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著名女记者被杀、高级银行家遇刺、新兵受虐致残等一系列事件沉寂了一段时间以后,俄罗斯前特工中毒身亡一案再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2006年11月以来,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一案开始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究竟是谋杀还是自杀?如果是被人谋杀,此乃何人所为?幕后主使是谁?谋杀动机何在?如果是自杀,其中原委如何?一系列的疑问和悬念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同时也吊足了人们的胃口。而其中的复杂背景,加之事件时间恰逢普京与欧盟领导人在赫尔辛基举行一年一度的俄欧峰会,这就更加使得英俄关系似乎又面临着“石头间谍案”以来的再一次考验。
背景链接:反政府的流亡特工与流亡寡头曾经过从甚密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曾经是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的一名校级军官,在联邦安全总局一个负责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部门工作。据称,他曾经对普京当局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特别是他还曾经利用自己的工作身份,向新闻界透露说俄罗斯的安全部门已将金融巨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列入了暗杀名单。由此导致了他先是被清理出联邦安全局的门户,然后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而两次被捕入狱。
2000年利特维年科携妻儿离开俄罗斯流亡至英国,两年后他因滥用职权罪而在俄罗斯受到缺席审判,其间俄罗斯方面曾三次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流亡到英国后不久,利特维年科即在别列佐夫斯基的资助下出版了两本反对普京当局的书,包括揭露俄罗斯安全部门1999年时曾经设计故意炸毁一栋住宅楼,造成300人无辜丧生,然后栽赃车臣恐怖分子,以此为借口出兵车臣,普京因此而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这样,英国为利特维年科提供了政治避难,并于2006年10月为其发放了英国护照。
在英国期间,利特维年科曾与同样流亡在此的俄罗斯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过从甚密。别列佐夫斯基曾经是俄罗斯金融寡头当中的“头把交椅”,他曾经扬言,“我想让谁当总统谁就能当总统”,“我要是愿意的话,甚至可以让一只猴子成为俄罗斯总统”。别列佐夫斯基后因鼎力协助叶利钦登上总统宝座而叱咤一时。然而,从1998年开始,俄罗斯政府着手对别列佐夫斯基进行调查。这时,几年前就与别列佐夫斯基相识的利特维年科利用自己的联邦安全局特工身份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并指责俄罗斯当局企图暗杀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普京主政以后开始整肃寡头,正当俄罗斯强力机关准备抓捕别列佐夫斯基时,利特维年科又向其通风报信,使得别列佐夫斯基得以逃过此劫,逃离俄罗斯流亡到英国。随后,别列佐夫斯基知恩图报,帮助利特维年科一家也逃到了伦敦,并让其作了自己的助手。到了2003年,正当英国方面犹豫是否要向俄罗斯引渡别列佐夫斯基时,又是利特维年科帮了他的大忙。利特维年科仍然是利用他俄罗斯前特工的身份,声称潜入到伦敦的俄罗斯特工曾经企图刺杀别列佐夫斯基,以此博得了英国方面的同情,最终同意了别列佐夫斯基的政治避难请求。
一个俄罗斯前特工,一个曾经在俄罗斯风光一时的金融寡头,如今“同为天涯沦落人”,再加上以前曾经有过十几年的老交情,而且相互帮过大忙,于是在伦敦自然而然地就结成了一个反对普京当局的“统一战线”。
案件回放:餐厅会面以后踏上不归之路
然而,就在利特维年科拿到了英国护照的下一个月里,即当他11月1日在伦敦市的一家寿司店与意大利安全专家马里奥·斯卡拉梅拉吃过寿司,下午又与俄罗斯商人德米特里·科夫通和俄罗斯前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在一家餐厅见过面以后,当天他的身体即出现中毒症状,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最终于11月24日夜间在伦敦大学医院去世。英国健康保护机构的专家在利特维年科的体内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钋210的残留物,此后在他所到之处以及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体内均发现了这种放射性物质的踪影。别列佐夫斯基伦敦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内同样也发现了钋210的痕迹。但是对于利特维年科死亡的原因,英国方面暂时还没有作出最终的医学鉴定结论。目前英国刑警总局反恐部门正在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
