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弥曼:与鱼化石的一世情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g1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化石,是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
  “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有一双名震古生物圈的巧手,总能把化石和岩石沉积物准确地剥离。“我相信我的雙手还不算太笨拙。”张弥曼回忆道,“因为我的父亲在医学院工作,我看惯了那里的学生在实验室解剖尸体。高中实验课上,我解剖很细的小蚯蚓也不会碰破血管。”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八一三”淞沪会战后,父亲带着全家疏散到南京,又在1940年搬迁到重庆北碚,之后又辗转江西各地。
  当时,年幼的张弥曼和弟弟妹妹尚不懂家国之恨。跋涉在赣南的路途间隙,这些逃难的“野孩子”常常潜在河里,不顾撑篙人的怒骂,迅速爬上船沿,从船尾跳到河里,把肚皮拍得生疼。
  也有一些事令张弥曼万分恐惧。日军轰炸重庆北碚时,她和怀孕的母亲躲在床下,父亲赶回来时几乎以为她们已经被炸死;她亲眼见到孩子因缺医少药死去,自己得了疟疾“打摆子”,头晕眼花却一刻不敢落在队伍后面。她说:“这段逃难的经历决定了我一生为人处世的取向。”
  1953年,17岁的张弥曼响应国家“地质报国”的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张弥曼被送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但这位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完全不知道该学哪类古生物。
  “学鱼!”当时在苏联访问的鱼类学家伍献文先生建议张弥曼。
  张弥曼听了伍献文的建议,从此开始了对鱼化石的研究。张弥曼经常到莫斯科河岸边的全新世沉积中采集鱼化石,夜里用小船撒下横跨莫斯科河的鱼网,清晨把撞在网上的各种鱼类采集下来,用来和化石进行对比,以探究古鱼类同现代鱼类之间的关系。
  1960年,张弥曼回国,进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开始了她的寻“鱼”生涯。年轻时每年约有三个月,她都随地质勘探队在荒野采集化石。
  那时,野外勘探基本靠腿,一天步行20公里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只能投宿老乡家,或在村里祠堂的戏台上过夜。“每次身上都带着虱子,回家进门前要先把衣服煮一遍。”回想起这些,张弥曼眼中绽放出快乐的光彩。
  约4.3亿年前到4亿年前,云南东部还是一片处于赤道附近的热带浅海。海里陆续“游”出了包括晨晓弥曼鱼、斑鳞鱼、杨氏鱼、奇异鱼在内的“明星物种”,谱写了鱼类从海洋向陆地演化的关键篇章。
  “晨晓弥曼鱼”的命名者、古鱼类专家朱敏说:“它是献给我的老师、中国肉鳍鱼类研究的开拓者张弥曼女士最好的礼物。”
  在生命“进化树”上,人类属于四足动物。大约在3.8亿年前,肉鳍鱼类登上陆地,演化出了四足动物。但哪一种肉鳍鱼类才是人和鱼的最近共同祖先呢?数百年间,这个谜在古生物学界悬而未决。
  1980年,张弥曼访学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看到瑞典学派代表人物雅尔维克用25年时间还原的肉鳍鱼化石。震撼之余,她决心用最短的时间赶上去。那时,没有CT扫描技术,想从内到外“看清”微小的鱼化石,需要一种极为复杂的连续磨片和腊制模型方法。
  张弥曼还原的是云南曲靖的杨氏鱼。它的颅骨化石只有2.8厘米长,张弥曼需要先磨掉极微小的一块,在显微镜下画出切面图,直到整块化石完全磨完为止。她画了540多张图,把它们贴在平整的石头上,用熔化的石蜡和蜂蜡制作出薄薄的拓片,再将剖面图雕刻出来……最后,所有的剖面“拼装”出一个20倍等比例放大的标本。
  渐渐地,博物馆里的人都知道这个中国女人“不睡觉”。于是,有人给她搬来躺椅,有人在她桌上放一束鲜花以示敬意。就这样,她仅用两年完成了这项研究。
  按照瑞典学派的观点,杨氏鱼应有一对内鼻孔,头颅分成前后两半,由一个颅中关节连接。张弥曼在做这个鱼标本时,既没找到内鼻孔,也没找到颅中关节。内鼻孔是鱼类登陆时学会呼吸的关键构造。由于她的工作无可挑剔,人们开始对内鼻孔的起源乃至四足动物的起源有了各种新的认识。
  后来,张弥曼用更多证据动摇了瑞典学派的权威,认为杨氏鱼和奇异鱼都是一种原始的肺鱼,在国际古生物界激起轩然大波。直到1995年,世界古生物学界才普遍认同她的观点,肉鳍鱼类起源的中心地区也逐渐从欧洲和北美转向了中国云南曲靖。
  20世纪90年代初,张弥曼把炙手可热的“金矿”——泥盆纪鱼类研究移交给了朱敏等年轻人,转而研究很多人不屑的新生代鲤科鱼类化石。彼时,六七十岁的她去过青海、新疆野外勘探。她说:“年轻人做得比我好。”
  朱敏说,张弥曼从不责骂学生,但“她淡淡地说几句,你也受不了的”。因为她的严谨是学术圈出了名的,也不会绕圈子,说出的问题往往切中要害。
