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研制世界最大万米级载人舱

来源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h76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科院金属研究所对外透露,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级载人舱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潜。这是目前世界上空间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万米级载人舱,已于近日通过全海深静水外压试验考核和总体集成单位验收。
  据载人舱研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锐介绍,全海深载人舱制造是一项涵盖高性能钛合金设计、超大厚度板材制备、半球整体冲压、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焊接等技术的跨领域系统性工程,载人舱要求重量轻、强度高、可焊接、耐腐蚀、抗疲劳、长寿命,此前国内外没有可用于制造容纳3人球舱的材料。
   全海深载人舱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钛合金技术和制造成形工艺水平迈入国际前列,这些变革性技术将极大促进我国深渊科学研究。同时,全海深载人舱研制也将带動我国钛合金工业能力提升和装备制造技术跨越。
其他文献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
①步履不停/张晓亮 摄  ②大理双廊/秦 晴 摄  ③冬泳/张春祥 摄  ④残桥断雪/马曹冉 摄  ⑤雾凇美景/王明铭 摄  ⑥黄山雨后现“佛光” /施广德 摄
湖南大学11月25日对外透露,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計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600GB/s,每秒钟
两会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在参加政协联组会时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真可谓切中要害。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薄弱,已经算是老大难问题了。在分析原因时,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我国企业创新的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企业没有创新的意愿。  企业最大的意愿是什么?是能在市场竞争中赚得利润。如果连钱都赚不到,何谈企业社会责任。在时
摘要:大数据为智慧电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利用大数据对标是对标系统建设、管理层制定方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当前发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趋于完善,但大数据分析及决策的信息化建设仍有差距。通过研究探索使大数据分析和指标对标相结合,在对电厂关键指标管理的全面监控和辅助决策的基础上,帮助打造全新的智慧型电厂。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化;对标系统;辅助决策  兰州西固热电公司前身为西固热电厂,是国家“一五”
在众多禽流感病毒中,为何独独H7N9凶如猛兽,甚至会致人死亡?3月22日,香港大学宣布,该校研究团队找到了答案:一个名为G540A的单核苷酸突变使H7N9病毒获得了其他禽流感病毒所没有的跨物种感染人类的关键能力。这一新发现或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能使人致病,也为禽流感病毒监测提供了一个分子标记。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  破下潜深度世界纪录  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自主研发的“海翼”
全球许多大型消费品公司平均每年把净销售额的2%~5%用于新品研发。然而,若将研发以外的成本计算在内,这些公司用于创新的成本高达30%。研究一再显示,创新的失败机率很高。举例来说,一项针对2011年至2013年在西欧上市的新产品的研究发现,仅有15%的新产品能够存活超过两年。  很多消费品公司常常推出许多新产品,试图弥补畅销品的销量下滑。然而,过度地将原本投入在畅销产品上的资源转移至创新产品,会对整
这款灯具一改以往的“硬朗”作风,“穿”上了软软的硅胶作为“灯罩”。轻轻挤压灯罩,就能吸收灯座下方材质的色调作为光照颜色,给你一室温馨氛围。
鱼化石,是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大半辈子的迷恋。  “也许,我们这样的人都是傻瓜吧。”这位82岁的古生物学家说,“但是人类没有‘傻瓜’可能还是不行。”  3月22日,自嘲为“傻瓜”的张弥曼在巴黎摘取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该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于1998年设立,每年授予全球五位为科学进步做出卓越贡献的女性。颁奖词称:“她开创性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  张弥曼
对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覃重军来说,这一次他和偶像的“重逢”有点独特。8月2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有关酵母染色体的成果,一篇来自覃重军团队,另一篇则来自酵母染色体人工合成领域的“老将”——美国科学院院士杰夫·博伊克。   不同的是,这一次覃重军团队领先一步,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自然界中本不存在的简约生命——仅含单条染色体的酵母真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