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中抽象理论给教学带来的困难,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性,通过提高课堂的趣味性,采用对比教学、直观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趣味性对比教学直观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种类繁多,其性能又千变万化,因此课程涉及的术语多,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该课程我校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的,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职校学生而言,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一般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甚至课堂纪律很难控制,同时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作为一位材料老师我们有必要研究学生的兴趣,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机械的、面面俱到的教法,代之以新鲜的,灵活的,引人入胜的教法,努力创设课堂教学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起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师应当把知识与实际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气氛,使抽象形象化,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材料中有很多概念,如载荷、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晶格、淬硬性等,对于这些概念,光用教课书里的概念来解释,有时很难使人理解,若用实例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这三个概念是这样的:这三种原子堆积上的缺陷叫空位;在晶格的某些空隙处出现多余的原子或挤入外来原子的缺陷叫做间隙原子;异类原子占据晶格的结点位置的缺陷称为置代原子。只是对概念复述几遍,也许学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不够透彻。可以换种方式,随机地拿学生当例子,让概念从学生中延伸出来。例如,有个学生请假,空着座位,那么这就相当与我们的空位,有个插班生进来,没位置,坐在两个同学之间,那么他就是间隙原子,有同学自己的位置不坐,偏坐在别人的位置上,那他就是置代原子。适当时再向德育方向发展,像空位等,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缺席、迟到,做一个有纪律、有责任心的人。使学生纷纷参与讨论,这样就活跃了气氛,把学生引到概念中,引到课堂中,让学生做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本人只做一个引路人,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进而也更能激起學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采用对比教学
在我们材料课中很多时候知识点是相互对应的,这时我们可采用对比教学,既巩固前者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合金钢部分,讲到合金钢我们可以对碳素钢部分的内容进行回顾,比较两者的成分,性能及用途,两者的牌号,这样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清晰地解决问题;讲热处理方法时,退火、正火、回火和淬火,对于它们的加热温度、冷却方法、得到的性能,用于何种钢及他们所处的工序位置,最后一定要有个比较,最好采用图画或表格形式作归纳,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到成功的感觉,增加他们对学科的兴趣。
三、恰当进行直观教学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代教育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教育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材料的教学当然也不能单单在黑板上就能解决。我们应该适当地运用图片、实物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有一定的范围,多媒体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地推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较形象,可以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同时,又能有一个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1)图片展示
例如:在讲按照载荷的作用形式不同分可把载荷分为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弯曲载荷、剪切载荷、扭转载荷。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边解释这些概念边指点学生看上述的各种载荷图。如图1,拉伸载荷,学生实际上一看图就明白,对于一个金属材料两头各给它施加一个相等的力,两者方向相反,教师可适当举几个例子。
(2)三维绘图软件的应用
三维绘图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虚拟建立立体模型,以动态显示,并附以颜色,形象鲜明,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视频播放
总在教室上课,让学生接受纯理论地知识,无法形成具体地观念,并且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会渐渐失去兴趣,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使他们保持对该课程的兴趣,最重要让他们了解热处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对教材中的概念(如热处理是指将固态金属用适当地方式进行加热是、保温、冷却,从而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有更清晰地理解。
2、做实验
实验是我们这门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实验犹如纸上谈兵,提高不了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实验课堂的内容不具有说服力。例如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图,对于这幅图的由来,只有自己通过实验亲身体验过才会深刻地认识到金属材料的本质,少了实验,学生只能知道有这样一幅图,怎么得来的,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缩颈阶段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这些我们教师就无法详细地解释,学生就无法更深地理解。换个环境,到实验室走一遭,动动手,观察观察,分析分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观实习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热处理车间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以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并可在现场讲解热处理的设备,使学生增强对热处理工艺的感性认识。
总之,兴趣是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就越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越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课堂内容,把抽象理论具体化,明显化,用生活和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参与课堂中,吃透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单小君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四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