  “我小时候受到的教育就是平等和诚实。”张弥曼笑着说,把错的、对的都摆出来,对科学有益处。“我很喜欢人家不同意我,也喜欢看年轻人比我们做得好。”
  鲤科鱼类化石分布广、比较常见,很难在短时间内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张弥曼说:“我不是没有思想斗争。但没有寂寞、枯燥的基础工作,怎么会有真正的大发现?”
  鱼类分布严格受水系格局的限制,因此,新生代鱼化石研究可以揭示诸如古气候、古水系格局、古高度等古环境因素,进而协助重建地球变化的历史。
  近年来,张弥曼和同事在青藏高原上发现了丰富且保存精良的新生代鱼化石,将有助于揭开这一地区的演化历史。比如伍氏献文鱼全身极度增粗的骨骼,可能是随着水中钙盐浓度升高而逐渐变化的,“今天我们说高原干旱化的故事,还有什么比它更生动呢?”张弥曼说着,目光炯炯。(据《新华每日电讯》)
其他文献
8月18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对外透露,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乳腺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日前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获准进入市场销售及临床应用。
细菌活动没有明显的时间性,但或许有一天,它们也能按时作息。最近,美国哈佛医学院研究人员把一种生物钟插入到大肠杆菌中,让它们也有了一天24小时的活动规律。将来这种微生物计时器可能用在生物计算机中,或用来开发帮人们克服飞机时差的益生菌。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
①步履不停/张晓亮 摄  ②大理双廊/秦 晴 摄  ③冬泳/张春祥 摄  ④残桥断雪/马曹冉 摄  ⑤雾凇美景/王明铭 摄  ⑥黄山雨后现“佛光” /施广德 摄
湖南大学11月25日对外透露,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計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600GB/s,每秒钟
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真可谓切中要害。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已经算是老大难问题了。在分析原因时,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没有创新的意愿。  企业最大的意愿是什么?是能在市场竞争中赚得利润。如果连钱都赚不到,何谈企业社会责任。在时
摘要:大数据为智慧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对标是对标系统建设、管理层制定方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前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趋于完善,但大数据分析及决策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差距。通过研究探索使大数据分析和指标对标相结合,在对电厂关键指标管理的全面监控和辅助决策的基础上,帮助打造全新的智慧型电厂。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对标系统;辅助决策  兰州西固热电公司前身为西固热电厂,是国家“一五”
在众多禽流感病毒中,为何独独H7N9凶如猛兽,甚至会致人死亡?3月22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一个名为G540A的单核苷酸突变使H7N9病毒获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关键能力。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为禽流感病毒监测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  破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全球许多大型消费品公司平均每年把净销售额的2%~5%用于新品研发。然而,若将研发以外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公司用于创新的成本高达30%。研究一再显示,创新的失败机率很高。举例来说,一项针对2011年至2013年在西欧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发现,仅有15%的新产品能够存活超过两年。  很多消费品公司常常推出许多新产品,试图弥补畅销品的销量下滑。然而,过度地将原本投入在畅销产品上的资源转移至创新产品,会对整
这款灯具一改以往的“硬朗”作风,“穿”上了软软的硅胶作为“灯罩”。轻轻挤压灯罩,就能吸收灯座下方材质的色调作为光照颜色,给你一室温馨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