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与2013年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对比研究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har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对2010年和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上报教育部的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分析,发现2013年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在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肺活量等测试指标较2010年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肥胖率和近视率有所上升。
  关键词 西安 中学生 体质健康
  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的综合素质决定社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国民体质的状况是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的体质又在整个国民体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学6年是学生生长发育波动最大、施加体育因素影响最重要的阶段,所以本文的研究着眼于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2010年和2013年陕西省西安市上报教育部的参与体质健康测试的中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充分说明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依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主要进行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生理机能(肺活量、台阶试验)、体能素质(引体向上、立定跳远、50m跑、1000m跑/800m跑、立位体前屈、1min仰卧起坐、握力)三个方面共12个指标的测试成绩。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对有关研究体质的专家进行访谈,主要听取专家对本研究的内容设计、价值意义与研究中的操作原则等方面的意见,并对本研究思路给予指导;2.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需要,利用从中国知网下载有关体质健康测试方面的资料,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数理统计法。数据处理由Excel2007和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了常规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一)身体形态发育水平呈现增长趋势
  调研结果显示,西安市城乡中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等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例如:与2010年相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12-18岁年龄组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05、0.46、0.75、0.72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长0.65、0.50、1.02、1.11千克,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31、0.34、1.13、0.64厘米。
  (二)肺活量水平上升明显
  调研结果显示,反映人体生理机能水平的重要指标—肺活量,在连续20年下降的情况下,出现上升拐点。例如,与2013年相比,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1218岁年龄组分别平均提高33、41、57、53毫升。
  (三)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调研结果显示,12-18岁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持续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与2010年相比,有了不同程度提高。
  1.力量素质(握力)继续提高。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12-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的握力分别平均提高0.53、0.21、0.55、0.13千克。
  2.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出现好转。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反映身体柔韧度的坐位体前屈成绩有所提高,12-18岁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分别平均增长0.32、0.11、0.27厘米。城市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与2010年基本持平。
  3.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调研结果显示,与2010年相比,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成绩有所提高,12-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分别平均增长0.32、0.54、0.33厘米。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与2010年基本持平。
  三、西安市中学生体质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
  调研结果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仍然居高不下。13-15岁初中生为69.44%(其中城市为77.12%,农村为55.53%),比2010年增加1.37个百分点;16-18岁高中生为80.13%(其中城市为84.15%,农村为76.52%),比2010年增加1.58个百分点。
  (二)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12-18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5.53%、6.64%、8.41%、4.83%,比2010年分别增加0.54、0.31、1.52、0.94个百分点;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6.36%、10.42%、11.51%、9.74%,比2013年分别增加0.46、0.52、0.93、1.32个百分点。
  四、建议
  (一)更新教学内容
  为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差异与不同体育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应该在三级课程管理的基础上,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体育教师应该积极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 孙全洪,常德胜,曹雅琴.陕西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J].武魂.2004.27(10):1372-1374.
  [2] 汪巧琴.北京海淀区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武当文化具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将儒、道、释三种理念进行融合,这也是武当文化鲜明的特点,对后代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武当文化所蕴含的精神进行研究,并明确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 武当武术 文化 精神  文化是最基本的精神表现,以思想基础来激发人们的动力,推动社会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蒙古族健身操和安代健身操的运动文化进行课探究。主要结论:蒙古族健身操是对安代健身操的继承和发展,不仅继承了传统安代健身操的民族特色,同时紧密与时代潮流融合,是内蒙古地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具有时代性与普及性,促进了蒙古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对外交流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85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篇文章笔者通过选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以及访谈法对当前的陈氏太极拳做了调查,以理论为核心。先研究了什么事太极拳额陈氏太极拳,在此基础之上对陈氏的太极拳进行了风格特点的分析,包括其原理和技术特点,进而帮助中老年人进行长期练习陈氏太极拳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 陈氏太极 特征 习练方
中图分类号:G85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武术散打运动是一项运动员比较容易受伤的项目,为了解武术散打运动中运动员损伤情况,本文在参考文献基础上,对武术散打运动容易导致的操作部位、操作原因及预防和康复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散打教练员和运动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武术散打 损伤 预防 康复  一、散打导致的损伤部位分析  由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蓬勃发展,高校在校师生人数不断增长,大学教育也渐渐的从“精英化”向“平民化”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校园安全管理诸多问题日益凸显,校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众所周知,我国辽宁地区是国家发展建设的主要地区,辽宁人口数量众多,经过历史变迁,形成了较强的体育能力和体育精神。一些体育运动与民俗活动积极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并且将它们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以使其得到弘扬和传播。这些体育运动形式和活动是长期积淀而成的优秀文化,具有继承性和传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高校体育环境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成因,并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情况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体育环境 体育行为 终身体育  一、研究方法  以鄂西少数民族地区3所高校非体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层次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重庆市高校排球课体育教师胜任力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重庆市高校排球课体育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涉及7个维度:理论知识、运动技能、 教学能力、学生表现、学习能力、个人性格、科研水平。最终结果与实际吻合,运用的模糊数学构建的重庆市高校排球课胜任力模型具有参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终身体育的产生标志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证明了终身体育对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同时也说明社会的发展需要终身体育。  关键词 大学生 终身体育  终身体育主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愿自主地参加适合于自己的体育运动,通过科学锻炼,充分掌握技能,提高身体素质以及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在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分析互联网产业与体育粉丝的发展与相互影响。论述了体育粉丝对于加快促进互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体育网络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指出目前我国互联网与体育粉丝发展中存在的同步发展失衡与体育粉丝网络行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互联网 体育粉丝 网络文化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