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牧者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子乌”的氆氇制品来自西藏日喀则,
  他们坚持做最后的牧者,
  让人们回到对淳朴自然生活方式的思索中,
  在草原游牧文化弥留之际,
  策马扬鞭,向世人传颂着高原子民崇尚自然的生活。
  你若仔细地看,模特还十分青涩及害羞。这些“超级名模”,本就是真正来自青藏高原的牧女。
  这是“子乌”设计的牦牛绒及氆氇制品展示,一个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麦宿的藏区乡土品牌。
  2012年夏诞生的“子乌”的跨度极广,牦牛毛和黑陶产品来自德格麦宿的山谷,氆氇制品来自西藏日喀则的平原,办公室设在成都,核心设计师则在法国。这种“混血”的基因或许是让子乌拥有广阔视野的原因之一。
  “子乌”的商标为一个牧人挥舞着乌尔朵渐渐走入地平线深处,其意思正是“牧人”,其产品的表现也多以草原生活、牧民、粗犷的牦牛绒制品和光滑的陶器为主。出生若尔盖牧区的“子乌”总经理俄周说:“我们选择品牌的时候,选了20多个名字,最后选择了‘子乌’也就是牧人的意思,因为我们子乌的很多产品都是牧民编织牧民制作的,它的背景文化来源是牧民。”“牧民生活在草原上,是靠自己的能力,靠天地来生活的人,‘子乌’就是继承继承他牧人的文化和理念。”
  
  藏族传统手工传承是子乌的土壤,至于现实,用设计师五之的话来说,还是意大利文化复兴风格的手工作坊,师徒相乘,很浪漫、很粗朴、很原始。在此嫁接的基础之上,子乌开始起步。我们眼下就停在一个小作坊里,主人是强巴,职业裁缝,平时一般缝纫藏装,大约47岁,大脸,高颧骨,他的缝纫台面对田野。他是子乌的缝纫大师,每天能缝制一个钱包,缝制完成后,他还要把有自己名字的藏文小布条缝到钱包的最深处。如今强巴更喜欢经过子乌简化的藏式风格,他更喜欢这素雅,他还想自己设计提包,一半是氆氇,一般是素色棉布,看起来挺有国际范。
  
  子乌的主力设计师五之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与英国Middlesex Univer国际设计专业,之后远嫁法国。或许是由于学生时代经常来往藏区的原因,她对藏区的美学及手工艺均有特殊的感觉。“有时候回到巴黎,看凯旋门,卢浮宫,路上林立的宫殿式公寓,居然都变成皑皑的雪山。”之后她设计藏族手工艺品“要保留最精神的东西。在子乌的设计中,我们想体现藏族牧人的精神和灵魂。”多年在藏地设计和游历的五之认为,在西藏的灵魂中,有某些东西更加的大气、空灵,超越了具体形象的束缚,如晚风入松,如目送归鸿。在最近进行的一个藏式地毯的陈列设计中,她将一把旧凳子放在一张传统的虎皮地毯边,四下草原广阔无人,“人不在,但是人在”。这样的感觉,或可近似她想要的西藏灵魂的表达。
其他文献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  “果”意为“转圈”,“望果节”  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  是西藏农区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白日”意为吉祥福德山之意。以此为名的白日村地处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松赞干布陵墓向南走约2千米处,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白日寺脚下,平均海拔3690米左右。8月的白日村,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日村望果节就要开始了。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果”意为“转圈”,
东海之滨,碧波荡漾。2020年7月6日,在宁波某军港码头,东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官兵整齐列队,举行海军“鄱阳湖”舰退役仪式,正式向光荣服役40余年的“老兵”告别。  海军“鄱阳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首舰,1976年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1979年12月16日正式服役,舷号“X615”,历经多次转隶、更名。2002年6月1日,被命名为“鄱阳湖”舰,舷号“882”。先后荣立
巴艾涌距杂多县城约70公里,出县城往东南沿澜沧江顺流而下,一半的路尚是简易公路,越野车大约需1个半小时。  车过昂赛乡,走上了通行不到两年还算得是路的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人在车中,如新娘乘轿一般,虽颠簸如波浪,但心中的那份甜蜜却愈来愈浓,十几分钟过后,巴艾涌的美就如同想象中的新娘一般,徐徐的揭开了面纱。  也许是养在深闺时间太长,长的都不知有多少年头,既然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我就极
日前,由西藏多派唐卡创始人年叙· 多吉顿珠和噶赤派唐卡传承人丁噶共同创作的唐卡《五方度母》在拉萨以168万成交,创西藏唐卡交易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唐卡是西藏的文化名片,自2006年以来,唐卡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唐卡作为藏文化的符号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在艺术品市场走俏。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吉顿珠介绍,多派历时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嘎赤
2013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了一个向我学摄影的小徒弟叫王梓岳,他跟我去了西藏,在拉萨绐他过了11岁的生日,他随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东到西沿喜马拉雅山脉走了一趟,风餐露宿、高山缺氧自不在话下!他克服了以前的娇气,吃苦耐劳,用一颗童心观察自然并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今年六月,中国华侨摄影协、德国《GEO》杂志社、雅昌影艺联合在798映画廊为他举办了摄影展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从阿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健康生存的技能,掌握了颇具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得以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藏医:自然为药,内外兼治  藏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传统藏医生在教孩子们辨认黄牡丹等特色藏药材。(供图/奇正藏药)  “雪域人间出现的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第一种药物,为白开水;第一位病人,叫希布;第一位医生,叫仓巴。”希布,实际上就是
是用手机。只要你来到西藏,按动快门,留下记忆。  就请加入我们的“光影客栈”,和我们分享您拍摄时的心情。发送有趣的照片    虽已是春天,天湖纳木错却仍是满湖冰封,大块大块的冰雪被水浪冲击,挺立岸边,冰块形态婀娜多姿,充满了大自然的想象力。
D1拉萨-羊湖-浪卡子-江孜-日喀则-萨迦  聂唐大佛、岗巴拉山口、羊湖、桑丁寺、卡若拉冰川、白居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  聂唐大佛 3650m  离开拉萨11km处,路的右侧一块岩壁上能看到巨大的浮雕彩绘释迦牟尼佛像倒映在水边,这就是聂唐大佛。大佛刻于何时,并无题记可考。传说元代帝师八思巴带着皇帝赠送的佛像唐卡回后藏,途经聂唐时,唐卡中的佛像开口说话,表示愿意留在此地,于是被刻在了石壁之上。据文
这是一条孕育了无数生灵的朝圣之路,这是一条汇集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寻根之路。她的苍茫、辽阔、壮美和高远让她成为中国最美的铁路。青藏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作为一个牵引者,带领我们走入神秘的雪域高原,让我们一睹青藏高原独有的奇山和异水。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站在回望石旁,东西环顾,风景迥异,只见一边千里平畴、烟雨蒙蒙,一派塞上江南风景;回首再向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点
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山东对口援藏水利工作者在雪域高原上历经艰辛、默默奉献的电影。为了真实展现援藏工作者们艰苦的生活,摄制组并没有选择在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拍摄,而是在海拔3600米的日喀则市、4800米的康马县冲巴雍措以及海拔4900米的昂仁县等多地选取和搭建实景。拍摄过程中,演员们认真细致地投入剧中角色,时常一边吸氧一边表演,真挚细腻的表演常常让在场的人流下感动的泪水。  推荐 《守望天湖》是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