[2]郑明新主编.工程材料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
[3]丁德全主编.金属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
【关键词】学习兴趣趣味性对比教学直观教学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一门从生产实践中发展起来,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种类繁多,其性能又千变万化,因此课程涉及的术语多,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该课程我校是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的,对于刚从初中升上来的职校学生而言,如果教师不讲究教学方法,学生一般会感到枯燥、乏味,兴趣不高,甚至课堂纪律很难控制,同时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作为一位材料老师我们有必要研究学生的兴趣,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机械的、面面俱到的教法,代之以新鲜的,灵活的,引人入胜的教法,努力创设课堂教学艺术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起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结合平时的教学过程,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 提高课堂趣味性
教师应当把知识与实际生动形象地结合起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气氛,使抽象形象化,才能使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材料中有很多概念,如载荷、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晶格、淬硬性等,对于这些概念,光用教课书里的概念来解释,有时很难使人理解,若用实例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空位、间隙原子和置代原子这三个概念是这样的:这三种原子堆积上的缺陷叫空位;在晶格的某些空隙处出现多余的原子或挤入外来原子的缺陷叫做间隙原子;异类原子占据晶格的结点位置的缺陷称为置代原子。只是对概念复述几遍,也许学生能理解其中的意思,但不够透彻。可以换种方式,随机地拿学生当例子,让概念从学生中延伸出来。例如,有个学生请假,空着座位,那么这就相当与我们的空位,有个插班生进来,没位置,坐在两个同学之间,那么他就是间隙原子,有同学自己的位置不坐,偏坐在别人的位置上,那他就是置代原子。适当时再向德育方向发展,像空位等,可以向学生说明我们不能无缘无故地缺席、迟到,做一个有纪律、有责任心的人。使学生纷纷参与讨论,这样就活跃了气氛,把学生引到概念中,引到课堂中,让学生做课堂中的主体,教师本人只做一个引路人,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进而也更能激起學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理采用对比教学
在我们材料课中很多时候知识点是相互对应的,这时我们可采用对比教学,既巩固前者知识,又对新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例如合金钢部分,讲到合金钢我们可以对碳素钢部分的内容进行回顾,比较两者的成分,性能及用途,两者的牌号,这样遇到实际问题就会清晰地解决问题;讲热处理方法时,退火、正火、回火和淬火,对于它们的加热温度、冷却方法、得到的性能,用于何种钢及他们所处的工序位置,最后一定要有个比较,最好采用图画或表格形式作归纳,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感到成功的感觉,增加他们对学科的兴趣。
三、恰当进行直观教学
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现代教育设备越来越现代化,教育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材料的教学当然也不能单单在黑板上就能解决。我们应该适当地运用图片、实物来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感官认识,从而促进他们对该课程的兴趣。
1、运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有一定的范围,多媒体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地推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较形象,可以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同时,又能有一个非常好的视觉效果,从而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1)图片展示
例如:在讲按照载荷的作用形式不同分可把载荷分为拉伸载荷、压缩载荷、弯曲载荷、剪切载荷、扭转载荷。教师可充分利用图片,边解释这些概念边指点学生看上述的各种载荷图。如图1,拉伸载荷,学生实际上一看图就明白,对于一个金属材料两头各给它施加一个相等的力,两者方向相反,教师可适当举几个例子。
(2)三维绘图软件的应用
三维绘图软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虚拟建立立体模型,以动态显示,并附以颜色,形象鲜明,加强学生对物体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视频播放
总在教室上课,让学生接受纯理论地知识,无法形成具体地观念,并且学生对课堂上的学习气氛也会渐渐失去兴趣,教师适时地组织学生观看视频,使他们保持对该课程的兴趣,最重要让他们了解热处理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从而对教材中的概念(如热处理是指将固态金属用适当地方式进行加热是、保温、冷却,从而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有更清晰地理解。
2、做实验
实验是我们这门课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实验犹如纸上谈兵,提高不了实际运用能力;没有实验课堂的内容不具有说服力。例如低碳钢的力——伸长曲线图,对于这幅图的由来,只有自己通过实验亲身体验过才会深刻地认识到金属材料的本质,少了实验,学生只能知道有这样一幅图,怎么得来的,弹性变形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缩颈阶段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这些我们教师就无法详细地解释,学生就无法更深地理解。换个环境,到实验室走一遭,动动手,观察观察,分析分析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观实习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去热处理车间进行参观实习,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以了解热处理的操作方法,并可在现场讲解热处理的设备,使学生增强对热处理工艺的感性认识。
总之,兴趣是学生的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兴趣浓,求知欲就越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越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是机械专业课程的一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灵活组织课堂内容,把抽象理论具体化,明显化,用生活和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参与课堂中,吃透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单小君编.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第四版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5
[2]郑明新主编.工程材料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
[3]丁德全主编.金属工艺学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