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观念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yufe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让新观念、新方法走进小学语文课堂,应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我们的必然选择。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体现哪些新的教学观念呢?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学的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实践中的民主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由教学的中心和主宰变为服务于学生发展的地位,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创造性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教学应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中要给学生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研究和发现的成果。要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形式和内容,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体验,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学的民主性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教学的开放性应体现在:一是学习空间的开放。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图书馆、因特网等也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二是学习内容的开放。要打破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和教师都有自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对教材的内容可根据实际进行改换、增删,使学生从丰富的教学资源中获取语文知识。语文教学应注重课程的整合,有机渗透数学、音乐、美术、自然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要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如观察、实践、调查、实验、模仿、体验等,让学生自主探索,从而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语文素养。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开放性教学,是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的关键。
  三、教学的合作性
  语文教学的合作性是指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它以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生生互动的形式,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于优势互补,缩小个体差异。教学的合作性主要表现在: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和补充;“协作”:用自己擅长的形式(如读、画、唱、演等)展示问题的解决过程;“分享”:让每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从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其他语文实践中的合作会更加充分和自由,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研究。这个伙伴可以是老师、同学、家长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对象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学会与人相处。教学中的合作性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形式。
  四、教学的探究性
  探究是最能体现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教学的探究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式的学习研究活动,在摄取已有知识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同化、组合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旨在在体验过程中敏锐地捕捉问题,紧紧地追问、探索问题的结果。语文教学中探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可以是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词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可以是学生感悟学习方法的过程,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凡是学生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另外,由于叙述的生活阅历和个性各有特点,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承认差异,不搞统一标准。
  语文教学还应体现实践性、多元性、整体性活动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等多种特征,这些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应在教育教学中有目的地加以应用,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富有情趣,从而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单位: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下藏科乡寄校814100)
其他文献
摘要:从作文的源泉开始,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习积累,思考探究,模仿练习,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就会提高。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摘要: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他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文中从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这三类的词进行剖析,体会纳兰性德愁苦之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
摘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我就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一经验之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因此,在每年中、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启发学生思维,还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实践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误区;做法  我国的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到课程、教学、评估
摘要: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本文聚焦一点:即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用大量的教学事实从多方面、多角度说明小组竞赛对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作用。条理清楚,事实论据实在充分,通俗易懂,实用性、可读性强。  关键词: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以来,学生就开始头疼这门课。因为历史中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非常多。再加上这些事件各有不同的背景、影响等,使历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散碎性又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行之有效和富有创造性,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气氛沉闷,缺少生气。这一现象尤其在毕业班复习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力?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策略莫过于:回归优良传统,引导欣赏名篇,注意声情并茂,提高朗读兴趣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