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天路 大美青藏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l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条孕育了无数生灵的朝圣之路,这是一条汇集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寻根之路。她的苍茫、辽阔、壮美和高远让她成为中国最美的铁路。青藏铁路犹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作为一个牵引者,带领我们走入神秘的雪域高原,让我们一睹青藏高原独有的奇山和异水。
  
  在那遥远的地方
  
  过了日月山,又是一重天。
  站在回望石旁,东西环顾,风景迥异,只见一边千里平畴、烟雨蒙蒙,一派塞上江南风景;回首再向西,却是另一番景象:点点毡房,牛羊悠然,草原起伏,直到天尽头,那是青藏高原和美丽的青海湖。
  
  日月山
  无论在丝绸之路,还是在唐蕃古道中,日月山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站。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正是在西宁以西的日月山垭口向东眺望,挥泪告别了自己的故乡,跟随前来迎亲的吐蕃使者进入西藏的。
  日月山坐落在青海省湟源县西部,属祁连山脉,古时为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要冲,形势险峻,早在汉代,就已成为我国“丝绸辅道”的一大驿站。唐代时更成为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
  而如今,这里是青藏铁路的起点。它的左边是黄河支流的湟水河,中间是青藏铁路西格段,右侧的柏油马路与唐蕃古道重合。在自然地理上,日月山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它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
  与青藏高原上动辄五六千米高的雪山相比,驻守在青藏高原门户之上的日月山不算高,海拔仅3000多米。再加上高原上的山,总有着似山还似原的味道,这让日月山看上去像两个大山丘。《山海经》说:“其下有弱水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弱水指的便是今天日月山下的倒淌河,“炎火之山”正是今天的日月山。日月山西头数十里,土石皆为赤红色,垒垒岩石如火,所以古时多称其为“炎山”或是“赤岭”。
  日月山高不及昆仑,险不如积石,既无苍翠的森林,又无嶙峋的怪石,有的只是一派苍茫。山顶有一块刻有“日月山”三字的大石碑,两个山头日亭月亭遥相互应。日亭中的壁画主要讲述了藏王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赴唐都长安请婚的轶事,月亭中的壁画主要表现了文成公主入藏后,从中原带去精神与物质文明的传播情况,涉及了纺织、酿酒、音乐、舞蹈、天文、地理以及佛教等很多主题。
  可以这样说,这里是汉藏两个文明融合与碰撞的交汇点。
  
  青海湖
  青海湖是青藏铁路向西途经的第一个高原湖泊。翻过日月山,列车在青海湖边蜿蜒而去。
  青海湖的美离不开身边4座高山的环抱:北面的大通山,东面的日月山,南面的青海南山,西面的橡皮山,这4座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的大山,犹如4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从山下到湖畔,则是广袤平坦、苍茫无际的千里草原。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的大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13万年前,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近几十年来,受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近50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78米,水面面积减少了362.3平方公里,大致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杭州西湖。青海湖正在从单一的高原大湖泊分裂为“一大数小”的湖泊群。有专家预测,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不断萎缩,平均水深18米的青海湖将在200年后完全消失。为了保护青海湖,青海省在2008年正式启动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计划在10年内最大程度恢复青海湖原生态。
  任何时候来青海湖,都不会是错。一年四季,每日晨昏,青海湖的景色各不相同,却都美到极致。伫立湖边举目环顾,群山环绕,碧波荡漾,虽然没有夏季浓烈绮丽般的绿与冬日冰封玉砌般的白,蔚蓝的青海湖却显示出一种最斑斓的高贵与静谧。极目眺望处,正是让人心动不已的海心山。“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海心山境地幽绝,自古以来便有僧人在岛上修行。海心山上有一座古城可以游览,但其实这里最大的看点还是可在海心山的高处,远眺青海湖的全景。
  海心山是神秘而圣洁的,而鸟岛则是神奇而灵动的。鸟岛东头大,西头窄长,远远望去活似一只蝌蚪,不过,这只小蝌蚪却名列我国八大鸟类保护区之首,栖憩禽鸟的总数在16万只以上。每年三四月,雁、鸭、鹤、鸥等候鸟陆续从南方来到这里开始营巢;到五六月份,在鸟岛0.11平方公里竟有着数以万计的鸟巢,鸟蛋遍地、幼鸟成群,鸣啼之声此起彼伏,传扬数里;到七八月间,群鸟翱翔于蓝天、游弋于湖面;九月之后,这些候鸟们才携儿带女渐渐南迁。而到了十月份之后,又有数千只大天鹅陆续从俄罗斯的北部、西西伯利亚以及我国新疆和静县的巴音布鲁克等地迁来。
  
