全是砂石,“这块多半是废了。”张伟解释道,如果碰到好的坯料,也需要一次次在炉火中烧红后锻打,剔掉各种杂质,从奇形怪状的原石逐渐变成规整铜块:“像一只火腿,二三十斤,但我只取里面最好的那一点”。张伟现在保存的天然铜原料屈指可数,都是奇形怪状,表面或因氧化而变成紫蓝杂色,或被其他物质覆盖包裹,跟普通石头无异,只有在锻打或剖开后,暗红的铜色才会显现,闪烁出真实的金属光泽。他把这些铜块摆在堂屋大厅里,专供客人了解天然纯铜的稀有和难得。
  再小的铜块,也需经过选料、净化、粗坯、成型、烧斑、整形、精加工、淖斑、煮斑、露斑、擦洗、抛光等二十余道工序才能完成。曾有客人在观摩他反复火烧和锻打的过程后感动不已,激动地表示要买一件生斑小花瓶拿回家做纪念,狠狠地报了一万多元的价钱。张伟摇摇头,回价六万,对方加至三四万。张伟最终没松口,生意没做成,但他没遗憾:“这个花瓶斑显得很好,价低了是不会卖的。”
  张家秘制“显斑”关上门才能完成的工序
  斑铜的核心工艺在烧斑,天然铜经过锻造去掉杂质,塑造成型,与一般铜器并无两样,但经过炉火,就会形成不同色泽和形状的斑花。从物理学上讲,是金属内部的细小晶粒(金属学上称为“孪斑”)通过加温、加热变大的过程,大小晶粒之间的能量差异悬殊,大晶粒吞并小晶粒愈长愈大,从而呈现出长约四五毫米的斑花。接着还有一轮“化学变化”,即金银等微量金属元素跟特配的植物药水起不同的反应,斑花的光泽也会不同。
  一件好的斑铜作品,器形古朴,纯铜质感深厚,又布以细密、斑驳的晶斑,低调中暗含绚烂。而张氏的“秘密武器”,则是烧斑的火候与时机,以及植物显斑药水的配方,张家人对此讳莫如深,据说当年父亲张克康被人问及秘方时,摆手即走,而张伟则用年轻人的腼腆笑而不语。他白天锻打器形,待晚上外人散尽,就变身孤独又神秘的魔术师,独自完成烧斑和显斑这两道工序。
  张伟之所以接过父亲的衣钵,是因为张家数代相传的独门生斑“显斑”秘方。父亲恪守古训,临终前也没透露给别人,他若不继承,断掉的不仅是十三代铜匠的事业,还有这项秘不外宣的技艺。
  毕竟不是精准的实验,“配方和秘诀之外,更需要经验和眼力”,张伟拿出一个已经被烧烂的坯型,心痛又无奈,温度不够便不足以结晶,如果温度稍高,铜就会融化掉,父辈祖辈可能也一样,继承了独门秘方,却只能在错失中练成娴熟的手艺。外界对张家的秘密有各种猜测,有的说要添加一定的砒霜,有的说显斑时加入几滴眼泪效果更好。张家人听了都是笑笑,他们坚信熟斑不如生斑,别人家研发的显斑配方怎么都比不上自家的秘方。虽然昆明一些市场化的熟斑企业,一年可能有上千万的订单,就连隔壁街上由做马鞍转行过来的马家,经济效益也比张家好太多。   清朝时期,会泽是铸造铜币最主要的原料供应地,现在会泽附近的东川一带仍有许多铜矿,产量依然不低,斑铜作为本地独特的工艺文化传播开后,用冶炼铜原料铸造斑铜工艺顺势而生,这种通过在铜融化时加入其他金属,并经过浇铸成型、磨光、用化学药品着色显斑等技术制作的“熟斑”,早已开始批量走入市场。但无论是铜匠师傅,还是斑铜爱好者,心心念念的都是“生斑”,只是天然纯铜在清代就已经非常稀少,而正因为稀少和神秘,才像传说一样让人着迷。
  前几日,有客人送来一件古董斑铜香炉让张伟仿制,据说是他曾祖父那一辈人的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火气早已磨尽,却更为沉稳、有韵味。张伟拿在手中一边琢磨,一边赞叹不已,以前從他家制作出的物件,竟然还这样完好。而他这一生的使命,就是要在现代环境中,既要前行,努力开拓市场,照料家人,又要回归,重返祖辈令世人惊叹的技艺高度。对此,他自信满满,这不仅是因为年轻,更是因为张家一以贯之的传承精神。
其他文献
图 彭浩 杨世龙 胡志刚 李飞 遵义市汇川区申遗办提供 文 李飞  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考古是一道桥梁,结合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以及口碑传说,让我们对海龙囤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王宫、一城的来历逐渐清晰。400 多年前,土司餐桌上摆着什么样的食物,破碎的青花瓷片代表土司的什么喜好,这些都在考古工作者的指尖一一复原,指引我们一点点走近那早已尘封的世界,看到杨氏土司奢华的生活。    如果时光能够逆转
模仿瘸腿人站立的怪异步法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一生充满传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以及与师兄庞涓斗智斗勇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诵。  令人意外的是,被削去膝盖骨的孙膑居然还是位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以他名字命名的孙膑拳在山东流传千年,古老而神秘。  孙膑拳传授极严,以口传身授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人们才得以一睹孙膑拳的真容,许多特异的技法
