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基本定位是从电子社区的概念,电子社区的技术模式出发,针对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聚焦于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利用BOO模式构建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具体从电子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权益归属、运作模式及其资产耗费的补偿机制等方面来探讨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 由于当前电子社区建设尚在起步阶段,因此在理论上至今也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并且缺乏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式,为了更清楚地讨论广州市电子社区的建设模式,本文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电子社区相关的概念做一个比较清晰的界定,对电子社区的技术模式进行了初探,并分析了电子社区环境下社区主体的互动关系。 针对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的现状和问题,以及民众对电子社区服务的需求,本文分析了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资金不足、建设和运行维护缺乏足够投入的问题、人才短缺问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个人隐私权保护等问题困扰着电子社区的建设,缺乏产生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建设模式。 本文比较分析了电子社区不同建设模式的特征,从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模式的现实选择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利用BOO模式构建广州市电子社区可持续的建设模式。并且设计了企业在电子社区建设中资产耗费的补偿机制,即政府和运营企业之间的平衡规制,政府在电子社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激励和诱导措施,约束企业的行为,使已经建成的电子社区系统工程广泛地为企业和居民使用。 电子社区是城市信息化的基本单元,涉及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多种因素。因此,本文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探讨当前形势下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的问题,在分析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从政府和市场的角度出发解决广州市电子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这对发展广州信息产业和促进广州社区和谐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加强 中学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对于新课程实施的深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后续动力培养与加强    新课程实施一学期以来,犹如和煦的春风给 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正如一位老师所言,这届的初一比上届的初一要活跃很多。然而新学期伊始,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有的教师说现在的课不知怎样上了,
实现工业化的目标,是我国21世纪初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造成的产业结构落后、技术水平低下、生态破坏严重等难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当课程方案一旦确定,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认为,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挑战,为适应新课程的变化,教学改革要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
[摘要]近几年来,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探索重构课堂品质的教学改革实践,诸如“高效课堂”、“个性课堂”、“儒雅课堂”、“经典课堂”、“特色课堂”、“素质课堂”等新型课堂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还有“导学案”、“孟氏OPPE模式”、“先学后教”等模式也基本成型。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辩证关系、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辩证关系、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面向全体和分层要求的辩证关系、奖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地满足于“满堂灌式的讲”而剥夺了学生参与主动学习的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并未和教师进行平等的“互动合作”,也就没有了教与学思维的主动发展。多元互动是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是老师课堂控制能力的一种具体体现,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张扬个性,老师与学生共同发现研究、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相长的基本途径。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必须把握互动的内涵和要求,紧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