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新农村建设的时代颂歌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21060)“齐齐哈尔戏剧影视文学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整合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连心地》是一部典型的反映黑土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剧本。剧本的大团圆结构暗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然性;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村问题的呈现,正是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而主人公李大峰正是这一时代环境下所涌现出来的农村带头人的典型形象。本文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多层矛盾、新农村建设多重矛盾形成以及黑土地新农村文学剧本的价值意义三个方面对《连心地》展开分析,客观分析剧本呈现出的时代意义并探究背后的成因,将目光探向齐齐哈尔一带的新农村建设,分析剧本的文学价值以及时代价值。
  关键词:《连心地》;汪子臣;农村建设
  作者简介:杨蕾(1994-),山东潍坊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学生,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朱家亮,山东潍坊人,齐齐哈尔大学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戏剧影视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3
  一、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三层矛盾
  《连心地》讲述了东北某地老河套村(后改为连心村)村支书李大峰带领大家举办农村合作社,进而脱贫的故事。在进行农村合作社的过程中,李大峰遇到了人心不和、天不帮我、地不利民等种种问题。而剧本通过李大峰这一主人公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以及亲力亲为的工作方式,终于化劣势为优势,将种种矛盾转化为“天时”“地利”“人和”,最终实现农村的合作化,带领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一)人心不和
  《连心地》的主题是歌颂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新型的农村合作社,不仅符合农民利益和现实需要,并且能够很好地缓解连心村中出现的因规模狭小和贫富悬殊而导致的生产力低下、社会矛盾加剧、贫穷等问题。它是适合当代农村发展状况和农民的认识水平的政策措施。也正是籍此 ,联心村也在村长 以及村支书的带领下通过合作社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增长,使村民走上了富裕的道路。
  《连心地》深刻地写出了农民对私有财产的强烈感情,写出了农民告别私有制时的艰难,也写出了彼此之间的矛盾。小大户精明能干,购置小农机,承包了部分村民的土地。害怕合作社成立影响他的利益,与李大峰较劲,阻碍合作社创办。郭大久自私自利,好打小算盘,遇到困难,马上给李大峰設套以便给自己解套。
  《连心地》这些描写生动地说明了维护私有是人的本性,而搞合作社就是要“推翻私有制度”,必然会遭到村民的反对,这在客观上违背了人性。
  (二)天不帮我
  矛盾的第二个方面来自于自然灾害,这属于人力无法改变的因素,把这一困难添加在戏剧中,更能够激发矛盾,将本来掩藏在人性背后的那些看似不是矛盾的矛盾激发出来,使得戏剧发展达到高潮。
  由于霜来早了,导致不能兑现原本签订的合同,村民们也由此更加反对农村合作社。这一矛盾不仅仅是某一个矛盾更是某一类的矛盾,象征着一类非人为的无力改变的困难。而在农村合作化的过程中,不可预知的矛盾太多。在剧本中,村民们显然还没有做好应对这一切的准备,甚至很多人因为这一场早霜就改变了对农村合作社的态度——从怀疑到明确不支持。因此,处理好这一矛盾,实际上也就象征着村民对农村合作社的进一步认同,它是人心相聚,有信心有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共同办好农村合作化的前提。
  (三)地不利民
  全剧共分为87个场景。其中有关具体环境的描写、衬托、对比都是鲜明的。第一个场景的描写“乌裕尔河,水清,流激,甩湾处打起了旋涡,树梢头,几只麻雀惊叫,扑扑楞楞地 往天上窜。”与之后的“天边,夕阳、晚霞火烧似的红艳。堤坝上,回村的人群被映衬成镶金边儿的剪影。”前后对应,一开始的静谧为情节发展做了铺垫,而后的“跳崖”用前面的几处麻雀惊叫,扑扑楞楞 的冲上天做了先兆。等到整件事都平息下来,天边、夕阳、剪影犹如人们的心情。还有很多地方环境的描写暗合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事态将要发生正要发生已经发生的现实。如“干净利索的办公室”就充分体现了李大峰为人清廉的品质,处理事情当断则断的性格。
  土地没有连成片,大农机不能发挥应有的优势,农村合作社就无法进行下去,所有的矛盾是联合在一起的。如同蝴蝶效应一般,一个小的点必将带来无数的变化,人心不和导致合作社进行难以为继,本来就众人反对的农村合作社在遭遇天灾以后,更加步履维艰。而这一个个矛盾,被作者有机地结合在了 一个个具体的环境描写之中一一呈现出来。
  二、新建设多矛盾形成的前后成因
  (一)乌托邦式的理想国