  7月,是青海湖看油菜花的最佳季节。青藏铁路从西宁去青海湖的路上,油菜花就没有停过。日月山以东地区,这里的油菜花沿着山地的梯田分层,层次感丰富;而在日月山以西地区,油菜花则是平铺在青海湖岸,一眼望不到边际。即使在夏天,这里的平均气温也不过18℃,完全没有盛夏的焦躁。,湖畔地势平坦的高原草坝上,一垄一垄的油菜花在大地上蜿蜒起伏,直到天边,线条简单而不失悠闲美丽。
  青海的另一处油菜花海,要从西宁坐5个小时长途车才能到达的门源县,西起青石嘴,东到玉隆滩,北到与甘肃交界的冷龙岭,南到大坂山,这片区域的油菜花绵延几十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由于田地多向着河道方向倾斜,所以站在河岸上向两边看,铺天盖地的都是金黄色,大通河在中间流淌,这种景色就像镶了两道金边的银丝带蜿蜒飘舞,与祁连山遥相辉映。
  门源油菜花时比青海湖的油菜花期要早,一般7月中旬为盛期,到月底就有点开败了。而青海湖的到月底还盛开着,所以,来青海看油菜花最好的时间是7月中下旬前后。
  
  并驾齐驱的 “万丈盐桥”
  
  在田野般平坦的盐壳下50公分处,是五彩缤纷的盐的世界,色彩各异的盐田风光对映着远方出现的海市蜃楼,构成高原湖泊之绝景,这里就是号称中国“盐湖之王”的察尔汗盐湖。
  
  察尔汗盐湖
  浩瀚的察尔汗盐湖如一颗洁白晶莹的巨大宝石静静地躺在柴达木盆地的心脏位置。青藏铁路和敦格(敦煌至格尔木)公路,犹如两条巨龙,横跨在察尔汗盐湖的南北两侧。
  察尔汗盐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盐湖之一,它的富足令人惊讶——盐湖东西长160多公里,南北宽40公里,盐层最厚处有20米,据称湖中储藏着500亿吨以上的氯化钠,可供全世界的人食用1000年。
  察尔汗盐湖距格尔木只有66公里,几千万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壳运动使青藏高原这块地面抬起,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原,结果海水留在了一些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察尔汗盐湖就是其中的一个。
  察尔汗是蒙古语“盐的世界”之意。由于盐湖地处戈壁瀚海,这里气候炎热干燥,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不及蒸发量的百分之一,一切绿色植物均难以生长。长期风吹日晒,湖内形成了高浓度的卤水,逐渐结晶成了盐粒,湖面板结成了厚厚的盐盖,异常坚硬。
  这里的盐形状奇特,超乎普通人知识范畴内的想象,它们有的像珍珠和宝石花,也有的像宝塔、星斗,除了白色,还有红、青、蓝、黑。由此不同,所以它们的名字也多成珍珠盐、玻璃盐、珊瑚盐、水井盐、雪花盐、粉条盐、蘑菇盐等等。这些神奇的盐花,是盐湖中盐结晶时形成的美丽形状的结晶体称谓,是卤水在结晶过程中因浓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成份差异等原因而形成的。
  举世闻名的“万丈盐桥”建造在盐湖之上。所谓桥,其实是用盐在察尔汗盐湖湖面上铺成的一条长32公里的公路。虽然外国专家曾得出“盐含量超过40%的地区不能修筑公路”的结论,但是干旱的气候让万丈盐桥成为了真实的存在。从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段和青藏铁路的一段,均由此经过。湖面上车水马龙,湖面下碧波荡漾,公路路面平整光滑,与柏油马路无两样,即使路面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随后凝结即可填平。只要不下雨,盐路的维护成本,显然更具优势。
  青藏铁路也是从这里,穿越察尔汗盐湖呼啸而过的。铁路“盐桥”,与“万丈盐桥”相互辉映,并驾齐驱,颇为壮观。盐湖铁路桥比公路“盐桥”更长,并且这座铁路“盐桥”也许更具备了“桥”的特征——拥有两座“桥头堡”:达布逊火车站和察尔汗火车站,两边蜿蜒而去的路轨自然形成了“引桥”。
  如今,在宽阔平坦的万丈盐桥上不但可以欣赏到两边的湖光山色相映、倒影婆娑的美景,领略盐桥的独特魅力,还能一睹公路铁路并行的壮观场面。
  
