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强“天空绘图机”将在智利建造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望远镜只能摄取一个狭窄空間的快照,而大型巡天望远镜LSST能持续扫描大片天空,故天文学家将它描述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天空绘图机”。这个总投资7亿美元的望远镜将于今年春天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山顶建造,投入使用后,将每三天生成整个南部天空的图像,可一次完成哈勃太空望远镜需花120年时间做的工作。
其他文献
在众多禽流感病毒中,为何独独H7N9凶如猛兽,甚至会致人死亡?3月22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一个名为G540A的单核苷酸突变使H7N9病毒获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关键能力。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为禽流感病毒监测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  破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全球许多大型消费品公司平均每年把净销售额的2%~5%用于新品研发。然而,若将研发以外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公司用于创新的成本高达30%。研究一再显示,创新的失败机率很高。举例来说,一项针对2011年至2013年在西欧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发现,仅有15%的新产品能够存活超过两年。  很多消费品公司常常推出许多新产品,试图弥补畅销品的销量下滑。然而,过度地将原本投入在畅销产品上的资源转移至创新产品,会对整
这款灯具一改以往的“硬朗”作风,“穿”上了软软的硅胶作为“灯罩”。轻轻挤压灯罩,就能吸收灯座下方材质的色调作为光照颜色,给你一室温馨氛围。
鱼化石,是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  “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
对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来说,这一次他和偶像的“重逢”有点独特。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酵母染色体的成果,一篇来自覃重军团队,另一篇则来自酵母染色体人工合成领域的“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博伊克。   不同的是,这一次覃重军团队领先一步,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简约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真核细胞。
日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对外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潜。这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已于近日通过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和总体集成单位验收。  据载人舱研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介绍,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
在日常生活中,超高像素的相机已经十分常见,甚至手机都能拍摄非常清晰的照片。但在科研领域,想拍个超短激光脉冲或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不起,家用相机已经无能为力,科学家只能求助于高端科学仪器。  5月22日,由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西安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高性能条纹相机的研制”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条纹相机进入实用化水平。  人类的眼睛
2月20日,又一名患者在西南医院通过胚胎干细胞技术,治好了致盲性眼病。据统计,该院已完成100多例该类手术。专家表示,近年来胚胎干细胞治疗该类疾病研究逐渐深入,目前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有望让致盲性眼病患者重获光明。  致盲性眼病研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近700万人口因患致盲性眼病而失明。该类疾病因无有效治疗手段,给患者及社会带来极大伤害。  在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缅甸科学家合作,发现鲤科鱼类新种——葡萄真马口波鱼。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动物分类学》上。  据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助理研究员秦涛介绍,2014年以来,该所东南亚野生动物多样性研究组科研人员对缅甸北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进行了多次野外考察,采集了大量的鱼类标本。研究团队对采集的鱼类标本进行形态分类研究和系统整理后,发现一种稀少的真马口波鱼属鱼类,这是一个尚未被描
经过4年努力,由我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它能精准模拟出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为治疗亨廷顿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提供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推动药物筛选和治疗方案制定。  该项成果于北京時间3月30日凌晨在线发表于《细胞》杂志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为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李晓江教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