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ICE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生为本、以贴近生活为内容”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给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实施新课程的核心和关键是大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中,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新课程带来的机遇,让思想品德教学真正走进新课程,真正达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目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一)知识学习不能离开情感的养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这就告诉我们,在知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知识的学习才能活起来,才能具有感人的力量。
   (二)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情感
  蒙田说:情感驱使我们追求未来,现代心理学研究已经证实,在人的事业发展中,智商仅占20%的力量,情商却占据80%的分量,一个人的坚强不懈和顽强毅力多半来自于他有强大的健康的情感做支撑,这是事业成功的基本保障。所以培养学生对某样事物,某种兴趣,某个理想产生情感,就会成为他迈向未来领域的内驱力。
   (三)人的健康人格的养成离不开情感
  卡内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谈到“世人有三种年龄:一是记年纪大小的年龄;二是记知识高低的年龄;三是记感情成熟的年龄。在这三种年龄之中,要算记感情成熟的年龄最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生活全要靠它来调整。”现代社会孩子们的生活压力比以往大很多,社会的急剧变化迫使他们必须面临很多的机遇、挑战和选择,一个感情成熟的孩子容易很客观地对待自己,善待他人,理解社会,包容生活。培养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情感,会使学生产生乐观、开朗的心理,有助于他们自觉协调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要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
  民主的学习气氛对课堂教学至关重要,没有良好的课堂气氛,就不可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发挥作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情感交相融合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主动体验的过程,更需要民主的学习气氛作为基础。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学生的智慧、情感和志趣,更要尊重他们各自不重复的个性、可爱的单纯和浪漫的天真;不但要尊重他们与自己和谐的求同思维,更要尊重其敏锐有余而成熟不足的求异思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苛求成熟与完善。因为有缺陷、不完善的发言,也胜于缄默与懒惰。对学生的不同个性感受,不强求“同一”,确保不堵塞学生的创新思路,时时刻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自觉思维、独立创新的环境。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要把学生当成受教育主体,与之同呼吸,共悲欢,一起品尝求知的艰辛与幸福。这种和谐的氛围正是一系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顺利发展的最佳环境。学生置身于这种民主气氛浓厚的课堂,就如同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床,主体意识被催生勃发,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心理潜能随之释放,创造性思维也就应运而生。
   (二)要加强师生互动
  互动,就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教学中,一堂成功的、充满生机的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结果。在这里互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学常规,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共同活动;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互动主要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交流。其中分组活动是学生间互动的主要形式。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兴趣爱好等有一定的差异,教学中进行分组活动可以让学生个体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同时,这种分组的讨论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活动,它會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入活力,从而既激活了课堂气氛,又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要倡导自主学习和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总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加强 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后续动力培养与加强    新课程实施一学期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 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这届的初一比上届的初一要活跃很多。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
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我国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的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等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
[摘要]近几年来,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重构课堂品质的教学改革实践,诸如“高效课堂”、“个性课堂”、“儒雅课堂”、“经典课堂”、“特色课堂”、“素质课堂”等新型课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还有“导学案”、“孟氏OPPE模式”、“先学后教”等模式也基本成型。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辩证关系、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面向全体和分层要求的辩证关系、奖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满堂灌式的讲”而剥夺了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并未和教师进行平等的“互动合作”,也就没有了教与学思维的主动发展。多元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
本文研究的基本定位是从电子社区的概念,电子社区的技术模式出发,针对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聚焦于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利用BOO模式构建广州市电子
[摘 要]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在数学教学中,从小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人格完善。  [关键词]数学教学 合作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合作教学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