2014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这件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方罍中最大
拇指西瓜学名叫做“佩普基诺”,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等地区,它本是野生水果,后被当地居民引入家庭种植,如今已成为高档水果。顾名思义,拇指西瓜是一款微型西瓜,外形与普通西瓜无异,个头却仅有成人的拇指大小,因此被称作“迷你西瓜”。由于拇指西瓜口味与黄瓜相似,并带有一点近似柠檬的酸味,所以还有“墨西哥酸黄瓜”的别名。  最早引进拇指西瓜的国家是荷兰,随后,英美等国也相继引进这种水果,近年来,拇指西瓜也出现
“摩洛哥几乎每日艳阳高照,天气好得令人绝望。”当无数人读到三毛这句话的时候,心底都会有想买一张机票的冲动。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一个沿海的阿拉伯国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那是一个让人牵挂的国度。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境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电影《卡萨布兰卡》中那浪漫唯美的爱情,揪住了无数文艺
根据《浮华如盐》作者龚静染的说法:“李冰算得是四川井盐的始祖。”他在治水的同时,勘测出了盐卤的走向,并不辞辛苦四处寻找盐井。  “川盐济楚”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四川盐业影响深远。四川五通桥出现的“花盐街”,就是“川盐济楚”的产物,因此,五通桥曾号称“川省第一场”。  从“川盐济楚”到清末楚岸失守,到抗战八年再度辉煌,川盐百年盛衰起伏,都和官方的盐制盐法休戚相关。川盐也经历了从引岸制到国家专卖
火棘果富含营养物质,不仅可供食用,还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的功能,同时,其植株也是优秀的观赏植物,可春季看花、冬季观果。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小灌木,其中很多都会结出可食用的果实,成为山里人的日常零食。而有一种枝干上密布小刺的小灌木十分独特,从每年秋季到次年初夏,其茎干上都挂满如豌豆大小的扁圆状红色果实,这就是火棘,而红色小果子就是火棘果。  火棘是一种多
农耕文明、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的风暴,如势不可当的瘟疫席卷而来,使得涵养渭河水源的草原与森林,离渭河越来越远;当曾拥有庞大水量的河床开始裸露,当泥土变为遇风则扬的尘埃,渭河就开始离开我们了——当然,消失的不仅仅是水和森林,还有渭河人的童年与故乡……  草场和茫茫林海,一度在渭河流域肆意蔓延,因而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渭河流域是羌、藏、氐等游牧部族的乐园。到了春秋时期,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慢慢受到当地土著
拉萨人是最虔诚的佛教信徒,大昭寺前被头部磨亮的青石板是最好的证明;拉萨人外表土里土气,很多人却是家资数百万的土豪;拉萨人乐善好施,每年6月的“萨格达瓦节”期间,甚至有人专门换数百元零钱来布施,不少人发愿在这一天里,要让拉萨城的每一个乞丐都拿到钱……  在藏语中,“拉”意为“神”,“萨”意为“地”,拉萨是神圣之地的意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拉萨人,尽管面临的是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但他们凭借着虔诚的信仰
走在白马城崭新的柏油路上,随处可见现代化超市与车行,表现印第安文化的图腾柱和画着神鸟的墙壁掩映其间,现代文明与印第安文化在此和谐地交融。  发现金矿的消息不胫而走,数以万计的人涌向道森,许多人一夜暴富,建起最豪华的旅店,最奢侈的珠宝店,这使得道森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大城市,并一度成为育空的首府。  雄伟的山峰是墓碑山公园最壮阔的景象,隐藏在其中的湖泊则给这些山峰注入了丝丝柔情,而夜空中绚烂的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