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不断加速,不少外汇投资者都想将外汇资产保值升值。然而,在进行外汇理财的时候,不小心走进了一些误区。外汇理财十大误区
误区一:未理性选择投资方式。目前外汇投资理财方式有外汇储蓄、外汇宝、外汇理财产品、外汇期权和B股。这些投资渠道差别很大,因此有不同的收益特点、投资风险和投资人群。应该仔细了解它们的区别,减少盲目性、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式。
误区二:只看产品收益。不少投资者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只看收益,认为收益越高就越合算。其实,在选择时应把汇率波动的损失幅度考虑进去,再在银行公布的预期收益基础上计算自己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如果不满意此收益率,就应该考虑其他投资渠道。
误区三:产品宜短不宜长。目前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型短期类产品受到外汇投资者的追捧,占据了市场主流。其实,选择期限短的品种,固然可规避汇率风险;但对于期限较长的品种,只要能准确判断其预期收益,选择收益更高的品种,就能弥补汇率带来的风险。
误区四:外汇定期存款利率统一规定。从2004年11月18日起,美元、欧元、日元、港币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由此,出现利率定价不一的情况,甚至有的银行间年利率相差0.625%。因此,储户需要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进行外币储蓄。
误区五:外币理财产品优于外币储蓄。经过连续多次升息后,外币存款与外汇理财产品的利差在逐渐缩小。收益率甚至相当。由于投资理财有风险,因此储蓄存款的高安全性、流动性和低风险性,仍是外币投资中最基本的选择。
误区六:分不清现钞和现汇账户。现汇账户中的外汇可以直接汇往境外或进行转账,而现钞账户则要经过银行的“钞变汇”手续后才可办理,增加了手续费。如兑换成人民币,现钞户汇率要低于现汇户汇率。因此,应尽量保留现汇户的外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误区七:盲目兑换外币。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后,不少外币投资者将外币盲目换掉。其实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欧元和澳元等货币相对于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持有这些币种的投资者不必急于结汇,而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则可以将美元兑换成强势货币进行理财。
误区八:美元不用也不结汇。有些投资者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还是放着贬值的美元不动。其实,我国每位居民每年可自由兑换5万美元的等值外币。美元持有者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趋势下,应该考虑结汇,尽早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以防资产缩水。
误区九:频繁买卖外汇。许多投资者在进行外汇理财时,频繁地买进卖出。其实对于外汇理财,投资者除需要掌握一定的外汇基础知识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政治走向,了解各种货币的走势及趋势,在相对安全的投资点位进行合理投资。
误区十:外币贬值是同步的。目前,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增幅,高于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听以投资非美元货币的外汇理财产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小。因此投资者进行外币投资时,不能只盯住美元从短期看汇率的波动,而要综合分析其他外币的走势。
正确选择理财产品
在选择外汇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采用“四步法”来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1 了解产品是否保本。一些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最高年收益率可能很高,但到期时投资者可能会收取相对贬值的货币,并非是100%的本金,而投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本金损失。
2 了解产品的期限。某些理财产品的期限很长,这意味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此时应该冷静分析该产品的特点,结合自身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确定投资策略;
3 看清“年收益率”及“累计收益率”。若未指明为“年收益率”,期限长于一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是指整个理财期限的累计收益率。从理财产品时间价值、经济价值等因素考虑,每年最高年收益率设定由高到低优于由低到高。
4 区分“保证收益”和“潜在收益”。若该最高收益为潜在收益,投资者应分析该理财产品挂钩工具的观察区间、付息频率。投资者可向理财顾问了解该挂钩工具的过往表现。另外,在产品结构基本相同且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付息频率越高则实际收益越高。
误区一:未理性选择投资方式。目前外汇投资理财方式有外汇储蓄、外汇宝、外汇理财产品、外汇期权和B股。这些投资渠道差别很大,因此有不同的收益特点、投资风险和投资人群。应该仔细了解它们的区别,减少盲目性、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式。
误区二:只看产品收益。不少投资者购买外汇理财产品时只看收益,认为收益越高就越合算。其实,在选择时应把汇率波动的损失幅度考虑进去,再在银行公布的预期收益基础上计算自己的实际预期收益率。如果不满意此收益率,就应该考虑其他投资渠道。
误区三:产品宜短不宜长。目前低风险的固定收益型短期类产品受到外汇投资者的追捧,占据了市场主流。其实,选择期限短的品种,固然可规避汇率风险;但对于期限较长的品种,只要能准确判断其预期收益,选择收益更高的品种,就能弥补汇率带来的风险。
误区四:外汇定期存款利率统一规定。从2004年11月18日起,美元、欧元、日元、港币两年期小额外币存款利率的上限,由商业银行自行确定并公布。由此,出现利率定价不一的情况,甚至有的银行间年利率相差0.625%。因此,储户需要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进行外币储蓄。
误区五:外币理财产品优于外币储蓄。经过连续多次升息后,外币存款与外汇理财产品的利差在逐渐缩小。收益率甚至相当。由于投资理财有风险,因此储蓄存款的高安全性、流动性和低风险性,仍是外币投资中最基本的选择。
误区六:分不清现钞和现汇账户。现汇账户中的外汇可以直接汇往境外或进行转账,而现钞账户则要经过银行的“钞变汇”手续后才可办理,增加了手续费。如兑换成人民币,现钞户汇率要低于现汇户汇率。因此,应尽量保留现汇户的外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误区七:盲目兑换外币。人民币不断加速升值后,不少外币投资者将外币盲目换掉。其实在美元不断贬值的同时,欧元和澳元等货币相对于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持有这些币种的投资者不必急于结汇,而持有美元的投资者则可以将美元兑换成强势货币进行理财。
误区八:美元不用也不结汇。有些投资者面对人民币的不断升值,还是放着贬值的美元不动。其实,我国每位居民每年可自由兑换5万美元的等值外币。美元持有者在人民币不断升值趋势下,应该考虑结汇,尽早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以防资产缩水。
误区九:频繁买卖外汇。许多投资者在进行外汇理财时,频繁地买进卖出。其实对于外汇理财,投资者除需要掌握一定的外汇基础知识外,还要密切关注国际经济和政治走向,了解各种货币的走势及趋势,在相对安全的投资点位进行合理投资。
误区十:外币贬值是同步的。目前,欧元、英镑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增幅,高于美元对人民币的贬值速度,听以投资非美元货币的外汇理财产品受人民币升值影响较小。因此投资者进行外币投资时,不能只盯住美元从短期看汇率的波动,而要综合分析其他外币的走势。
正确选择理财产品
在选择外汇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应采用“四步法”来识别其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1 了解产品是否保本。一些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最高年收益率可能很高,但到期时投资者可能会收取相对贬值的货币,并非是100%的本金,而投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本金损失。
2 了解产品的期限。某些理财产品的期限很长,这意味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及风险。此时应该冷静分析该产品的特点,结合自身对资产流动性的要求,确定投资策略;
3 看清“年收益率”及“累计收益率”。若未指明为“年收益率”,期限长于一年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可能是指整个理财期限的累计收益率。从理财产品时间价值、经济价值等因素考虑,每年最高年收益率设定由高到低优于由低到高。
4 区分“保证收益”和“潜在收益”。若该最高收益为潜在收益,投资者应分析该理财产品挂钩工具的观察区间、付息频率。投资者可向理财顾问了解该挂钩工具的过往表现。另外,在产品结构基本相同且收益率相同的前提下,付息频率越高则实际收益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