  从昆仑山到三江源
  “有昆仑山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这是美国火车旅行家保罗.泰鲁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游历中国》一书中所断言的。如今青藏铁路通车已经第五个年头了,不仅让保罗的断言落空,也向世界不断地见证着这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天路。
  可以这样说,昆仑山是青藏线上的一个分水岭。火车沿着青藏铁路离开格尔木翻过昆仑山口,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走入青藏高原。一进入昆仑山地区,就能感受到明显的变化:坡度不断加大,海拔迅速升高,空气开始稀薄,南北两边是连绵起伏的昆仑山主脉,雪山突兀林立,高寒草甸广袤无边……青藏线上的风景是沧桑、壮阔而厚重的,正是这极端的高原环境,成就了独特的美景。
  昆仑山自古以来称为是中华龙脉的发源地,在历史上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昆元派(昆仑派)的道场所在地。相传昆仑山的仙主是西王母,与玉皇大帝约会的瑶池,也在这座大山里。这是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长2500公里,平均海拔5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
  作为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山把青海一分为二,一半是柴达木盆地荒漠般的干旱区,另一半就是巍峨壮阔青藏高原。
  
  纳赤台
  赤纳台作为进入昆仑山的第一站,其“昆仑第一泉”位于格尔木西南约90公里处的青藏公路边,与青藏铁路隔河相望。泉池的四周,由精美的花岗岩石板堆砌而成,中央一股清泉从池底喷涌而出,像一朵盛开的莲花。由于泉水位于海拔3540米的高寒地带,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却从不会封冻,故成称为不冻泉。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水温常年恒定为20℃。这里的泉水冷洌甘甜,取之不尽,因而被视为昆仑奇景。传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一行人路过此地,精疲力竭,却发现附近无水,人畜之好忍住干渴过夜。当次日早上醒来时,人们发现供放佛像的地方竟然冒出了一眼晶莹的泉水,原来是释迦摩尼佛把山中泉水压了出来,以普度众生。
  青藏铁路就是从这里穿越昆仑山一路南去。
  