12月7日,利特维年科的葬礼在伦敦举行。葬礼纯属私人性质,规模不大,英国和其他国家记者均未获准进入墓地。在参加者当中,除了利特维年科的亲友以外,还包括金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及其合伙人尤里·杜博夫、车臣非法武装头目艾哈迈德·扎卡耶夫、利特维年科的朋友阿列克斯·戈尔德法尔布等人(亦为俄罗斯前特工)。
在向英国侦查人员提供法律协助过程当中,俄罗斯总检察院就利特维年科死亡的事实进行了刑事立案调查。根据俄总检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俄罗斯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利特维年科的死亡是由于放射性核辐射中毒,而曾和利特维年科见过面的俄罗斯公民德米特里·科夫通的发病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在英国方面的倡议下,俄罗斯总检察长尤里·柴卡12月11日与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安东尼·布莱顿讨论了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情况。据俄罗斯总检察院官方网站透露,柴卡表示,俄罗斯希望对这一案件的调查工作能够全面并且客观地进行。
西方舆论;疑为俄罗斯当局幕后指使
在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后不久,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海因在11月26日即首次公开批评莫斯科政府,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猛烈攻击”个人自由及民主,称俄罗斯叛逃特工中毒案使得英俄关系陷入了低潮。英国首相布莱尔随后在11月28日表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在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英国方面不允许存在任何外交和政治上的障碍。甚至《泰晤士报》12月4日的报道称,英国有情报官员确认俄联邦安全局授意毒杀前叛逃特工利特维年科。
在最初阶段里英国警方一直将这起案件定性为“不明原因死亡”,但是到12月6日的时候,伦敦警察厅已经开始将其定性为“谋杀案”,但是“尚未就谋杀方式、作案动机和罪犯身份得出任何结论”。
截至目前,关于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的说法仍然是各种各样,莫衷一是。西方舆论特别是英国媒体的报道倾向于认为是俄罗斯安全部门派特工亲自下毒,或者是安全部门收买雇用利特维年科以前的朋友在见面时伺机下毒,杀死了这位叛逃的昔日同事。总之是认为俄罗斯政府乃为幕后指使。因为利特维年科在英国著书立说所“抖落”出来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所发表的指责性言论无疑会惹恼俄罗斯的安全部门,更是在给普京的脸上“抹黑”。因此西方的说法是,俄罗斯为了要“堵住利特维年科的嘴”,就必须要让他永远“消失”。
而俄罗斯方面则有说法推测说可能是流亡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指使人下毒害死了利特维年科,以此来嫁祸普京当局,贬损俄罗斯 的形象,并借机来向普京发起反攻。尽管二人之间具有“深厚的交情”,但是调查过程中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别列佐夫斯基也难逃干系。而这一切都与他强烈的反俄立场和猖狂的行事风格有关。11月25日的俄罗斯官方报纸《俄罗斯报》发表评论说,“除掉一个无足轻重的昔日同伙,完全符合别列佐夫斯基的一贯风格,更何况他还可能掌握着这个寡头众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持此类观点的人的根据之一就是在别列佐夫斯基伦敦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内同样也发现了钋210的痕迹。
