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eer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花木兰》、《功夫熊猫》这两部融中西元素于一体的三维动画之作,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也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和差异性;尤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上,二者所反映出的迥异差别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花木兰》 《功夫熊猫》 中西文化 碰撞 融合
  
  暑期临近,梦工厂的创作者们再一次开始了全球策略。这一部由派拉蒙电影公司出品,云集杰克·布莱克、达斯汀·霍夫曼、安吉丽娜·茱莉以及包括中国功夫巨星成龙在内的众多大牌明星的倾情加盟(配音),从上映之初,就受到了世界各地影迷的热烈吹捧和喜爱,票房业绩自然相当可观。好莱坞、迪斯尼的三维动画电影已不只一次的向全世界雄辩地证明其高超技术和超强实力,也不只一次的借别人的“鸡”,下自己的“蛋”,利用他国的传统文化或经典故事,“改头换面”抑或整合创新,拍出自己的融合西方文化精神内涵的时尚商业片。相比1998年上映的《花木兰》,今日的《功夫熊猫》在对待中西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更显其善意和成熟,这种诚恳精神不仅是可贵的,而且也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其间仍夹杂着各种不同的、甚至刺耳的声音,包括四川灾区的“抵制门”事件,而这一切面对影片成功的商业运作和独有的影像魅力显得是如此“势单力薄”,中国票房一度节节攀高。我们看到,在世界政治经济的一体化和文化信息资源的便捷化面前,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不可逆转的。也是人力所无法左右的,不管是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思潮,还是出于个人狭隘的私利心。从10年前的《花木兰》,到今天的《功夫熊猫》,二者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皆成绩斐然,对此,在我们肃然起敬之余,更值得深入思考和借鉴学习。
  
  一
  
  如果说《花木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表现还只是停留在浅层的话,它弘扬更多的还是美国精神、西方的价值理念:那么,在《功夫熊猫》中中国元素已经由表及里、由外而内,由对中国印象、外在形式的表达而深入到对传统文化、思想、精神、意境的把握和体现上,即使这种体现带有某种西式理解和模糊意味。
  在影片《花木兰》中,我们看到了众多的“中国制造”:从田园村舍到古殿庙宇,从饮食起居到梳妆打扮,从故事模型到风俗礼仪,都显示着典型的东方特征、中国印象。故事依旧是原来的故事,人物依然为我们所熟知的人物。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建立奇功的经典故事已家喻户晓。为每个中国人所津津乐道。而影片所展现的显然又是另一番景象:木兰不再仅仅是那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相反却多了些热情、开朗、奔放的西方女性性格。从外表、言谈、举止到内在情感、气质完全变了味。尽管影片中亦多处涉及到中国传统的观念、思想,但总体来说,迪斯尼的这部倾力之作,是用了中国文化的“瓶”装了美国文化的“酒”,强势贩卖的依然是典型的美国精神、西方价值理念。
  再看《功夫熊猫》。仅从片名即可看出影片的中国情结和时尚因素。“功夫”一词在众多西方人眼里俨然成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成为对中国概念的最初印象,而熊猫更不必说,国际动物保护基金会的标志就是它,作为中国的国宝,熊猫的形象早已被世界认可了。二者不仅是典型的中国形象的代表(在西方看来),而且早就演变成时尚的文化符号,颇具时尚价值和市场潜力。所以,影片《功夫熊猫》的叫好、叫座。不仅仅是中西元素的充分运用和发挥,还存有多种因素,须待进一步探讨。
  我们发现,影片《功夫熊猫》在上一部《花木兰》的基础上,没有停留在对中华文化的浅层表达上,而是更为坦诚、谦逊、用心良苦地将这一古老东方文明向纵深处挖掘,体现出编者们对人生、生命、生死的充满东方神秘哲学的深层理解,这一点,诚为可贵。即使影片中也不可或缺的体现了美国精神和西方文化,而与前者相比,后一部影片在中西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中所做出的努力,显示出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境界“孜孜以求”地探讨,足以表明后者较前者的某种超越性。如果说《花木兰》所表现的还只是“中国形式”加“美国主题”:那么,影片《功夫熊猫》所展现的就是“中国境界”加“美国精神”。
  