  玉珠峰
  过了赤纳台就是玉珠峰站,这也是青藏铁路第一个观光车站。在这里,青藏铁路沿着“玉珠峰”和“玉虚峰”在内的15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自东向西的延伸开来。沿线是终年不化的冰川和积雪,远眺犹如一条腾飞的洁白的巨龙。在站台就可以看见被称为“可可赛极门”峰的玉珠峰——“可可赛极门”是蒙语,意为“美丽而危险的少女”。 玉珠峰主峰海拔6178米,是昆仑山东段最高峰。与玉珠峰相距仅20多公里就是海拔6500多米的道家圣地“玉虚峰”。途经这里,车外是一片辽阔、广袤的高地草原,在座座晶莹耀眼的冰峰之下,草甸中静卧着块块如白色湖泊的不化积雪,昆仑六月雪,正是描写的这里。毛泽东在《念奴娇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课教学应着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具体而言,一是合理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巧妙运用游戏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采用激趣记录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由此,让一年级学生喜欢上科学课。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年龄特点;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对新事物特
4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西藏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等旅游景点的国内外游客明显增多。  眼下,作为旅游“晴雨表”的大昭寺游人渐多。整条八廓街人群熙攘,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布达拉宫脚下的旅行社也有不少前来咨询的游客。  为吸引游客,西藏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了林芝赏桃花、日喀则观珠穆朗玛峰等特色路线,游客不仅能畅游湖光山色,还能探访当地民居,品尝特色藏式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  “果”意为“转圈”,“望果节”  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  是西藏农区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白日”意为吉祥福德山之意。以此为名的白日村地处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松赞干布陵墓向南走约2千米处,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白日寺脚下,平均海拔3690米左右。8月的白日村,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日村望果节就要开始了。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果”意为“转圈”,
东海之滨,碧波荡漾。2020年7月6日,在宁波某军港码头,东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官兵整齐列队,举行海军“鄱阳湖”舰退役仪式,正式向光荣服役40余年的“老兵”告别。  海军“鄱阳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首舰,1976年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1979年12月16日正式服役,舷号“X615”,历经多次转隶、更名。2002年6月1日,被命名为“鄱阳湖”舰,舷号“882”。先后荣立
巴艾涌距杂多县城约70公里,出县城往东南沿澜沧江顺流而下,一半的路尚是简易公路,越野车大约需1个半小时。  车过昂赛乡,走上了通行不到两年还算得是路的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人在车中,如新娘乘轿一般,虽颠簸如波浪,但心中的那份甜蜜却愈来愈浓,十几分钟过后,巴艾涌的美就如同想象中的新娘一般,徐徐的揭开了面纱。  也许是养在深闺时间太长,长的都不知有多少年头,既然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我就极
日前,由西藏多派唐卡创始人年叙· 多吉顿珠和噶赤派唐卡传承人丁噶共同创作的唐卡《五方度母》在拉萨以168万成交,创西藏唐卡交易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唐卡是西藏的文化名片,自2006年以来,唐卡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唐卡作为藏文化的符号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在艺术品市场走俏。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吉顿珠介绍,多派历时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嘎赤
2013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了一个向我学摄影的小徒弟叫王梓岳,他跟我去了西藏,在拉萨绐他过了11岁的生日,他随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东到西沿喜马拉雅山脉走了一趟,风餐露宿、高山缺氧自不在话下!他克服了以前的娇气,吃苦耐劳,用一颗童心观察自然并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今年六月,中国华侨摄影协、德国《GEO》杂志社、雅昌影艺联合在798映画廊为他举办了摄影展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从阿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健康生存的技能,掌握了颇具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得以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藏医:自然为药,内外兼治  藏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传统藏医生在教孩子们辨认黄牡丹等特色藏药材。(供图/奇正藏药)  “雪域人间出现的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第一种药物,为白开水;第一位病人,叫希布;第一位医生,叫仓巴。”希布,实际上就是
是用手机。只要你来到西藏,按动快门,留下记忆。  就请加入我们的“光影客栈”,和我们分享您拍摄时的心情。发送有趣的照片    虽已是春天,天湖纳木错却仍是满湖冰封,大块大块的冰雪被水浪冲击,挺立岸边,冰块形态婀娜多姿,充满了大自然的想象力。
D1拉萨-羊湖-浪卡子-江孜-日喀则-萨迦  聂唐大佛、岗巴拉山口、羊湖、桑丁寺、卡若拉冰川、白居寺、夏鲁寺、扎什伦布寺  聂唐大佛 3650m  离开拉萨11km处,路的右侧一块岩壁上能看到巨大的浮雕彩绘释迦牟尼佛像倒映在水边,这就是聂唐大佛。大佛刻于何时,并无题记可考。传说元代帝师八思巴带着皇帝赠送的佛像唐卡回后藏,途经聂唐时,唐卡中的佛像开口说话,表示愿意留在此地,于是被刻在了石壁之上。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