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中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kuang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作为乡镇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和具体困难,可能在实验教学中存在实验器材、教具不足之处;有一些比较老旧,有些已发霉生锈,还有些已经无法与教材实验相匹配。做为教师应自己设法解决。如我们在分组实验中缺少电阻线圈,就自已设计制作了电阻,可以分组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完全可以完成分组实验。在具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也应克服,根据不同内容,还自制了平面镜,斜面等一些教具。另外,我校每学年每位教师自己制作3件教具交物理实验室,这样可以弥补实验器材的不足,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调动学生因素,积极完成实验教学
  农村学生极特殊,在学习上受家庭、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待学习往往毫无兴趣;见识少、缺乏动手动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增加了教育教学的难度。为此,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争取运用好物理学科的实验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完成实验教学。在平时的探究活动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用尽可能准确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究过程、所得的证据及自己的观点。不但要重视书面表达,也要重视口头表达,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作口头陈述。 从实验教学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实验教学,我们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更好地实现“三维”目标。首先,教师应该具备有新理念。其次,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第三,教师应该具备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最后,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
  在开学初,我们第一堂为实验课,做了很多小实验,又提出许多他们身边的生产常识问题,来激发他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竟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三、结合学生实际,机动灵活地进行演示实验
  1、改演示实验为“表演”。说起演示实验,它是实验教学的一大方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中,应全力完成演示活动,但从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认识到,在整个演示过程中,教师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一点学生的参与,这种演示实验虽然也是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和视觉化,但谈不上什么教学的提高,对农村孩子们来讲,就更不见其效了,所以应加强对演示实验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的认识,甚至把演示实
  验改变为“表演”。我们在演示中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加入演示实验中,以自己的意志和思维动手能力,帮助老师或独立完成实验操作,我在讲“导体和绝缘体”一课时,最后设计了一个家庭电路,目的是让学生区分导体和绝缘体,就把演示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轻松完成了实验内容。
  2、改变常规演示方法。演示实验的通常过程是教师出示目的,设计实验,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强调记忆实验结论,在这几个环节中,让学生观察,对于我们的学生有很大困难。他们只愿意走马观花的“看”实验,而不乐意细心的研究观察实验,实验后往往收不到预想的效果,出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改变演示方法,让学生们各负其责,有的操作实验,有的设计实验,有的监督学生操作,还有的学生做评委,“电磁继电器”一节,我就用了这种方法,整节课,在演示实验中设有直接给出演示内容,而是让学生们自己摸索,开展实验讨论操作观摩,使每一位学生在演示中都有自己的角色,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认真观察和完成实验。
  四、结合教学实际,扎实有效地完成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物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感管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事物和现象,在具体的程序上大至是:思考预习一出示目标一掌握实验目的器材步骤一检查仪器一实验操作一归纳结论归整仪器一巩固小结一填写实验报告。这几步程序是学生主体要完成的过程,作为教师应给予适当讲解或演示,甚至巡回指导,我们在分组实验过程中大至也是这样的实验过程,但在具体做法上,结合了教学的实际情况,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机的结合实验要求,扎实地进行适应我们学生的分组实验。
  l、优化组合学生。农村学生由于经历及知识的认识程度不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所以在分组时,注意到将成绩好的和进步生,动手能力强的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起,以利互相帮助。
  2、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的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我们这样的学生,由于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即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的空间,又让他们能有效的完成实验研究。
  3、抓好重点实验环节。在分组实验的一至四环节中,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合理有序的完成任务,可以少讲多问,少讲解多演示的方法,即巩固课本知识又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实验操作是实验课的中心,应强调学生的科学的实验态度和实验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但在实验中对预测出现的问题,我先不提出,只是让他们动手做,当学生遇到困难求助时,再集中指导。如接导线的方法,有些学生随便把导线往螺母上一拧,经常出现断线,于是就集中解决接线问题,我用农业生产中的拉线说明了把导线拧成一股的道理,又根据他们日常经验,说明顺时针绕线的好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接线方法。有时对简单的电路问题,我不指出原因,而是指导学生自查原因,排除故障,尤其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见及时指定,在一次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有位学生提出只用一块电压表也可以测出电阻,我没直接肯定,而是让他设计这个实验,搞了一次小的操作观摩,结果真的测出了电阻值。不同的学生知识基础、推理方法及动手能力均不相同,这样在实验操作中,我也鼓励各组之间互帮互助,操作准确、又快的学生可以越组帮助其他学生,有时对简单的实验也开展操作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快又准,经过种种方法,确实加强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另外对其它实验环节也不能轻视,更应做好,做到实处,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操作中的不足。
  实践证明,搞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心理,个性特点,探索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新方法,才能扎实有效的完成好教学任务。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我们的教学方法就不能一成不变,也只有在平日的教学工作中,积极进取,勇于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出路,才能在二十一世纪的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
其他文献
新世纪已经来临 ,在新的世纪里 ,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 竞争 。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 、略读 、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 “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新课标对朗读数量的要求是三年总共260万字 ,” “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
作家茅盾曾说过:“课堂上就那么薄薄的几本课本,谈不到多,要大力开展课外阅读、假期阅读。”教材的更新永远赶不上时代的节奏,课本上有限的几篇文章决不能培养出曹雪芹、鲁迅、余秋雨这样的大家。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  和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凸显了自身的弊端:知识贫乏,理解能力偏差,表达能力差。要让农村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迫在眉睫。鉴于此,笔者打算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观古今中外,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不博览群书。当代青少年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要开拓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思维,丰富情感。这一切,离不开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课堂教学要是指导“精读”的话,课外阅读则是“博览”。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地促进让语文教学走上一条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成了我们研究的主题,在具体的研究中我们做了以
童年浓缩了一段历史,一段满脸泪珠也在歌唱的历史;童年沉淀了一个童话,一个冬天里也有花香的童话。童年的故事像大海的珍珠,每一颗都晶莹剔透,每一颗都熠熠闪光。即使是痛苦的童年生活,咀嚼追思起来,也总能品味出一丝丝痛楚的甜蜜,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他却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的调皮的童心,在那里他留住了天真无邪的童真、纯真自由的人性、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晕唯美之所在。  鲁迅先生
目的:本课题拟从临床观察尺胫针干预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为今后广泛应用该疗法提供可靠的临床资料。  方法:本课题采用盲法随机分组,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原则,在陕西中医学院及陕西
初中物理的新课程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初中物理不是单单为了学知识而学物理。更注重的是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如何指导、协助学生去解决问题,学生再利用找到的答案如何来解决相关的物理现象这一过程,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方法与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使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逐步变成学习的主体,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种教学模式出发点是很好的,但在实
一、巧妙导入,使学生产生好学之乐  导入语是一节课开始时教师为引入新课所说的话。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如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入语,能够在一节课的开始时就抓住学生的“心”提高继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