  从经济学原理来讲,新型的农村合作社是没有任何经济学理论依据的,它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很对问题,包括可能会回到五十年代的农业合作化状态。这也是李大峰在开展农村合作社的过程中为什么会遭到重重打击和阻挠的主要原因。历史上的合作化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因此李大峰在搞合作社时就应严格地遵循自愿的原则。作品生动地写出了王铁河、马大铃、马二菊等几个自愿入社的农民的热情和干劲。这些农民认识到了合作社与合作化的本质区别,发现了合作的优越性,这几个人的积极性主要来自于自愿,也就发挥了合作的效果。《连心地》所描写的生活是真实的,但在结局上又是乌托邦式的。《连心地》和柳青的《创业史》隐约中有些相似,都带有浓厚的宣传色彩,通过对李大峰这个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形象的完美塑造,寄托着作者以及整个社会和农村的希望,是作者理想改造者的化身。
  (二)新时代中人性所向
  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不会明确区分出好人或是坏人,每一个人都是好与坏的结合,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人,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因为每个人的立场不同。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包含着的并不是平等而是正当的比例,它只在某些时候才是平等。对于人好坏的评价也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立场的显现,它只是在某些时候才显得正当。   当我们用一种相对论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对于连心村农村合作社中出现的种种人心不和也就能够理解和感同身受,每个人都有权利为自己考虑,为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负责,选择自己认为的人生道路和两全之策。不管社会在何时改革,矛盾永远会存在,这是人性,也是社会中必然存在的一部分。《连心地》中村民们对合作社的态度正体现出了新时代环境下的人性嬗变。
  三、黑土地新农村题材剧本的价值意义
  《连心地》全剧以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自发崛起为背景,以悬崖边上“福生”这一人物跳崖行为拉开序幕,上演了连心村党支部书记、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李大峰一心带领全村脱贫奔富却受到蒙老板、郭大久等人直接或间接性的阻挠,最后好事多磨终于土地连成片,从而致富走上新道路的故事,正是因为心不散土地连成片称之为连心地。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电影中的一系列故事情节,综合全面地展示了过去、现在农村的发展之路。
  (一)剧本的文学价值
  首先是剧本的大团圆结局。《连心地》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剧本,具备了中国传统悲喜剧最典型的特点:大团圆的结局。李大峰农村合作社改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李大峰升级打败反对派获得终极胜利的过程,无论经历何种困难甚至危险,作为正面主人公的李大峰,一定会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对于整个剧本的结构而言,其他人物实际上只是作为衬托的作用而存在的。
  从审美层面上说,大团圆结局是中国戏剧的普遍审美取向。从心理学角度而言,观众在观看戏剧时,会有情绪的宣泄和快感的获得。中国的戏剧就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传统,适应中国人的情感需要。所以,作家就需要遵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秉承好人有好报的观念,这样才能使得观众的悲剧快感最终得以宣泄。在这部剧作中,李大峰遇到了七个棘手的矛盾,这几个问题都阻挠了人物动作的向前发展。李大峰遇到的第一个矛盾冲突是因为以小大户、郭大久等人不参加村里的合作社,导致村里的土地没有连成片,无法實施大机械整体耕作。李大峰无奈带领村民去内蒙古代耕,而蒙老板却因三角债拖欠了代耕费,导致村民有怨言。第二个矛盾冲突是李大峰组织村民卖土豆,谁料土豆竟然又冻坏了,李大峰出于诚信决定不发货给麦肯公司。当李大峰不在时,小大户怂恿大家将冻土豆发货,麦肯公司的人拿着冻土豆来兴师问罪。第三个矛盾冲突是李大峰向麦肯公司承诺,接受退货并且承担所有损失。村民知道后,纷纷来到李大峰家哭闹,要“讨个说法 ”,李大峰决定把自己家的所有财产抵押给村民,让大家加入合作社。第四个矛盾冲突是李大峰的妻子知道事情原委后,一气之下回了娘家。第五个矛盾冲突是郭大久、小大户阻扰 村民入社。第六个矛盾冲突是李大峰进城找郭二久,被郭大久抛弃。第七个矛盾冲突是李大峰到了抵押日期,要将家中所有财产给村民抵债。而最终,这七个矛盾都得以解决,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
