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抛运动中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吗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bi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一个这样的规律: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即ΔX=aT2.同时这又是判断一种运动是否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那么对于平抛运动,这种匀变速曲线运动,情况会是怎样呢?
  因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在竖直方向上肯定满足:Δy=gT2.而位移s=[KF(]x2 y2[KF)]还满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吗?这个恒量是多少呢?
  如图1,选平抛运动的轨迹上的三个点O、A、B,其中从O到A与从A到B,时间相等,试证明位移s2与s1的差是恒量.
  证明 如图2,矢量作差时,把两个矢量起始点平移到一点上,即图2中把s1平移到起始点也为A点,因为从O到A与从 [LL][HJ1.85mm]A到B时间相等,所以从O到A与从A到B水平分位移相等,s2与s1的末端应该在一条竖直线上,s2与s1的差 拓展 若是一般的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与初速度不垂直,仍然满足这个结论.在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
其他文献
题目 (2014年全国(大纲卷)理综卷第26题)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半径分别为T和R,地球同步卫星A的圆轨道半径为h. 卫星B沿半径为r (r
2014年高考浙江卷第23题是一道运动学综合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抛运动、速度变换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综合分析能力,由于研究对象变换、对地速度的变化,使学生解题时容易出错.原题如下.  题目 如图1所示,装甲车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20 m/s沿直线前进,车上机枪的枪管水平,距地面高为h=1.8 m.在车正前方竖直立一块高为两米的长方形靶,其底边与地面接触.枪口与靶距离为L时,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常常困扰着一线的语文教师.新课程改革为小学作文教学带来了良机,给语文教师创造了无比广阔的空间,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实验教学,充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谈笔者的一些做法,与同仁交流探讨.  1创设实验情境,唤醒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求知之源.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醒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
原题 (2014年天津理综)如图1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I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场感应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I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
物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有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等.能力培养的途径是多方面的,评析习题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就物理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评析习题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学用结合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1充分全面的审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间接地概括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必须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写随意文,并且每天进行检查。而在随意文中,因其具有随意性,学生很容易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发泄对现实生活中某人或某事的不满
物理教育中的德育,主要指教师结合物理内容,为改变学生的某些观念、意识、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就物理教育中的德育作简单的阐述.  从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来看,它是研究自然界物质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科学,因而,物理学中最富有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最能体现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直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品质.因此,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教学内容,主要包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物理 选修3-2 第四章 电磁感应 第二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书后有这样一道题目,题文: 如图1所示,固定于水平面上的金属架CDEF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棒MN沿框架以速度v向右做[TP11GW194.TIF,Y#]匀速运动.t=0时,磁感应强度为B0,此时MN到达的位置使MDEN构成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形.为使MN棒中不产生感应电流,从t=0开始,磁感应
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是许多学生学习中感到比较费力气一门学科.在多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中笔者总是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为什么上课认真听,而且都能听懂但是为什么还是考不好?”这类学生学习非常认真,对于老师讲过的题目不存在问题,但是遇到生题新题就无法举一反三,为了提高成绩就只能加强训练,陷入题海战,学习压力巨大.笔者认为,这类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就是思路不清晰,头脑中没有形成解题的认知结构,学生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