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教”与“学”机制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nidaye_bib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教”与“学”分裂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初中数学教学应优化“教”与“学”机制:采用课前预习方式,实现先“学”后“教”;加强信息反馈,实现以“教”引“学”;合理设置竞争机制,落实以“学”促“教”。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与“学”;机制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23-01
  引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数学教学成为每个人都能够掌握,每个人都能够应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都实现成长。一直以来,在教育领域中,“教”与“学”都是一同前进又是互相并不违背的关系,属于一个“统一体”,而且共同构成了教学。其中,“教”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也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并没有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导致“教”与“学”出现分裂情况,无法发挥其价值。因此,本文以初中数学实践的基础,对初中数学教学中“教”与“学”机制进行阐述。
  一、采用课前预习方式,实现先“学”后“教”
  在素质教育改革开放的今天,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此,就需要采用翻转课堂方式,指导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点进行预习,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知识重难点,这样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才能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学生“学”是结合自己情况,用摸石头过河的方式进行探索,这样对知识会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学生采用的学习方式也不同,可以在课堂上对思考方式、学习方式等进行交流,促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点,哪些不需要在课堂中教,哪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探究。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及其内角和》这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置具有发展性的问题:
  问题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如何获得?(这一问题是学生的认知基础问题)
  问题2:如何推算出其他多边形的内角和?
  问题2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需要学生发挥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在推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分歧,这时就可以指引学生以小组为中心去探究问题,并达成共识。
  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前早已认识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但是对与多边形内角和却并不了解,这时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并集思广益,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推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二、加强信息反馈,实现以“教”引“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反馈的学习信息可以对教师教学方式进行优化,促使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学会合作。由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将学生的成果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共享思维方式,进一步实现发散思维提升。第二,针对一些共性的错误问题,积极为学生构建解决平台。在数学这一学科中,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一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进行解决,在课堂“教”中主要以强化为主,这样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侧重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解决错误问题,并实现教学重难点精细化分解,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三、合理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以“学”促“教”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好胜心较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还需要借助学生这一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比如,组建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之间竞争成绩、比较合作探究能力、比较课堂展示能力等,进而形成良性竞争,实现以“学”促“教”。经过实践发现,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获取的知识远远超过教师教授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时刻观察其动态,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指导,加强宏观调控,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推动学生高效率完成学习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在数学学习方面,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等是学生主要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分享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并不断拓展自身的认知。
  在小组合作中,有些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认为自己成绩差,不能跟上其他学生的学习步伐,进而不想参加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者在小组合作中不发言。这时就需要特别关注学些学生,引导其完成一些简单的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构建学生自信心,发现自己的能力,并自觉融入到小组学习中。对于教师而言,应该做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到学生的交流讨论中,同学生一起研究,并指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发言的习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准备两个不同的角,要求学生将准备的角对折,促使角的两边叠合在一起,再将纸展开,让学生观察和探究看到了什么,并开始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用文字语言叙述出来,每个小组进行发言,看哪个小组说得更加准确,进而激发出学生的探究激情,利用学生的“学”,促进教师“教”。
  总结
  总之,在初中数学中,“教”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需要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优化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先“学”后“教”、以“教”引“学”、以“学”促“教”,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淑敏.善用数学思想方法做好教与学[J].新教育,2020(16):54-56.
  [2]任继生.初中数学“学、导、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青海教育,2020(05):43.
  作者单位
  (惠州市惠东县惠东中学初中部;广东;惠东;5163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国一线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阵磨枪担任主播。特殊时期,非常使命,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岗,不用说如何使用软件,更不必说组织课堂的效果了。为此,笔者以《昆虫记》为例探讨在网络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圈名著阅读,希望它能抛砖引玉,引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网络课堂;文学圈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明确探究的教育教学主线,关注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顺利过渡。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为依据,明确这一学科的教学主题以及改革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增大,导致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差距也逐步增大。目前农村教育中生源越来越差,这也是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感知事物、理解数学规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对此,创设体验活动,强化学生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逐步弥补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习能力的途径探索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现状问题分析、优化对策提出、实际案例列举等方式,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性、步骤性进行阐明,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新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更加关心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工具,将其应用于“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思维的拓展等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
【摘要】 班主任工作,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爱心、耐心和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三个原则。班主任做事要尽心尽力,倾注爱心爱学生,真诚相待,耐心、细心教育尤其重要。  【关键词】 爱心 耐心 细心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1-193-02  0  班主任工作,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过程。爱心、耐心和细心是班主任工作的三个原则。班主任又
【摘要】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不断提出,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逐渐深入教师的教学目标当中。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就初中数学教学而言,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摘要】 进行初中信息技术翻转教学时,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教师需要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增效教学的目的。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从初中信息技术翻转教学时采取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入手,就如何利用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几点浅见。  【关键词】 微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目前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课堂角色转变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的重要性,并结合定语从句教学实例,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情境为推手,以探究为手段,以语用为导向的语法课堂模式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维品质;语法情境;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速度正在不断的加快,对各个课程的实际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进行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激发学生对于这一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手段,才能促进教学活动进行更好的发展。教师要根据教学现状,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析,选用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