根据英国警方的说法,也并不排除利特维年科自杀的可能性。分析认为,其“自找苦吃”的动机无非也在于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达到诋毁俄罗斯领导人声誉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车臣分子谋害”、“黑手党暗杀”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尽管各种说法不一,但是目前看来比较集中的还是认为这可能与俄罗斯当局有关。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利特维年科的遗孀玛丽娜12月10日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丈夫的死尽管不一定是普京总统本人的责任,但是俄罗斯当局有可能是这起中毒案件的幕后“黑手”。
俄方立场:冷静低调中显示不满
对于西方舆论的怀疑和指责,俄罗斯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并且警告英国不要将这中毒事件政治化。克里姆林宫官员曾明确表示,这些指控乃是毫无根据的荒唐举动,俄罗斯的情报机构绝不可能参与这种对于俄罗斯来说毫无意义和益处的事情。普京总统11月24日在赫尔辛基参加俄欧峰会时也强调说,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如果它被用来作为政治挑衅的借口,那么就更加令人感到遗憾。此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月4日在布鲁塞尔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外长会议期间向新闻界表示,英国官方人士参与渲染利特维年科死亡一事令人无法接受。他强调,如果英国方面继续影射俄罗斯高层参与此案,他担心这种做法将对俄英关系造成损害。
而对于被西方媒体称为主要证据的死者临终声明(主要内容就是批评抨击普京),俄罗斯方面的专家则指出它有伪造之嫌,因为声明中的文字与俄语中的习惯表达方式存在不相符合之处,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不可能系受过高等教育、在俄罗斯生活很久且流亡国外只有五六年时间的利特维年科本人所为。包括普京总统本人也对于声明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表示,假如死者生前的确是写过这样一份声明,那么他为什么不在去世前将其公布?而声明既然是在死后出现的,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其进行评说的必要。对此俄罗斯的媒体则发表评论说,不管是投毒谋杀还是服毒自杀,之所以在利特维年科死后才公布声明,幕后的阴谋就在于要达到诋毁俄罗斯国际形象的目的。
俄罗斯总统副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2月12日接受英国B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政府不可能是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的幕后指使或者与此有任何联系。BBC记者提出,对于俄罗斯政府的怀疑不仅是出于它具有谋杀利特维年科的资源和动机,而且还因为2006年7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曾经通过了一项法律,那就是允许俄罗斯执法机关采取措施打击境外的反俄公民,即便是在这些人仅仅是侮辱了普京总统的情况下。对此佩斯科夫的回答是,在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之前与其接触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相信调查人员最终会查个水落石出。但是佩斯科夫认为,俄罗斯应该是最不希望利特维年科死的国家,因为这无疑会损及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很多人都在把“脏水”往俄罗斯人身上泼或者倾向于这样来做,并且是用一种最不公平的方式。利特维年科生前的确是曾经批评过普京政府,但是对其作用不应估计过高,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批评俄罗斯的象征性人物,他根本就没有影响过普京的政策或者是俄罗斯的政策,然而他的死却影响了俄罗斯的形象。因此,认为是俄罗斯政府要杀死利特维年科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俄罗斯方面也已经开始立案调查,希望能够尽快地查明此案。对于俄罗斯通过的那项法律,佩斯科夫的解释是,每个国家都希望在打击恐怖活动的斗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允许在打击境外恐怖活动斗争中采取一定举动的法律,俄罗斯也同样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像某些报纸上所说的可以在境外杀人。此外,对于BBC记者关于有无可能是俄联邦安全局某些不受控制的力量杀死了利特维年科的提问,佩斯科夫表示这是调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他本人并不倾向于这种可能性。