  大团圆的结局不仅可以从审美角度上寻找根源,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大众的日常生活以及节日习俗,都体现了中国人尚圆的民族情结,大团圆的结局寄托着国人对于人生的美好期待。最后,大团圆的结局也体现“乐”的审美情感,古人非常讲究天人合一、物我合一,对大团圆结局的追求,实际上,也是对“乐”的精神追求的体现,是中国戏剧对终极价值追求的体现。朱光潜曾将说过:“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你尽可以放心,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有趣的只是他们怎样转危为安,剧本给人的印象很少阴郁。”[1]李大峰成功地化解了所有的矛盾冲突,蒙老板回来了,他带着所有代耕费出现在了李大峰和村民面前。麦肯公司因为李大峰诚实有担当的作为,决定收购那些冻土豆做粉条,和李大峰签署了五年的购货合同,并且提前支付了部分定金。李大峰在和郭大久进城寻找郭二久的路上,用他的诚恳、无私感化了郭大久,并且救助了处于生命危急关头的郭二久,二久决定带地入社。李大峰的妻子秀珠在回娘家后,马大铃设计让秀珠吃醋,主动从娘家回来。国家和省农委扶持农业合作社,无偿为合作社培养技术人员。小大户和郭大久最终主动加入合作社,邻村的村民也主动加入了进来。从此,所有土地连成一片,大农机耕作显示出了独有的优势,联心村的贫困户全部脱贫,共同走上了富裕小康之路。
  其次是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所有情节通过突出对各个人物特点的表现,使得人物有了鲜明的对比,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做了铺垫。开头以福生的故事为肇端,之后有了破釜沉舟的创业之举。众多典型人物与李大峰之间的故事将整个剧情引向高潮,人物的贯穿和对比使得整个剧情跌宕起伏,而最后的结果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剧终的场面激动人心而又温暖。整个电影剧本的题材虽是小人物小故事,但由小见大,以李大峰为人物典型冲破重重困难、道道枷锁一步步走出了踩在脚下的路。李大峰只是众多人中最普通的一位,他代表了一群人、一类人、一种力量、一种思想和精神,这也是整个剧本想要突出表现的。
  全剧人物众多,但都用线索清晰的情节串联起来。七姑、马二菊、郭大久、郭二久、小大户、王铁河、大岭、翠峰、秀珠等,这些人物的贯穿使得整个故事起起落落。剧中的最高潮部分,是李大峰携郭大久寻找郭二久,却遭郭大久“暗算”丢下他走掉。小大户没有经过郭大久同意就去要债。而郭大久的一句“活该,要我在场,不泼猪食,泼你一身猪屎”为之后郭大久被李大峰感动做了铺垫。剧中“李大峰这才发现,整个站台只有他一个人。天色黑的伸手不见五指,他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原地转了一圈以后,他听到有悉悉 索索卸车的动静。他想问问路,便向卸车的方向走去。”暗隐着不仅是此刻他不知道该怎么前进,而自己身上的责任和困境,也让他不知该怎么走下去。“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郭二久把拐棍一横,指着小大户喊:土豆子,你别欺人太甚!要房子,我的给你。你敢动大峰的试试!”当主题歌音乐《有福咱们都有份儿》响起的时候,“山靠着山,水挨着水儿,山水相依有情意儿。手拉着手,心连着心儿,心手相牵有人气儿。父老乡亲,出钱出力儿。众人合作,能成大事儿。有难,咱们一起扛。有福,咱们都有份儿。李大峰、秀珠扛着面袋,有说有笑地走在 村街上,又在三舅爷家包饺子。”全剧大团圆而终。
  人物的塑造、环境的衬托、故事的细小情节,这些都使全剧连绵起伏,跌宕多姿。人性真善美,时代改革的脚步,环境所造就的盔甲与软肋都是整部剧有意表现的。小人物大思想,小故事大作用,体现了当代人们应有“李大峰”敢于承担责任、创新、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这些精神旗帜的引领,才有了而今的新生活。古往今来时代的枷锁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我们无法阻止其繁衍,却可以作为生物链上的后者平衡制约,连心地,心连心,地连地,时代连接时代,一往无畏而翠峰叠起。
  (二)剧本的时代意义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具有红色意义的剧本,其主题显示了党和国家对改善农村贫困问题的决心与信心。三农问题一直以来是中国最大的事儿、最关注的事儿。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从文明的源头来看,中华文明属于农耕文明,这说明土地作为根本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曾因为土地问题引发了多次的情绪震荡与社会波动。和土坷垃打交道的人,最厚道也最讲真格的,他们在看得见又摸得着的实惠中记住了共产党的大恩大德。
  《连心地》这个剧本不仅仅是对中国现代农业机械化商业化的成功反映,更是对东北地区农民生活的忠实反映,反映了嫩江流域人民的血性与勤恳,也显示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态度。
  尽管剧本带有红色气息,却有很积极的时代意义,从文学意义上讲,虽仍然没有摆脱大团圆结局的套路,但一波三折的故事也是深入人心,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 农村合作社道路的难度和农村致富的坚定决心。所以,不失为一部紧跟时代步伐,真实反映新农村建设的优秀剧本。
  注释:
  [1]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级大创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日常教育的路径与载体研究》(201710320017Z)的阶段成果。  摘 要:《报刘一丈书》是宗臣创作的重要作品。通过对权势者、干谒者和门人不同青苔的描绘,形象展示了晚明官场的黑暗和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守清白的人格魅力,是一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信。  关键词:化人育人;宗臣;报刘一丈书;修养  作者简介:崔嘉桁(1998-),女,汉
