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学弊端之浅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具有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优点。但与常态教学相比,有些公开课不真实、不实际,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关键词: 公开课教学 教研 弊端
  
  大凡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都少不了公开课这一重要角色,其形式包括观摩课、汇报课、示范课等。公开课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样板田”,已成为学校教学教研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其前瞻性、新颖性、示范性深受广大教师的好评与欢迎,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向前发展,在目前还是最为理想的教学研究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研究方式,公开课具有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等优点。从教研的实际情况来讲,还没有其他教学形式比“公开课”更好。公开课可以加深同行间教法的切磋与交流,相互借鉴学习、优势互补、促进教学教研的交流与合作,使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在相互碰撞中借鉴利用,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
  但有些教师在实施“公开课”的过程中存在种种偏差和弊端,如功利性太强,有输不起的心理,认为公开课就是表演,要一鸣惊人,要有轰动效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追求教学形式上的过度完美。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偏差,忘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课堂上只想展示自我的才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有些公开课背离了原来的目的和宗旨,歪曲了公开课的本来面目。其主要弊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备课过于追求完美。公开课,教师要有足够的重视,认真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查阅各种教辅资料,对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一清二楚,教学思路要牢记于心,这是教好学必须做的。但有些公开课教师备课耗时过长,用一个星期甚至更多时间去备一节课,力图把课堂设计成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精品”。而在常态教学中备一节课不可能花费这么长时间。公开课不仅备教路、学路,而且备听路、评路,但并未针对学生备课,而是针对听课评委和教师备课,因为课是讲给评委们听的。在教学过程的设定和教学细节的安排上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不断变换式样,使得一节课过于华丽,反而华而不实,收获甚微,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公开课的教学设计难以考虑具体课堂中的学生,难以较好地体现知识、能力、情感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难以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课前进行演练和彩排。为了把公开课上成功,成为一鸣惊人的“精品”,有些老师多次在课前彩排演练,进行试教。甚至教学环节和步骤、提问回答及答案都固定化,责任到人,希望真正上公开课时一帆风顺。这种事先排练好的、不切实际的公开课对学生和听课老师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课堂教学中应该重视训练,但公开课教学中不少训练和互动都是表面文章,徒有形式而已,没有围绕教学目标和任务来训练,只是训练教学程序和环节,让学生记住教学步骤,生搬硬套,忽视了学法的指导。
  3.讲课哗众取宠、喜欢准时。不少教师上公开课总是追求一种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盲目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现象已是现在公开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课堂上学生讨论热烈,争抢着回答问题,集体齐声附和教师的教学活动,给人的感觉是课堂互动非常成功。公开课似乎能将“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教师不会去处理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态度友好而积极;学生很少有不听讲的,坐得端正,思考积极,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其实在常态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默是正常的,因为学生需要有独立思考的时间,若用营造的热烈气氛来粉饰课堂,装点课堂,会使人产生不真实的感觉,很难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有些教师上课时过多地借助多媒体,在讲台上展示着多媒体的各种画面,竭尽表演之能事,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教的内容让学生难以接受和消化吸收。另外教学程序、环节刚一结束,下课铃就响了,教学时间安排恰到好处,几乎是完美地体现教学的基本特征,教学进程清晰有序。而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最多有30分钟,应在半小时内讲完内容,剩余时间可让学生巩固提升,真正向45分钟要效率。而这种非常准时的课其实有一种匆匆忙忙的味道。甚至为了占满45分钟,会讲很多内容,导致教学内容杂而乱,冲淡了主题,公开课反而变成了“满堂灌”,背离了教学目的。
  4.课堂提问走过场。公开课课堂提问并非教学的需要,而是为了迎合评委、听课教师,只是为完成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程序而设置的步骤。对于提出的问题,要么老师点名让学生回答,要么看见有人举手老师便迫不及待地让学生回答,答完后不作点评或象征性地点评几句。这种走过场式的提问,使大部分学生未曾反应过来,教学已进入到下一环节。头脑灵活的学生成了课堂的“明星”,反应迟钝些的学生便成了学习的陪衬。这种教学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设置的提问缺少教师的点拨,更多的是呆板的、机械的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教学方式能否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效果令人怀疑。
