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1微秒内的超快现象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860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超高像素的相机已经十分常见,甚至手机都能拍摄非常清晰的照片。但在科研领域,想拍个超短激光脉冲或者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不起,家用相机已经无能为力,科学家只能求助于高端科学仪器。
  5月22日,由中科院西安光学与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西安光机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高性能条纹相机的研制”通过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条纹相机进入实用化水平。
  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1/24秒之内发生的事情,任何快于这个时间的过程,人类都只能借助机器。
  现在,性能最好的相机能做到每秒拍摄2000张照片,但对广泛存在于自然或科学技术中的超快现象仍然无能为力。
  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太阳能利用过程,至今已经产生了6枚诺贝尔奖,但对于其机理至今还没有被研究清楚,就是因为其中的过程太快了。
  此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产生的电脉冲、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寿命、化学反应的分子动力学过程、生物材料的荧光发射、激光器产生的超短激光脉冲、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物理过程等,都属于超快现象。
  这些超快现象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只有把这些过程看清楚了,科学家才有可能去干预这些过程,并控制其朝着对人类有用的方向发展。”中科院院士、西安光机所研究员侯洵说。
  但要观测、记录和分析这些现象,只能依赖于高时间分辨的诊断仪器。
  “高性能条纹相机是具备能够同时测量超高时间分辨率(皮秒和飞秒)与高空间分辨率(微米)的唯一高端科学仪器,涉及的仪器和技术已接近物理极限,代表了当前光电诊断技术的最高水平。”西安光机所所长赵卫说。
  对重大科研装备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越是尖端的技术,各国就越是要“藏着掖着”。作为十分敏感的尖端技术,高性能条纹相机的国际学术研究成果及器件设备的共享性很低,国外相关的技术对我国实行严格的封锁,对高性能条纹相机也实行严格的出口管制。而至今,国内也只有少量单位具备初步的研发能力。“目前,国内对条纹相机的需求量每年大约50台。与其受制于人,不如我们自己努力来研制。”赵卫说得斩钉截铁。
  2012年1月起,在中科院和财政部的策划支持下,西安光机所启动了“高性能条纹相机的研制”项目,力图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实用化条纹相机系统。
  经过5年攻关,研究团队解决了高性能条纹相机制备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工艺问题和工程实施难题。目前,项目已成功研制出8种类型的条纹相机,满足了不同应用背景和一些特殊应用环境的需求。
  比如,x光飞秒条纹相机的时间分辨率达到450飞秒,可用于飞秒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飞秒激光特性等的测量;同步扫描条纹相机主要用于对极微弱光信号的多次重复扫描测量,如荧光光谱、荧光寿命等;而超小型条纹相机则有望在航天测绘、空间对抗与攻防和水下探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项目的研制成果解决了我国高性能条纹相机这一高端科学仪器受制于人的窘境,得到了业内专家及用户的高度评价。中科院院士林尊琪评价称:“这些技术是我国尖端技术宝贵的基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李正宏则说:“西安光机所在高性能条纹相机研制过程中发挥着开创者与引领者的重要作用。”
  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组完成了飞秒条纹相机、同步扫描条纹相机和大动态范围条纹相机的研制工作,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实施方案规定的考核指标要求,三类条纹相机均已达到实用化,其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得以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还建成了设计与仿真平台、电真空器件制备平台、超快电子学技术平台、综合测试与分析评估平台,形成了模块化、小批量条纹相机的研制生产能力,并培養了一支高水平的条纹相机专业化研发团队。
  国产高性能条纹相机的问世,可能会为许多科学研究打开新的世界。比如,在同步辐射装置及正负电子对撞机中,条纹相机可以诊断关键性能指标,为重大装置的改进和性能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在国防安全及空间领域,条纹相机技术是爆轰物理研究中冲击波速度、自由面速度以及爆轰温度等常规武器性能评估的关键测量手段;而基于条纹相机技术的新型激光三维成像雷达,可用于水雷搜索、海矿探测、地形地貌勘探等。
  但在赵卫看来,“仪器造出来,项目只成功了一半”。他们还要实现小批量生产能力,满足国家大科学工程和国家重大基础前沿研究不断增长的数量和高性能指标的需求。
  如今,西安光机所已经具备了月产4台条纹相机、8只条纹管的生产能力,成为国内唯一的集设计、生产、检测为一体的条纹相机研发基地。
  中科院副院长张涛表示,研制仪器的最终目的是要能用好。“希望项目团队能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科学应用,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出,做好产业化推广,更好地服务国家基础前沿研究。”
  赵卫透露:“预计到2020年年中实现条纹相机的规模化生产和销售,达到每年200台,当年底争取走向市场。”(据科学网、《人民日报》)
其他文献
①步履不停/张晓亮 摄  ②大理双廊/秦 晴 摄  ③冬泳/张春祥 摄  ④残桥断雪/马曹冉 摄  ⑤雾凇美景/王明铭 摄  ⑥黄山雨后现“佛光” /施广德 摄
湖南大学11月25日对外透露,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計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600GB/s,每秒钟
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真可谓切中要害。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已经算是老大难问题了。在分析原因时,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没有创新的意愿。  企业最大的意愿是什么?是能在市场竞争中赚得利润。如果连钱都赚不到,何谈企业社会责任。在时
摘要:大数据为智慧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对标是对标系统建设、管理层制定方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前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趋于完善,但大数据分析及决策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差距。通过研究探索使大数据分析和指标对标相结合,在对电厂关键指标管理的全面监控和辅助决策的基础上,帮助打造全新的智慧型电厂。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对标系统;辅助决策  兰州西固热电公司前身为西固热电厂,是国家“一五”
在众多禽流感病毒中,为何独独H7N9凶如猛兽,甚至会致人死亡?3月22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一个名为G540A的单核苷酸突变使H7N9病毒获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关键能力。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为禽流感病毒监测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  破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全球许多大型消费品公司平均每年把净销售额的2%~5%用于新品研发。然而,若将研发以外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公司用于创新的成本高达30%。研究一再显示,创新的失败机率很高。举例来说,一项针对2011年至2013年在西欧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发现,仅有15%的新产品能够存活超过两年。  很多消费品公司常常推出许多新产品,试图弥补畅销品的销量下滑。然而,过度地将原本投入在畅销产品上的资源转移至创新产品,会对整
这款灯具一改以往的“硬朗”作风,“穿”上了软软的硅胶作为“灯罩”。轻轻挤压灯罩,就能吸收灯座下方材质的色调作为光照颜色,给你一室温馨氛围。
鱼化石,是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  “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
对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来说,这一次他和偶像的“重逢”有点独特。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酵母染色体的成果,一篇来自覃重军团队,另一篇则来自酵母染色体人工合成领域的“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博伊克。   不同的是,这一次覃重军团队领先一步,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简约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真核细胞。
日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对外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潜。这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已于近日通过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和总体集成单位验收。  据载人舱研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介绍,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