摘 要:瑞士的德语作家凯勒(1819-1890)(Gottfried·Keller)的代表作《绿衣亨利》,其中描写了主人公绿衣亨利在经历了种种曲折后返回家乡,开启了新的生活。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是不断成长、变化的。本文主要从成长小说的角度来解读其成长的过程,将其成长分为三阶段:童年少年阶段、游学阶段和回乡阶段。  关键词:成长小说;《绿衣亨利》;亨利  作者简介:郭宏月(1995.10-),女,汉
摘 要:维多利亚时期见证了英国社会的重要变革,两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与海外殖民掠夺的深入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在文学创作方面,该时期被称为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然而这一阶段诗歌创作却较为平淡,人们耳熟能详的诗人并不多,并且诗人们在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也相对较少。但作为浪漫主义诗歌向现代主义诗歌的过渡,维多利亚诗歌的地位仍不容忽视。本文将从主题上分析三位维多利亚时期诗人——阿尔弗莱德·丁尼生、罗伯特
摘 要:近年来,“转发锦鲤”一度成为网络热门话题,锦鲤形象在各大网络社交媒体的主页上频频现身,一跃成为人们许愿求福的吉祥物。其实从古时起,民间百姓就对锦鲤的祖先——鲤鱼就有着祥瑞的执念,人们从鲤鱼的特性出发,赋予他们美好的寓意,一条鲤鱼就可同时具有吉祥、富足、忠贞、勇敢几种象征意义。本文将借由“转发锦鲤”现象分析论述鲤鱼这些民间象征意义的由来,进一步探索中国人的文化心理。  关键词:鲤鱼;象征;吉
摘 要:伯莎是《简爱》中束之于阁楼的“疯女人”,夏洛蒂·勃朗特笔下众多女性群像中为数不多的怪物形象。她在四次出场中没有表达过一句完整的话,本文从伯莎的角度出发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男权社会中没有话语权的疯女人形象。  关键词:疯女人;话语权;反抗  作者简介:朱子茹(1999.4-),女,回族,河南省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 要:一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国社会由传统向全面现代化转型,新的消费主义由此产生,但却给美国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危机。菲茨杰拉德通过描写青年艾默里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了符号消费影响下的“迷惘的一代”。本文将从消费文化符号角度解读《人间天堂》。  关键词:消费文化;符号;菲茨杰拉德  作者简介:周玥琳(1998.2-),女,汉族,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本科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摘 要:《丙申故事集》是一部由五个独立的短篇故事所构成的短篇故事集。小说将每个故事的爱恨情仇糅杂在一起。同时作者把女性极其脆弱之处如抽丝剥茧般剖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细节中坦露人性弱点的方式直接掀开了孤独的本质。五个故事分别穿插了过去与现在,青年与中老年,男与女等二元对立的描写。小说将所有感触穿插在一起,体现了作为人的存在从生命最灿烂之处到人生荒瘠的终点,一路不断回望的人生体验。  关键词:弋舟;
摘 要:蒯通是生活在战国末年至汉初的纵横家,曾先后拜于项羽、韩信帐下。《史记》、《汉书》对蒯通皆有记载,《汉书》虽大致承袭了《史记》的内容,但在体例上,《史记》把蒯通的事迹散于其他人的传记,《汉书》则将蒯通与伍被、江充、息夫躬并列,单独立传。在具体的记述中,《汉书》删去了蒯通讲若韩信背汉,则刘邦不一定能成为天下之主的言论。前人对班固的这些改易多有批评,认为班固处置失当,使蒯通蒙冤。但通过考察《汉书
摘 要:随着“文艺青年”等词汇的流行和普及,文艺已经不单单的局限于文学和艺术两个方面,而是逐渐的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则主要以“才华斐然”、“行事低调”、“为理想而活”等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西游记》中的妖精各具特色,其中对妖精的一般划分主要从妖精来源和结局两大类来划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文艺青年一般的妖精,比如: 黑熊怪、黄狮精、赛太岁和黄袍怪等。作者对这类妖精独特性格的
摘要:文学作品是对作者文化背景的综合反映,其中对于文化意向的分析是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有效路径。与之相同,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文化意向的应用也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及内涵深度。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究文化意向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相关作品,也希望能够在文学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意向;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