针对这起钋中毒事件而引起的各界对于核设施安全问题的担忧,特别是有调查人员怀疑在利特维年科尿液中发现的钋210有可能来自于俄罗斯的核材料黑市,或者有可能从核设施中失窃的说法,俄原子能署的一名高官向新闻界证实,俄罗斯唯——座制造钋210的反应堆在两年前就已经关闭。不过他还补充说,利用这个已经停用的反应堆生产的储料还可以制造钋210。俄罗斯每月可从储料中提取8克钋,并将这种物质出售给一些美国公司,此前也曾供给一些英国公司。俄罗斯方面从不追究这些材料售出以后的下落,但是这位高官强调说,在俄罗斯境内不可能丢失。俄原子能署署长谢尔盖·基里延科(叶利钦时期曾任俄政府总理)也表示,俄罗斯对专供出口之用的钋控制得极为严格,只按照国际条约的要求转交给第三方,用户需向俄罗斯的原子能署开具保证材料专用的最终用途证明。
如今,西方媒体频频向普京发难,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成为他担任俄罗斯总统六年以来最激烈的时刻。尽管俄罗斯当局否认与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有关,但是这起事件对俄罗斯政府的声誉会造成多大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西方的媒体如何报道,当然更取决于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不管是谁杀死了利特维年科,无论背景如何与动机何在,从利特维年科本人来讲他都成了一个牺牲品。世人仍然在继续期待着案件能够查个水落石出,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
编辑:陈畅鸣
背景链接:反政府的流亡特工与流亡寡头曾经过从甚密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曾经是俄罗斯联邦安全总局的一名校级军官,在联邦安全总局一个负责打击有组织犯罪的部门工作。据称,他曾经对普京当局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特别是他还曾经利用自己的工作身份,向新闻界透露说俄罗斯的安全部门已将金融巨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列入了暗杀名单。由此导致了他先是被清理出联邦安全局的门户,然后又因莫须有的罪名而两次被捕入狱。
2000年利特维年科携妻儿离开俄罗斯流亡至英国,两年后他因滥用职权罪而在俄罗斯受到缺席审判,其间俄罗斯方面曾三次对其提起刑事诉讼。流亡到英国后不久,利特维年科即在别列佐夫斯基的资助下出版了两本反对普京当局的书,包括揭露俄罗斯安全部门1999年时曾经设计故意炸毁一栋住宅楼,造成300人无辜丧生,然后栽赃车臣恐怖分子,以此为借口出兵车臣,普京因此而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这样,英国为利特维年科提供了政治避难,并于2006年10月为其发放了英国护照。
在英国期间,利特维年科曾与同样流亡在此的俄罗斯金融寡头别列佐夫斯基过从甚密。别列佐夫斯基曾经是俄罗斯金融寡头当中的“头把交椅”,他曾经扬言,“我想让谁当总统谁就能当总统”,“我要是愿意的话,甚至可以让一只猴子成为俄罗斯总统”。别列佐夫斯基后因鼎力协助叶利钦登上总统宝座而叱咤一时。然而,从1998年开始,俄罗斯政府着手对别列佐夫斯基进行调查。这时,几年前就与别列佐夫斯基相识的利特维年科利用自己的联邦安全局特工身份出面召开新闻发布会,披露并指责俄罗斯当局企图暗杀别列佐夫斯基。2000年普京主政以后开始整肃寡头,正当俄罗斯强力机关准备抓捕别列佐夫斯基时,利特维年科又向其通风报信,使得别列佐夫斯基得以逃过此劫,逃离俄罗斯流亡到英国。随后,别列佐夫斯基知恩图报,帮助利特维年科一家也逃到了伦敦,并让其作了自己的助手。到了2003年,正当英国方面犹豫是否要向俄罗斯引渡别列佐夫斯基时,又是利特维年科帮了他的大忙。利特维年科仍然是利用他俄罗斯前特工的身份,声称潜入到伦敦的俄罗斯特工曾经企图刺杀别列佐夫斯基,以此博得了英国方面的同情,最终同意了别列佐夫斯基的政治避难请求。
一个俄罗斯前特工,一个曾经在俄罗斯风光一时的金融寡头,如今“同为天涯沦落人”,再加上以前曾经有过十几年的老交情,而且相互帮过大忙,于是在伦敦自然而然地就结成了一个反对普京当局的“统一战线”。
案件回放:餐厅会面以后踏上不归之路
然而,就在利特维年科拿到了英国护照的下一个月里,即当他11月1日在伦敦市的一家寿司店与意大利安全专家马里奥·斯卡拉梅拉吃过寿司,下午又与俄罗斯商人德米特里·科夫通和俄罗斯前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在一家餐厅见过面以后,当天他的身体即出现中毒症状,健康状况开始恶化。最终于11月24日夜间在伦敦大学医院去世。英国健康保护机构的专家在利特维年科的体内发现了放射性物质钋210的残留物,此后在他所到之处以及与他有过接触的人体内均发现了这种放射性物质的踪影。别列佐夫斯基伦敦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内同样也发现了钋210的痕迹。但是对于利特维年科死亡的原因,英国方面暂时还没有作出最终的医学鉴定结论。目前英国刑警总局反恐部门正在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