  5.评课形式化。评价一节课不只看教学环节和步骤是否完备;不只看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是否明确、恰当。评课重在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按理说一堂公开课后授课者和听课者应在一起进行评课,相互交流见解,谈谈对这节课的意见和建议,讨论一堂课的成功之处和需要弥补的地方,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扬优点,摒弃缺点。毕竟不同的教师由于其人生阅历、气质性格、学识水平、特长爱好、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评课时如果碰上精通本科教学的老教师,将会获益匪浅。因为一些比较宽容的评课老师会很明白地给你点出缺陷,教你应这样上,不应那样上,给你支招。可事实上对公开课进行评课的寥寥无几,大多是听完课后各行其事,不再交流讨论。即使评课也多是赞美之词,夸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非常少或者没有,也许是怕说了真话后得罪人,因为有些公开课教师很在意别人对这一节课的评价。这就导致评课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能真正起到激励学习作用和传帮带作用。
  我认为公开课的精神实质主要是研讨,研究、探讨和交流课堂教学才是公开课的基本要义,必须淡化功利,强化研讨。公开课做秀是教学及研究中的误区,只有表面的热闹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其他文献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不仅在宿主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免疫应答等活动中发挥作用,还与宿主健康疾病状态密切相关。作为肠-肝循环的重要媒介,肠道菌群的稳态将直接影响肝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此外,手术本身伴随的肠屏障功能减退、免疫功能抑制等又进一步加重菌群比例的失调和菌群移位的发生。基于此,本文系统综述了胆道闭锁不同阶段患儿肠道菌群的变化特点,分析菌群变化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强调恢复菌群结构治疗对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万方、维普、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等数据库,收集包括运用弹性髓内钉(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与外固定支架(external fixation,EF)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对照试验。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其中情境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创设情境,就是要根据音乐的情绪、风格和具体内容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良好的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聆听音乐的心理状态,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他们进行想象,锻炼他们的思维。而情境教学主要是由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
摘 要: 与传统音乐教育相比,“新课标”不仅从音乐教育的理念,而且从将教材的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作了全方位更新。音乐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标”,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新课标 基本理念 转变观念 角色定位    一、领会贯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转变音乐教学思维  任何教育行为的实施,都必
新标准、新改革对广大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新的目标与新的希望。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不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只要我们认真研究,潜心钻研,不断学习,就一定会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找出更多更好的授课方法,一定会把每一堂美术课上得绘声绘色。  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教与学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直接表现,是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学业务能力的集中反映。上课,从某种意
摘 要: 活动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具有“指南针”和“方向盘”的作用,活动目标的设计考查了教师对整个课程适宜性的分析能力,对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准备性的充分考虑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活动目标设计能力基本能反映出该教师的教学水平。针对近年来幼师学生教学能力普遍下降的情况,作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工作,从培养五年制幼师生教学活动目标设计能力入手进行实践探索,以达到提高幼师生综合教学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
作为一名农村的音乐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音乐课堂学生参与的重要性。“参与”这一环节使音乐课堂变得勃勃生机、兴趣盎然。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学生能增强学习兴趣,轻松愉快地掌握音乐知识,在各种音乐活动中提升能力、增强自信。从“做”中学,从“乐”中学,让快乐充满课堂,让音乐伴随终身。  一、激发学习兴趣,点燃参与欲望  1.创设情境,导入新颖。  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
摘 要: 在中职《经济法基础知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应做到具有目标性、启发性和典型性;本法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法律知识和提高应用法律知识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 中职会计专业 《经济法基础知识》 案例教学法    由王永吉、吴春一主编的《经济法基础知识》是中职会计专业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法概述、经济法律关系、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