  二
  
  下面,我们具体探讨两部影片中西方元素的运用和体现。
  电影《花木兰》在迪斯尼强有力的叙事手法下显得妙趣横生,松弛相间,虽是中国包装,却时刻渗透出美式风情,洋溢着异国情调。花木兰已不再是中国传统思想“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下贤妻良母的女性典范,而是一个勇于自我抉择生活道路、走出闺房与男人平分秋色的女性形象。西方价值理念的植入,使木兰身上背负了现代女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显示出与现代人更贴近、更真实的特点。而影片中木兰的坚强、英勇、机智、可爱、活泼、聪明、调皮的多重性格,更是以全新形象走入观众心中。更有创意的是在《花木兰2》中,创作者又塑造出一个有着现代婚姻观念的花木兰,不仅自己敢于积极追求真正的爱情,还激励深宫中三位公主打破陈规,寻找她们自己的幸福,从而也就了违背了“婚姻乃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一中国传统。
  在此,我们不难得出,迪斯尼在这部倾注心血、第一次传达与中国文化有关的经典故事中所强调的主题精神——个人主义和女权主义。花木兰独立、勇敢、追求个性解放,在“个人奋斗”的人生轨迹中所表现出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男女平等”意识的强烈认同,以及对个人的自由、幸福、理想的努力追求,都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了西方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
  再来看梦工厂的这部最新力作,影片《功夫熊猫》所讲述的是一个小“人”物,甚至为多数“人”所鄙夷的、毫不起眼的小“人”物而最终成为大“英雄”的故事。这是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电影,同时也映射出梦工厂在三维动画影片中对迪斯尼及整个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颠覆和反叛。如果说迪斯尼类动画电影热衷于对优美、和谐、崇高等传统审美类型的表现和推崇:那么,好莱坞的创作者们则更倾向于对荒诞、解构、颠覆等表现手法的运用和演绎。最典型的莫过于《怪物史莱克》系列。
  而这部影片中,熊猫阿宝不仅是中国某地区一家鸭子面馆的服务生,其家世代以做面为生,而且在我们的主人公一出场就给人以捧腹大笑、忍俊不禁的角色效应。阿宝不仅天生懒惰、好吃、身体臃肿不堪。而且还是个爱幻想、爱做美梦的理想主义者,再加上美国当红影星杰克·布莱克的量身配音,这样一个身材肥胖、爱好幻想、好吃懒做、嘴巴总是喋喋不休的憨态可掬的熊猫形象便在眼前“活”了起来,成为一个让我们喜爱备至的有血有肉的银幕卡通形象。这一点,也正是美式幽默、美式搞笑风格的集中体现。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小“人”物。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足够的幸运成为众人艳羡不已的“龙战士”并得到了“龙卷轴”,再靠自身的机 智和聪慧领悟到了功夫的“至高境界”,从而打败了邪恶势力强大的“太郎”。最终完成以一己之力拯救整个村落的光荣使命。这种小人物成为大英雄拯救世界的套路,已成为好莱坞商业类型片屡试不爽的剧情模式,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同样,此番与中国文化的相融、相生,在东西两种不同文化元素的碰撞与融合中也取得了可喜成绩。
  