12月7日,利特维年科的葬礼在伦敦举行。葬礼纯属私人性质,规模不大,英国和其他国家记者均未获准进入墓地。在参加者当中,除了利特维年科的亲友以外,还包括金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及其合伙人尤里·杜博夫、车臣非法武装头目艾哈迈德·扎卡耶夫、利特维年科的朋友阿列克斯·戈尔德法尔布等人(亦为俄罗斯前特工)。
在向英国侦查人员提供法律协助过程当中,俄罗斯总检察院就利特维年科死亡的事实进行了刑事立案调查。根据俄总检察院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俄罗斯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利特维年科的死亡是由于放射性核辐射中毒,而曾和利特维年科见过面的俄罗斯公民德米特里·科夫通的发病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在英国方面的倡议下,俄罗斯总检察长尤里·柴卡12月11日与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安东尼·布莱顿讨论了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案件的调查情况。据俄罗斯总检察院官方网站透露,柴卡表示,俄罗斯希望对这一案件的调查工作能够全面并且客观地进行。
西方舆论;疑为俄罗斯当局幕后指使
在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后不久,英国北爱尔兰事务大臣海因在11月26日即首次公开批评莫斯科政府,指责俄罗斯总统普京“猛烈攻击”个人自由及民主,称俄罗斯叛逃特工中毒案使得英俄关系陷入了低潮。英国首相布莱尔随后在11月28日表示,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在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的过程当中,英国方面不允许存在任何外交和政治上的障碍。甚至《泰晤士报》12月4日的报道称,英国有情报官员确认俄联邦安全局授意毒杀前叛逃特工利特维年科。
在最初阶段里英国警方一直将这起案件定性为“不明原因死亡”,但是到12月6日的时候,伦敦警察厅已经开始将其定性为“谋杀案”,但是“尚未就谋杀方式、作案动机和罪犯身份得出任何结论”。
截至目前,关于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的说法仍然是各种各样,莫衷一是。西方舆论特别是英国媒体的报道倾向于认为是俄罗斯安全部门派特工亲自下毒,或者是安全部门收买雇用利特维年科以前的朋友在见面时伺机下毒,杀死了这位叛逃的昔日同事。总之是认为俄罗斯政府乃为幕后指使。因为利特维年科在英国著书立说所“抖落”出来的一些事情,以及他所发表的指责性言论无疑会惹恼俄罗斯的安全部门,更是在给普京的脸上“抹黑”。因此西方的说法是,俄罗斯为了要“堵住利特维年科的嘴”,就必须要让他永远“消失”。
而俄罗斯方面则有说法推测说可能是流亡寡头别列佐夫斯基指使人下毒害死了利特维年科,以此来嫁祸普京当局,贬损俄罗斯 的形象,并借机来向普京发起反攻。尽管二人之间具有“深厚的交情”,但是调查过程中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别列佐夫斯基也难逃干系。而这一切都与他强烈的反俄立场和猖狂的行事风格有关。11月25日的俄罗斯官方报纸《俄罗斯报》发表评论说,“除掉一个无足轻重的昔日同伙,完全符合别列佐夫斯基的一贯风格,更何况他还可能掌握着这个寡头众多不可告人的秘密”。持此类观点的人的根据之一就是在别列佐夫斯基伦敦办公室所在的大楼内同样也发现了钋210的痕迹。
根据英国警方的说法,也并不排除利特维年科自杀的可能性。分析认为,其“自找苦吃”的动机无非也在于想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达到诋毁俄罗斯领导人声誉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车臣分子谋害”、“黑手党暗杀”等等诸如此类的说法。
尽管各种说法不一,但是目前看来比较集中的还是认为这可能与俄罗斯当局有关。据美国有线新闻网报道,利特维年科的遗孀玛丽娜12月10日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丈夫的死尽管不一定是普京总统本人的责任,但是俄罗斯当局有可能是这起中毒案件的幕后“黑手”。
俄方立场:冷静低调中显示不满
对于西方舆论的怀疑和指责,俄罗斯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并且警告英国不要将这中毒事件政治化。克里姆林宫官员曾明确表示,这些指控乃是毫无根据的荒唐举动,俄罗斯的情报机构绝不可能参与这种对于俄罗斯来说毫无意义和益处的事情。普京总统11月24日在赫尔辛基参加俄欧峰会时也强调说,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悲剧,如果它被用来作为政治挑衅的借口,那么就更加令人感到遗憾。此后,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12月4日在布鲁塞尔参加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外长会议期间向新闻界表示,英国官方人士参与渲染利特维年科死亡一事令人无法接受。他强调,如果英国方面继续影射俄罗斯高层参与此案,他担心这种做法将对俄英关系造成损害。
