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核心素养下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新课改的核心和根本任务,更加关心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化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是一种科学、高效的学习工具,将其应用于“素养为本”的化学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知识网络的构建、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思维的拓展等方面探讨思维导图在化学教学上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思维导图;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185-01
  高中化学知识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要形成相应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正是一种积极的教学实践。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导图能缩短教学中各环节的时间,让教师、学生从“边讲边听边记”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为“素养为本”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将思维导图有效融入到各阶段的化学教学中,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价值。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素养的提升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的性质,具有“结构——性质——用途”的微观探析能力,能根据化学信息模型对各种假设进行分析推理。这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需要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化学思维来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专家”头脑中的知识呈现一定的层次网络,学生具备这些能力的前提是学习过程中构建了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只有在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上才能培养微观探析能力和推理能力。思维导图是世界公认的高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是构建知识层次网络的有力工具。
  高一教师讲解“非金属的主角材料——硅”这节时,一般是对比“碳和硅结构的相似之处”推测硅的性质,以“CO2和SiO2均为酸性氧化物”讲解SiO2的性质。这一教学环节能够顺利展开的条件是学生必須具备相应的基础知识,例如最外层电子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酸性氧化物的性质等。学生首先以思维导图构建基础知识网络,再探讨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最后将结果绘制在同一张思维导图上[见下图]。这样,既进一步构建、完善知识体系,又在过程中培养学生微观探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科学探究
  在传统的课堂上,很多学生不停地做笔记,没有足够的精力听老师讲课;教师“满堂讲”,把重要的内容全部写在黑板上,缺乏探究和互动的过程。这样的课堂效率肯定不高,即使学生课后根据这些笔记很认真地复习,也只能掌握一些表面的内容,对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和原理仍是一知半解,无法很好地做到举一反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时间开展科学探究。一方面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某个问题,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汇报探究的结果;另一方面老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把知识点的前后联系简洁地表达出来,可以省去繁琐的板书。这种模式下学生记笔记快速、有效,可以在老师的思维导图上继续发散、加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比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方面的内容时,老师以“乙醇”作为主题,通过关键词建立乙醇知识结构的思维导图框架,接着引导学生发散思考,探究乙醇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并和学生一起完成思维导图。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掌握了绘制的方法,可以边认真听课边绘制思维导图,将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画”下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基本特征。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放射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思维导图是学生不断发散思考的产物。学生以某一主题为思考中心进行思考,逐级发散形成具有一级分支、二级分支等多级分支的知识框架,再添上不同的颜色、关键词、符号、图形来表示知识节点,构建了以思维导图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知识网络体系图。绘制过程中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不同的角度构图,拓展了思维的宽度,灵活地掌握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以之前的思维导图为基础,进一步拓展、补充知识体系,思路变得越来越宽阔;另一方面学生反复、多次绘制思维导图,熟能生巧,思维变得流畅、灵活,创新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因此,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化学教学中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实践,对素养为本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注:本文为江西省2019年中小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思维导图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标号:JJHX2019-212) 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奖英.高中化学中物质结构知识的学习障碍及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9
  作者单位(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第二高级中学;江西;彭泽;332700)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初中音乐教学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当前多元化是音乐主要的发展特征,音乐文化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作用,培养学生以正确的眼光来对待音乐。与此同时,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教师组织开展初中音乐教学的时候,要以学生为本,秉持着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取科学合
【摘要】 初中英语是我国素质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英语,对于他们以后的语言学习和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但是,由于不具备英语语言环境,我们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由于中西方语言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他们不能够理解英语语法、句式的构造和表达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渗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教育事业的要求也在不断严格,教育事业也应该跟随时代的脚步进行相应的变革。由于初中数学的学习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相比于其它的学科来讲,数学学习的难度更大。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能力,不仅要采用较为新颖的教学,还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生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提升。以“知”启“智”是培养初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真
摘 要: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智慧的体现,即智慧品质,是学生内在思维能力的体现,思维能力外显为行为举止,学生实践能力也就体现出来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过程写作法下读写综合教学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其从心智层面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品质的目标,需要以品读丰富知识与技能输入
摘 要:微课是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生的新式教学辅助工具,其具有内容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等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上也具有极高的运用价值。文章就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激发创新思维这四个方面着手,探讨了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上运用微课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微课;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
【摘要】体育课准备活动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高整体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避免学生发生运动伤害的有效措施。本文从阐述准备活动在实践教学中的意义入手,探讨由重视不足而引发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几点合理的改革措施,希望对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总体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课前准备活动;提高有效性;相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
【摘要】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国一线教师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临阵磨枪担任主播。特殊时期,非常使命,绝大部分的教师都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就匆忙上岗,不用说如何使用软件,更不必说组织课堂的效果了。为此,笔者以《昆虫记》为例探讨在网络课堂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圈名著阅读,希望它能抛砖引玉,引发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思考。  【关键词】网络课堂;文学圈名著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摘 要:以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的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明确探究的教育教学主线,关注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化教育模式的顺利过渡。确保学生能够实现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来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势在必行。教师需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为依据,明确这一学科的教学主题以及改革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问题导学法;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增大,导致城乡教育资源的配置差距也逐步增大。目前农村教育中生源越来越差,这也是导致农村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农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感知事物、理解数学规律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理解。对此,创设体验活动,强化学生感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才能真正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逐步弥补农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逐渐完善,本文通过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习能力的途径探索进行分析研究,采用现状问题分析、优化对策提出、实际案例列举等方式,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方法性、步骤性进行阐明,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新高考 高中语文 课堂教学 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