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冰封纳木错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yao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用手机。只要你来到西藏,按动快门,留下记忆。
  就请加入我们的“光影客栈”,和我们分享您拍摄时的心情。发送有趣的照片
  
  虽已是春天,天湖纳木错却仍是满湖冰封,大块大块的冰雪被水浪冲击,挺立岸边,冰块形态婀娜多姿,充满了大自然的想象力。
其他文献
樟木的鸟种跟南亚鸟种有重叠,独特的气候和地貌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这座遥远的山沟就是一座自然博物馆,更是多少人心中魂牵梦萦的胜地。  时间如白马过隙,转眼已经是在西藏工作生活的第八个年头,这些年我是如此充实地拥抱着青藏高原,尽情地享受着人与自然在这片土地和谐地同生共长。在这片净土能遇见那么多美丽的生灵,每一次遇见都是最美好的邂逅,那一个个飞羽瞬间注定是我西藏生活最美的注脚。  成为“鸟人”之前,鸟也
德达·久美林巴(1721~1798)是藏传佛教宁玛巴著名学者、佛学家和文物鉴赏家。此文译自久美林巴文集第四章《宝石鉴定》第三节《造像鉴定的渊源分类及特点考略》,系作者云游西藏各地寺庙和观察佛教文物的基础上,依据长期积累的实践经验撰写而成,对今天佛像鉴别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汉地造像 汉地造像分为旧期汉地造像和新期汉地造像。旧期造像出现在唐代,其材质为紫色合金,像体造型肌肤丰满,鼻梁扁平,嘴唇凸出
【摘 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科学课教学应着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呵护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具体而言,一是合理创设导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巧妙运用游戏活动,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采用激趣记录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探究,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由此,让一年级学生喜欢上科学课。  【关键词】一年级科学;年龄特点;学习兴趣  一年级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旺盛,对新事物特
4月上旬,随着天气转暖,西藏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等旅游景点的国内外游客明显增多。  眼下,作为旅游“晴雨表”的大昭寺游人渐多。整条八廓街人群熙攘,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布达拉宫脚下的旅行社也有不少前来咨询的游客。  为吸引游客,西藏各大旅行社纷纷推出了林芝赏桃花、日喀则观珠穆朗玛峰等特色路线,游客不仅能畅游湖光山色,还能探访当地民居,品尝特色藏式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  “果”意为“转圈”,“望果节”  意即绕着丰收在望的庄稼转圈,  是西藏农区预祝农业丰收的节日。    白日”意为吉祥福德山之意。以此为名的白日村地处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松赞干布陵墓向南走约2千米处,宁玛派三大主寺之一白日寺脚下,平均海拔3690米左右。8月的白日村,一年一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日村望果节就要开始了。  “望”指庄稼,当地叫“望卡”;“果”意为“转圈”,
东海之滨,碧波荡漾。2020年7月6日,在宁波某军港码头,东部战区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官兵整齐列队,举行海军“鄱阳湖”舰退役仪式,正式向光荣服役40余年的“老兵”告别。  海军“鄱阳湖”舰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型远洋综合补给舰首舰,1976年在大连红旗造船厂建造,1979年12月16日正式服役,舷号“X615”,历经多次转隶、更名。2002年6月1日,被命名为“鄱阳湖”舰,舷号“882”。先后荣立
巴艾涌距杂多县城约70公里,出县城往东南沿澜沧江顺流而下,一半的路尚是简易公路,越野车大约需1个半小时。  车过昂赛乡,走上了通行不到两年还算得是路的路,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忽上忽下,人在车中,如新娘乘轿一般,虽颠簸如波浪,但心中的那份甜蜜却愈来愈浓,十几分钟过后,巴艾涌的美就如同想象中的新娘一般,徐徐的揭开了面纱。  也许是养在深闺时间太长,长的都不知有多少年头,既然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我就极
日前,由西藏多派唐卡创始人年叙· 多吉顿珠和噶赤派唐卡传承人丁噶共同创作的唐卡《五方度母》在拉萨以168万成交,创西藏唐卡交易历史新高。  众所周知,唐卡是西藏的文化名片,自2006年以来,唐卡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唐卡作为藏文化的符号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并在艺术品市场走俏。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拉萨岗地经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多吉顿珠介绍,多派历时十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嘎赤
2013年6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收了一个向我学摄影的小徒弟叫王梓岳,他跟我去了西藏,在拉萨绐他过了11岁的生日,他随我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从东到西沿喜马拉雅山脉走了一趟,风餐露宿、高山缺氧自不在话下!他克服了以前的娇气,吃苦耐劳,用一颗童心观察自然并拍了很多精彩的照片。今年六月,中国华侨摄影协、德国《GEO》杂志社、雅昌影艺联合在798映画廊为他举办了摄影展览,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为他出版了《从阿
分布于青藏高原的古老民族——藏族,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努力探索健康生存的技能,掌握了颇具特色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从而得以顽强地生活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藏医:自然为药,内外兼治  藏区至今仍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传统藏医生在教孩子们辨认黄牡丹等特色藏药材。(供图/奇正藏药)  “雪域人间出现的第一种疾病,是消化不良;第一种药物,为白开水;第一位病人,叫希布;第一位医生,叫仓巴。”希布,实际上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