而对于被西方媒体称为主要证据的死者临终声明(主要内容就是批评抨击普京),俄罗斯方面的专家则指出它有伪造之嫌,因为声明中的文字与俄语中的习惯表达方式存在不相符合之处,这种常识性的错误不可能系受过高等教育、在俄罗斯生活很久且流亡国外只有五六年时间的利特维年科本人所为。包括普京总统本人也对于声明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他表示,假如死者生前的确是写过这样一份声明,那么他为什么不在去世前将其公布?而声明既然是在死后出现的,那么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其进行评说的必要。对此俄罗斯的媒体则发表评论说,不管是投毒谋杀还是服毒自杀,之所以在利特维年科死后才公布声明,幕后的阴谋就在于要达到诋毁俄罗斯国际形象的目的。
俄罗斯总统副新闻秘书德米特里·佩斯科夫12月12日接受英国BBC电视台采访时表示,俄罗斯政府不可能是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的幕后指使或者与此有任何联系。BBC记者提出,对于俄罗斯政府的怀疑不仅是出于它具有谋杀利特维年科的资源和动机,而且还因为2006年7月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曾经通过了一项法律,那就是允许俄罗斯执法机关采取措施打击境外的反俄公民,即便是在这些人仅仅是侮辱了普京总统的情况下。对此佩斯科夫的回答是,在利特维年科中毒死亡之前与其接触的所有人都有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相信调查人员最终会查个水落石出。但是佩斯科夫认为,俄罗斯应该是最不希望利特维年科死的国家,因为这无疑会损及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形象。很多人都在把“脏水”往俄罗斯人身上泼或者倾向于这样来做,并且是用一种最不公平的方式。利特维年科生前的确是曾经批评过普京政府,但是对其作用不应估计过高,也就是说他并不是批评俄罗斯的象征性人物,他根本就没有影响过普京的政策或者是俄罗斯的政策,然而他的死却影响了俄罗斯的形象。因此,认为是俄罗斯政府要杀死利特维年科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俄罗斯方面也已经开始立案调查,希望能够尽快地查明此案。对于俄罗斯通过的那项法律,佩斯科夫的解释是,每个国家都希望在打击恐怖活动的斗争中维护自己的利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实行了允许在打击境外恐怖活动斗争中采取一定举动的法律,俄罗斯也同样如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像某些报纸上所说的可以在境外杀人。此外,对于BBC记者关于有无可能是俄联邦安全局某些不受控制的力量杀死了利特维年科的提问,佩斯科夫表示这是调查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他本人并不倾向于这种可能性。
针对这起钋中毒事件而引起的各界对于核设施安全问题的担忧,特别是有调查人员怀疑在利特维年科尿液中发现的钋210有可能来自于俄罗斯的核材料黑市,或者有可能从核设施中失窃的说法,俄原子能署的一名高官向新闻界证实,俄罗斯唯——座制造钋210的反应堆在两年前就已经关闭。不过他还补充说,利用这个已经停用的反应堆生产的储料还可以制造钋210。俄罗斯每月可从储料中提取8克钋,并将这种物质出售给一些美国公司,此前也曾供给一些英国公司。俄罗斯方面从不追究这些材料售出以后的下落,但是这位高官强调说,在俄罗斯境内不可能丢失。俄原子能署署长谢尔盖·基里延科(叶利钦时期曾任俄政府总理)也表示,俄罗斯对专供出口之用的钋控制得极为严格,只按照国际条约的要求转交给第三方,用户需向俄罗斯的原子能署开具保证材料专用的最终用途证明。
如今,西方媒体频频向普京发难,批评之声不绝于耳,成为他担任俄罗斯总统六年以来最激烈的时刻。尽管俄罗斯当局否认与利特维年科中毒身亡有关,但是这起事件对俄罗斯政府的声誉会造成多大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将取决于西方的媒体如何报道,当然更取决于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不管是谁杀死了利特维年科,无论背景如何与动机何在,从利特维年科本人来讲他都成了一个牺牲品。世人仍然在继续期待着案件能够查个水落石出,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
编辑:陈畅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