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探究,提升探究性学习效果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tsua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探究中学生可以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和学习能力,推动数学学习走向深入,而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给学生搭建探究的平台,给学生的探究以指引,让学生的探究落到实处。
  关键词:探究学习;探究平台;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33-01
  除了接受和模仿之外,探究性学习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渠道,在教学中,经历了探究的学习可以更加生动和深入,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收获,因为教师要选择好的问题来推动学生的探究,为学生的探究搭建好的平台,促进学生的深度数学学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选择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有些一望而知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探究,有些概念性的东西也无法探究,因为学生毕竟不是数学家,无法就问题给出不同的层次,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住合适的问题来引领学生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的学习在广泛的观察、思考、操作、交流过程中完成。
  例如,教学“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时,这是一个适合学生探究的实践活动,我在课堂伊始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表面涂色的大正方体,其棱长为3厘米,之后我将大正方体沿着每一条棱截成3份,得到了若干个小正方体,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学生发现在这样的操作下得到的小正方体的表面涂色情况不相同,有的小正方体一面涂色,有的两面涂色,还有的三面涂色,当然也有一面都不涂色的,在此背景下,我提出问题:这些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规律吗?你能不能借助于棱长不同的大正方体来展开研究?此后我将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小组合作,自己搭出正方体,在观察中得出必须的數据,然后分析出不同涂色情况的小正方体与什么因素相关,学生对这样的探究活动兴趣高涨,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此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自己小组的活动以及发现的规律,学生很快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可探究性,教师将大部分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探究问题,自己去交流展示,在关键的地方,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去体验和领悟,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还提升了探究能力。

2.优化方法,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在不断地探究以及随后的交流过程中提升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还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细节,将学生在探究中的好的做法展示出来,这样给学生以启示,以便他们在遭遇到更复杂的问题时能够更好地切入到问题中,展开充分的有效的探究。
  例如,在“钉子板上的多边形”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猜测多边形的面积与哪里的钉子数相关,大部分学生同意多边形的面积与图形内部和边上的钉子数都相关的意见。此后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方案,学生各抒己见,在参与学生小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小组的学生认为如果随意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多边形,多边形的内部和边上的钉子数都在变化,那么很难找到其中的规律,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让其中一个量不变,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去研究多边形的面积与另外一个量的关系。还有小组提出可以用一种多边形来研究,在找出规律之后再换其余图形来验证。这些都是学生的经验所在,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我引导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帮助大家降低了探究难度。
  其实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有限的,在探究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降低探究的难度,将注意力用在关键的问题上,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探究效率,让学生的探究效果更加突出。

3.组织到位,搭建有效的探究平台
  根据探究问题的难度不同,学生的探究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或者需要学生个性化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独立探究,然后组织全班范围内的讨论,而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或者必须要学生合作完成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同桌合作或者小组合作来展开探究,这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搭建探究的平台,可以让探究的效果更突出,让学生的学习更充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因为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经历不同的途径来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在组织学生探究的时候,我们应当让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教师加强巡视,以发现不同的思路,这样在组织交流的时候,学生的视角才能打开,而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四边形到五边形再到六边形,先想办法得出相关的数据,再来研究其规律,发现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往往学生在汇聚小组的合力之后,对这些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发现其中的规律。
  总之,探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探究学习,培养其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以便学生在遭遇到陌生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束手无策,并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引导,让学生的探究获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友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9(11):109
  [2]郭静华.自主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19(07):15-16
  [3]季效兰.谈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9):155

其他文献
摘 要:学前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也是目前幼儿教育中重点关注的部分。在课堂上开展的行为教学只能让幼儿了解到行为的对错,并不能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想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将行为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促进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幼儿行为习惯;促进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初中教育对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也得到提升。在现阶段的初中教育中,在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同时也更为容易受到其它不良信息的误导。网络技术在一方面为学生视野的拓宽提供了帮助。而另一方面也因中学生心理上的不成熟,由此易因过分沉溺网络而出现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本文简要分析网络环境
在3-6岁幼儿年龄段间,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很常见的。最明显的年龄段特征是中班。可能中班幼儿这个年龄段上看上去没有那么典型,但是就幼儿发展水平来看,这个告状行为是幼儿心里
摘 要:闽西汉剧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民族文化的长河中源远流长。随着闽西汉剧的发展,其形式和内涵也更加丰富。在当代教育背景下,当代校园应该积极承担起传承和发扬闽西汉剧文化的重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将闽西汉剧的精神和内涵传达到学生群体之中,充分发挥出教育这个平台的作用,将闽西汉剧发扬光大。  关键词:闽西汉剧;校园;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摘 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提前定好交际目标,引导学生双向互动,激发表达的欲望,创设交际的情境,培养倾听的习惯,开展多彩交际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和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21-0035-01  口语交际是指听、说能力在实际交往中的运用,
问题教学近年来在各学科中得以广泛应用。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技能,而提出新问题,从新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则需要创造性
摘 要:怎样唱好一首歌,使我们的声音更完美,这就要求我们的歌手首先要学会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对每首歌曲理解分析,进行艺术二度创作、表现。演唱者对所唱歌曲如不加以分析、处理,那么唱出来的歌就平淡无味,观众听了不能引起共鸣,那么这位演唱者就是一个失败者,更达不到艺术美的境界和效果。本文根据儿童的年龄及生理方面的特点,训练童声歌唱时的发声与呼吸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学,从感性出发,通过发声来感觉发声和呼
近几年,陕西咸阳北部"旱腰带"地区兴起了发展优质鲜食和酿造葡萄的新热潮.此区为我国的葡萄优质产区,气候干燥,积温、光照、降水及温差对葡萄生长非常有利.本文通过对影响葡萄
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国内中小学教师心理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168所学校的2292名老师中,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由于竞争压力过大,工作任务
近20年来,我国酿酒葡萄的种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公布数据:2008年酿酒葡萄产量突破了100万t,葡萄酒年产近70万t。因此酿酒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是当前亟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