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索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隆重召开等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cezhang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刊讯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9年12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致电,向中国音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闭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音协主席赵季平同志及新一届主席团表示热烈祝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出席会议。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广大音乐工作者要紧跟时代前进步伐,顺应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谱写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努力铸造中国音乐的新辉煌。
  在12月15日举行的大会开幕式上,首先由中国音协第六届主席傅庚辰同志致开幕词,中国音协第六届副主席王世光宣读贺词、贺信。随后,出席开幕式的文化部副部长、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晓光,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和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发表致辞和重要讲话,各位领导在讲话中对中国音协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全文另发)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同志还有中国文联名誉主席周巍峙,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罩志刚,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牧,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冯远、杨志今,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中宣部文艺局局长左中一、副局长汤恒等领导同志以及中国文联各文艺家协会、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负责人。
  开幕式上,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向大会做了题为《谱写和谐乐章,彰显时代风范,为促进中国音乐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李培隽做了《关于修改中国音乐家协会章程的说明》。
  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中国音乐家协会章程》(修改草案)进行了热烈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刘云山同志的讲话对中国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和落实领导同志的讲话精神,把中国音协的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会议审议通过了《工作报告》和《章程修改草案》。
  大会选出了第七届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会和主席团。赵季平当选第七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王次烙等14位同志当选副主席(名单另发)。此外,新一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还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章程》推举吴祖强、傅庚辰(满族)同志为中国音协第七届名誉主席,聘请才旦卓玛等13位同志为中国音协第七届顾问(名单另发)。
  在大会闭幕式上,赵季平代表新当选的中国音协第七届主席团,宣布了新当选的中国音协第七届主席、副主席名单和任命为徐沛东中国音协第七届秘书长,李培隽、田晓耕、韩新安为副秘书长的决定,并向新推举出的中国音协第七届名誉主席、顾问颁发了证书、聘书和纪念牌。赵季平致闭幕词。作为全国近14000名音协会员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直机关、解放军等单位的397位代表,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7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副主席名单
  
  一、主席 赵季平
  二、副主席(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次熠、叶小钢、印青、余隆、张国勇、宋飞(女)、宋祖英(女,苗族)、努斯来提·瓦吉丁(雏吾尔族)、孟卫东、顾欣、徐沛东、彭丽媛(女)、廖昌永、谭利华
  
  关于推举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名誉主席和聘请顾问的决定
  
  (2009年12月16日中国音协第七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章程》第二十六条规定,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推举昊祖强、傅庚展(满族)2名同志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名誉主席:聘请才旦卓玛(女、藏族)、王世光、王立平(满族)、孙慎、严良堃、李谷一(女)、昊雁泽、谷建芬(女)、闵惠芬(女)、陆在易、金铁霖(满族)、周小燕(女)、鲍蕙荞(女)等13名同志为中国音协第七届顾问(按姓氏笔画排序)。
  
  关于任命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秘书长、副秘书长的决定
  
  (2009年12月16日中国音协第七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国音乐家协会章程》第二十四条规定,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任命徐沛东同志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秘书长,李培隽、田晓耕、韩新安等3名同志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副秘书长。
其他文献
视唱练耳学习具有极强的技术性特点,因而,它的技术因素受到高度的重视。也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对视唱练耳教学其他属性的严重忽视。笔者认为,视唱练耳绝不仅仅只是技术问题,它所给予学生的也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视唱乐谱和听记音乐能力,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视唱练耳学习的实质是对音乐的基本语汇、语法、乐感、音色、审美观念等一系列文化属性的习得,是学习者逐步理解、领悟、掌握一套音乐的基本法则的过程。    一
2009年暑假开始,中国音协手风琴考级旧教材已停止使用。从1993年至今沿用了十几年的教材已经不能够满足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大家企盼着新教材的诞生为时已久。在中国音协全国考级委员会的主持下,手风琴学会编委会历时三年,克服了重重困难,从选材、创作到定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做到了音、像、书同时出版,大家以饱满的热情和对手风琴事业高度的责任感,使得中国音协第三套手风琴考级教材于2008年
中国民族歌剧从诞生到现在已有80余年的历程,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甚至有过危机,但却永远不会消失。这不仅因为它是我们的民族艺术之花,有其根植的土壤和环境,同时也因为有一批执著的耕耘者与呵护其成长的歌剧人。  提起歌剧人,我们便会想到那些杰出的歌剧文学家、音乐家以及一些著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这些名家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推动了中国民族歌剧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人民感谢他们,他们的作品和名字,将永载史册,并
五年前,在音乐界的媒体上看到“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专家论坛”在南京举办的消息,当时便期待能尽快出现一部涵括我国现代音乐学术发展详细状况的著作。近期阅读了由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当代音乐学”课题组集体撰著的《中国当代音乐学》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ISBN 7-103-03191-6,定价:60.00元),感觉愿望得以实现。  这部封面标注为“中国出版集团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江苏省哲学
现代意义的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发轫于叶伯和著《中国音乐史》(上卷,1922),此后,童婓《中乐寻源》(1926)、郑觐文《中国音乐史》(1929)、许之衡《中国音乐小史》(1931)、缪天瑞《中国音乐史话》(1931)、孔德《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1934)、王光祈《中国音乐史》(1934)、朱谦之《中国音乐文学史》(1935)、萧友梅《旧乐沿革》(编写于1938年)等音乐史著作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
2008年12月5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人民音乐》编辑部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音乐发展回顾与反思”研讨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召开。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徐沛东、《人民音乐》编辑部成员及有关方面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人民音乐》编辑部主编王次炤主持。他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音乐在各个领域发展都非常迅速,在创作、表演、理论、教育等方面,都是30年前所不能比的,这同改革开放30
维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国传统音乐学家,新中国音乐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10年10月30日至31日,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音乐学系主办的庆祝董维松教授80华诞暨中国传统音乐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京民大厦三层大会议室隆重举行。整个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开幕式、传统音乐学学术研讨会、学生戏曲唱段演唱会、河北梆子学术研讨会以及闭幕式五个部分组成。   10月30日上午,庆祝仪式拉开序幕,一段简短的视
去年诺贝尔文学获奖者奥罕·帕穆克的作品《雪》的扉页上,“音乐会中的一声枪响”醒目的题词,使我联想到《和平友谊进行曲》——郑律成作品音乐会”,2008年是郑律成90诞辰之年,找出一篇老文章《请教郑律成》,重读后又有了新的感触。    请教郑律成    郑律成1918年出生于朝鲜光州,原名叫富恩,因为立志成为一名音乐家,后改名为“律成”。1933年郑律成在父亲去世后来到中国,先是在南京“朝鲜革命干部学
2011年7月15—17日,由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短调民歌研究”、国家艺术科学基金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内蒙古大学文科“蒙古族传统音乐基础资源的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创新团队、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研究会、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共同承办的“中国·蒙古族民歌艺术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区内外的140余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提交论文129篇,其中
祖荣先生今年已经八十三岁高龄了。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丝毫没有人到暮年的感觉,心态依然年轻,依然像过去一样东奔西走,步履稳健,思路敏捷,笔耕不停,去年又创作了《第十九交响曲》。  人们常说,要写出好作品,除了才华与机会,重要的是要有好心态。要一心专注,要甘于寂寞,要能沉得下去,要有坚忍的毅力。要修炼到这种境界真是谈何容易!像郭先生 ,不是三年五年的寂寞,而是淡泊了一辈子。从1946年写第一首曲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