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思考(1)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in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最适时期。在这个时期,要想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出发,对初中数学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就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进行详尽的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多样性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是从初级数学到高级数学中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数学思维逻辑的必经阶段。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教,有定则;教,无定法”,教有定则是说:能让学生通过既定的规则去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而教无定法则是在说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多样化。初中数学就是这样一门具备多样性教学任务与性质的课程,而这种特点恰恰给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授带来了灵活多样的教學指导方式。下面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进行具体的解析。
  一、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来源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现代化的教育方式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说:以学生为课堂知识学习的主体在与课本内容接触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创造性、自主积极性以及独立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的被动灌输得来的,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个人兴趣,以要学知识来做导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对新知识看法的基础上构造适合自己学习体系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只记住教师所讲就可以,还需要用新的思维观点去纠正之前的错误观点,让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辅相成,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1.多样性的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
  数学是一门考察学生逻辑思维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亲身的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只有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去思考才可能真正的学会数学、学好数学。所以,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每一位学生都当做学习的主体,并尊重他们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将教师讲解题目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将教师攻克难点的过程变成由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当做演员真正的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
  2.以学生的内心体验为依据,引导学生领悟数学
  初中数学教材的编制主要是以初中学生的思维逻辑走向、心理规律为基础进行编制的。初中数学的教材特点是过于形式化、整体内容较为抽象,这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作为教师来说,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的这种心态则会使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造成对数学的厌倦。因此,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内心体验,做好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让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去学习数学、思考数学、解析数学。
  3.发现学生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思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去发掘学生中的闪光思维,并鼓励学生去大胆思考、大胆表达。比如,在大多数课堂上,如果某一同学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答案有点出入,老师就会立即叫别的学生回答或者马上就将正确答案说出来。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对学生深入了解数学起不到任何促进作用,还会打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我们现在发散性思维的教学方式大庭相径。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亮点思维的培养,并进行相应的鼓励,让学生在成就感十足的状态下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依据
  初中数学的教学意义就是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基础来进行。下面进行详细的探讨。
  1.数学内容的设置要由容易向高难度上升。
  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教学成果。运用不同的内容情境设置,也会体现出不同思维逻辑。因此,数学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由易到难,一层一层的剥开数学问题的谜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一步一步的培养起来。
  2.提问问题是数学课堂的精髓之处。
  只有进行适度的提问,学生才能真正的做到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师可以有选择的去提问,比如:教师可以先选择较大的问题去提问学生,并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交流互动,将大问题化成小问题,再将小问题一一去解决;再如:教师可以先对问题提出错误的解法,让学生去寻找其中的差错,首先要提问思维水平较低的学生,如果出现思维偏差,教师就要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引导,让他们自己发现自己错在哪里,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3.激发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在我们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保证他们数学思维的活跃性。当学生的思维火花燃起时,我们要积极的去鼓励他们;当学生的思维逻辑不畅通时,我们要慢慢的去启发他们重新建立思维机制;而当学生思维逻辑偏离正确轨道时,我们要积极的去引导;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太过活跃时,我们要适度的去疏导。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教学方式应以培养学生创造潜力为依据
  初中数学是数学学习历程上的过渡性阶段,因此,教学方式的选择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依据。
  1.对学生探索精神的养成
  数学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教师必须抓住课堂机会,对学生进行探索精神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参与活动,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抽象成数学问题,再通过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培养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积极的锻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的养成。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位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习方式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学习指导。以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为原则,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他们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的进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创造更高的条件。其中尤其是对较差学生的鼓励,有些教师对差学生歧视,在课堂上只对优秀的学生提问而忽略差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会使差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反感还激化了学生对教师的厌恶。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提倡的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下,我们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事半功倍,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
  参考文献
  [1]林光,《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经验谈》——期刊论文,科技天地,2010,7.
  [2]杨超,陈玉云,《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3]沈发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谈》——姜堰市兴泰学校,资质文摘2009,2.
其他文献
“作文难”可以说是一个世纪难题,是不同文化层次的人所遇到的共同难题。中学生如此,小学生如此,大学生、甚至教师也如此。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负担,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关键是老师的引导,如何让学生不怕作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  针对学生作文中无内容可写,作文内容空洞,假话、套话较多的现象,必须解决学生作文内容的问题,加强阅读是一个最基础、最
摘 要 伴随特色办学理念的提出,众多农村普通高中都想走艺术特色办学之路,将人才培养的方向落在艺术生身上。其中,艺术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应作为重中之重。文章就围绕通过人文素养的提高来培育艺术生德育素养、依托核心素养的培育来完善艺术生德育素养、立足德育形式的多样化来提高艺术生德育素养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确立其提高艺术生德育素养的有效途径,进而确保艺术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艺术生;德育素养;紧迫性;有效路
摘 要 有效的结尾能引导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中,能及时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能让学生尝到掌握知识的愉悦感,还可以通过引导、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展开,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升华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那么怎样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呢?  关键词 结束技能;结尾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236-01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很重视结尾
自2011年9月起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进行新课程改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将每八人分成一个小组,所以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我采用分小组管理模式,将班级小组文化建设放在班级管理的首要位置。  一、科学组建小组  我们班共56名学生,共分成7个小组。开学初期,利用班会时间让每位同学上台做自我介绍,从中寻找小组长人选。然后根据学生的成绩、性格、男女比例等因素进行分组,小组划分的标准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摘 要 数学文化体现了数学家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必须直面的问题。笔者依托“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教学设计与实施,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部分教学过程设计呈现如下。  关键词 数学文化;问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7-020
摘 要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平时不善于关注生活,不注重对生活进行深入认识和思考,导致作文中内容空洞,所用材料陈腐单调。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强化素材的积累,做到厚积而薄发。  关键词 语文;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9-0235-01  经常有学生抱怨,说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脑袋里空
【摘要】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认识的主体是学生,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认识是不可能有效进行的。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本文通过对课改实践的思考,探讨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互动式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以打造轻负优质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特性策略原则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
摘 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让教师具有“善思”的品质,更好地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本文就此进行了回答。  关键词导引;目标;教具  中图分类号:R247.4,A,N945.11,G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7-0191-01  教师的成长要具有“善思”的品质。多思考教学中的点滴,多做教学实践探究,那么定能更好地引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教师做好学生语文课堂学习
摘 要 手机进校园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作为高科技的存在,手机具有通讯、联络感情、创造财富等功能,广受欢迎。而对于控制力不强、学业负担颇重的高中生来说,我们不得不重视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每所高中学校以及学生父母所头疼的问题,禁止手机的使用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做的是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关键词 高中生;手机;合理使用  中图分类号:A,TN9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摘要】本文通过对大连市一所中学-----鉴开中学高中部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学困生群体对教材,教法,教学模式等方面的理解;出现的问题和造成这些问题的教师层面的原因;反思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师如何提高课堂质量,改进和提高教育实践,引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促进学困生英语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学困生高中英语教学方法反思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困生这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始终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