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朗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4701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应试教育”怪圈的支配下,气氛沉闷,缺少生气。这一现象尤其在毕业班复习课堂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何调动学生的活力?我个人认为最好的策略莫过于:回归优良传统,引导欣赏名篇,注意声情并茂,提高朗读兴趣等。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朗读;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接触最多的内容和形式,我认为阅读教学,最突出一个“读”字,特别是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思想,在朗读中学会阅读。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曾经说过,任何改革都逃脱不了过去的掌心。我国语文教育传统是在历代语文教育的演进中积淀并流传下来的教育文化成果。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是何等的浪漫,充满着奇思妙想,琅琅书声,师生又是多么的神采飞扬。而现围绕“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一直以来的语文教学都是以题海战术为主,语文课也搞得单调、乏味,沉闷、枯燥。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活力让学生动起来呢?笔者提出注重朗读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如下。
  一、明确汉语特点,回归优良传统
  汉语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语言之一。字形方正,这是其独特之处;而表义功能的强大,是其他民族语言无可比拟的;更令人叫绝的,是汉语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她的音韵优美、音乐性强是其他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望尘莫及的。王力先生曾在其《略论语言形式美》一书中论述道:“除了音乐性的美之外,语言形式差不多没有什么其它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东西了。”所以汉语的诗歌堪称文学艺术中的无上妙品。要将汉语的古诗译成外文,无论如何都是不能穷尽其内涵的。汉语的抑扬顿挫,琅琅上口。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古代的文学家、教育家们积累的学习语文的至理明言,也一直被历代学子奉为圭臬。朗读早已成为国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了。
  二、引导欣赏名篇,提高审鉴能力
  初中语文教材可谓名篇荟萃。如何领略到这些经典佳作语言之妙处,我首先让学生欣赏艺术家的朗读录音。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悉心倾听着,在音乐的伴奏下,艺术家的朗读抑扬顿挫,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时而如和风细雨,时而似狂风巨浪。那字字、句句、声声,无一不拨动着学生的心弦。随着朗读的深入,他们或兴奋、喜悦,或悲愤、忧伤,深深地打动了一颗颗纯洁、稚嫩的心。老艺术家毕克朗读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夏青老先生朗读的《春夜喜雨》、《背影》,刘广宁朗读的《我的叔叔于勒》,还有乔榛、丁建华等朗读的课文都曾使学生陶醉不己,不时地拿腔拿调的模仿。我也真正体会到了声音艺术魅力的神奇。《春》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后四次欣赏了艺术家的朗读录音,朱自清先生用文字描绘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通过艺术家声情并茂的朗诵,再现给同学们,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中心内容的理解,同时得到了艺术的享受。我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反复欣赏跟读,逐步培养了学生朗读的语感、节奏,也提高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三、注意声情并茂,提高朗读兴趣
  名篇佳作的欣赏固然重要,然而,在教学中教师的正礴引导、范读、领读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一些找不到原版录音的课文,教师就要用正确的语音语调,带着真挚的感情为学生范读,以情激趣,以情引读。《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的抒情散文,讲授此文时,我首先满怀激情地为学生范读,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提示白杨树象征意义的几个反月句很有气势的朗读,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加深了对课文主题及表现手法的理解。还有《友邦惊诧论》、《最后一次讲演》慷概激昂地朗读,《听潮》、《社戏》、《荔枝蜜》含蓄隽永地朗读,还有孔乙己、鲁达、贾雨村、韩麦尔等人物语言个性化的朗读,都深深地感染了学生。课堂内外,学生摇头晃脑,念念有声,一边揣摩人物的音容笑貌,一边咀嚼课文的表现主题,浓郁了学习氛围,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朗读之所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因为饱含感情的朗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语文课堂,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不遗余力地讲解分析。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其中。但有了朗读就大不一样了。当抑扬顿挫的朗读给人以和谐悦耳的感受时,当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人带入身临其境的意境时,当富有韵律的朗读撞击人的心灵时,有谁能无动于衷不产生尝试一下的念头呢?
  四、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朗读
  朗读是表达情意的手段,也是一种艺术再创造,它通过声音把文字表现不出来的效果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朗读要求声音洪亮、感情真挚,语调抑扬顿挫,节奏快慢有致。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范读的作用大。出色的范读,可以为学生正音,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范读能向学生传递出教师鲜明的爱憎和情感趋向,使师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形式单调会导致乏味感,因此,朗读的方法灵活多变才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爱读乐读。朗读形式可以是集体读、个别读、引读、自由读、互读、轮读、分角色表演读、创设情境读、欣赏读、比赛读等。
  例如,教《钱塘湖春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味诗中的美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录音,去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美妙境界:可以由教师或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让学生在沉浸中受感染。为了使感情色彩更浓,还可以配乐朗读。这样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意境的感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总之,没有朗读的课不是“美”的语文课。还应该指出的是,再好的朗读也绝对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朗读必须与启发式的点拨精讲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对所教课文进行合理分析,按照教学目标,选择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目标而又最能激发学习兴趣的朗读方法,去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要让朗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使之成为语文课堂的热点亮点,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我们要让悦耳动听的琅琅书声成为回荡课堂的最令人陶醉的交响曲,去驱散应试教育的阴霾,还语文课堂一片阳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广东省兴宁市侨光中学514500)
其他文献
语感是指导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声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如何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一、指导感情诵读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
摘要:从作文的源泉开始,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习积累,思考探究,模仿练习,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就会提高。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摘要: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他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文中从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这三类的词进行剖析,体会纳兰性德愁苦之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
摘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我就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一经验之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因此,在每年中、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启发学生思维,还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实践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误区;做法  我国的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到课程、教学、评估
摘要:无论是开卷还是闭卷考试,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很重要,本文聚焦一点:即运用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用大量的教学事实从多方面、多角度说明小组竞赛对落实历史基础知识的作用。条理清楚,事实论据实在充分,通俗易懂,实用性、可读性强。  关键词:小组竞赛;落实;历史基础知识  中考历史实行闭卷考试以来,学生就开始头疼这门课。因为历史中涉及的时间、人物、事件非常多。再加上这些事件各有不同的背景、影响等,使历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听、说、读、写全面发展,而英语知识散碎性又意味着记忆的不断重复性,那么把学生抓在手中让他们跟着学,有兴趣学就变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行之有效和富有创造性,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研究和掌握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  一、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通过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