  三
  
  接着,我们再看二者在运用、体现中国元素上的相似和差别。
  无论是《花木兰》,还是《功夫熊猫》。作为西方强势文化吸取、引进中华文化在整合创新的基础上,折射、反映西方价值文化理念的同时无不洋溢着中国风情、东方韵味。
  影片《花木兰》中,随处可见中国特色的地质地貌:错落有致的群峰,疏密相生、星罗棋布的农田,呈现出中国南方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接着,我们还发现封建传统文化在影片中的处处可寻:传统婚姻中媒婆的姻缘相牵,长城烽火台狼烟的信息“接力”,街头巷尾的小吃、杂耍,擂台上的打擂比武,以及包括山谷的吊桥、墙壁的挂毯,喜气的红灯笼,红色的护城墙。古色古香的东方建筑,无不浸透出特有的东方风味。而更为难得的,创作者对中国元素的表现更深入了一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花木兰不仅是个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自由的现代女性的缩影,同时也是个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在当时的社会压力下不得不接受媒婆为其安排婚事的东方女性,而当国家面临危难,年迈体弱的父亲要披甲上战场的时候,木兰毅然易性换装,穿上父亲的铠甲走向沙场,承担起男儿的家庭责任和忠君报国的重任,从而最终实现了光宗耀祖、忠君爱国的夙愿。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核心的“忠孝文化”,受到了影片制作者们的一定关注和不同程度的表现。
  相比《花木兰》那扑面而来的水墨风格,《功夫熊猫》在三维的世界中展现出了完全的东方韵味。不管是影片的选材、布景、构思,还是由始至终的富有东方浓郁格调的古典音乐,以及在对中华文化的运用和表现、对于传统思想、哲学精神、东方境界的理解和领悟方面,是前者所无法比拟的,也是足以称道的。
  首先,“功夫”主题和“熊猫”当道,足以使国人倍感亲切,而开篇短暂的二维动画的序幕却有着当年《大闹天宫》的神韵。接着,我们还注意到,影片中无处不在的汉字,传统中国的手推车,四人桥原型的保留。甚至包括鞭炮、针灸、八卦、太极等传统国粹的出现,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对于诸多中文发音也原样保留,如:“shi fu”之“师傅”、“dou fu”之“豆腐”、“wu gui”之“乌龟”、“bing bang”之“冰棒”、“tai lang”之“太郎”等等。而影片《功夫熊猫》中所展现的腥风血雨、快意恩仇、江湖恩怨以及似曾相识的动作设计和场面,无不显示出对于港产功夫片的模拟、翻版和再造。
  其次,在影片中,当乌龟大师为陷入困顿和苦恼的阿宝指点迷津时。所表述的那段谚语译成中文即是: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未可知,今日之日胜现金。模仿“诗仙”李白的那句诗暂且不说,这里,创作者要传达的思想和意味即是“把握现在”。这种思想和人生态度不正是传统儒家所积极提倡“现世”精神的最好表证吗?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卷六)当连活着的事情都没做好,何必去谈论那遥不可及的死呢?孔圣人一直这样谆谆教导我们:做好眼前的事,活在当下。从而把握此时此刻、今时今日,才能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所以,乌龟大师的微言大义正体现出中国儒家所一以贯之的“现世”、“入世”的精神和情怀。
  接着,我们还看到,在乌龟大师与徒弟老鼠师傅告别一段,大师的“仙逝”伴着漫天飞舞的海棠花“羽逝成仙”,这种对生死的理解超乎我们的预期。一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思想关于人的生命就像草木的生长。伴着花开花落生命也生死轮回。花木的凋零也同时预示着生命行将结束而到了人生的尽头:另一方面,暗示着大师的离别不是生命从此消失,而是归属到宇宙自然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这一点与中国古人所倡导的“同自然合一”、“与天地同构”的理想境界何其相似。同时也正是道家尤其庄子哲学中所建构和憧憬的人生至高境界。
  再次,当熊猫爸爸以“面条世家”、“面条血脉”引以为荣,在不经意间说出“那秘之又秘酿造蜜汤的配方就是Noting”从而启发阿宝领悟“龙卷轴”的精义时,所有国人都会为编导的绝妙构思而拍手称快。而这一点正映射出道家哲学所潜心探求的“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境界,并且由此衍生出的“无招胜有招”、“心如止水、乱则不明”的“太极思想”的灵光,以及影片最后片段所展现的“太极功夫”,都极有力地证明了好莱坞在这部影片中对于“中国境界”的理解和关注。
  
  四
  
  从《花木兰》到《功夫熊猫》,相隔十年,虽同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而好莱坞与迪斯尼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上已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与差异,对此,我们看成是一种进步的表现。而另一方面,这种理解和认同也同时证明了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明、深厚人文底蕴、深邃文化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在面临西方强势文化的入侵和挑战时所彰显的文化影响力和民族魅力。
其他文献
没到维多利亚之前,就听说这里有座“布查特花园”,栽种的花草有上百万株,非常漂亮,因而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花园”。一座仅30几万人口的小城中的花园,竟有如此之高的声誉,令我很难想象,于是到达维多利亚的第二天,我便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布查特花园”。  走进花园,我才感到名不虚传,它的美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用叹为观止形容毫不过分。  “布查特花园”,占地22公顷,由新境园、意大利园
[摘要]江苏开放大学(南通校区)与江苏永达电力电信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进行订单培养式的深度合作,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以解决学生在技能培养、专业知识构建、专业实习和毕业就业等问题。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校本开发,形成教学标准,利用课谱化的教学执行设计管理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了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构建了专业课程体系,为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开展提供理论依
[摘要] 动画美术中民族化的造型设计是多元化渗溶的,要符合现代社会流行的审美标准,更要强调人性化和真实性,在造型设计的细节上都需要美术师将传统创作理念融会贯通并大胆的进行创新。  [关键词] 动画美术 民族化 造型设计    在电影诞生的短短一百年间,动画伴随人们走过了动荡而艰难的时代并一如既往地将人们心中的梦想童话变为现实。要使现代的动画作品整体呈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特性。在造型设计的细节上都需要
理光GXR相机是理光公司最新推出的可互换镜头成像组件数码相机系统,它的颠覆性在于将镜头、感光元件和影像处理系统集成在一个镜头成像组件中,因此机身本身不附带感光元件,镜头单元通过排插与机身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机背与感光元件的分离设计,完全改变了数码相机一贯的设计方式,完全颠覆了我们对可换镜头相机的理解。  理光GXR目前拥有两个镜头单元,其中GR LENS A12 50mm1:2.5MACRO镜头单元
「一」  情人节那天,魏蕾又和老公宋宇开起了玩笑:“要不是这个破水杯,我才不会嫁给你这个呆瓜呢!”话虽这么说,可在她的心中,这个水杯比什么都重要,这么多年,不锈钢的杯面仍然一尘不染,洁净如初。注视着水杯,魏蕾的记忆仿佛又回到了十多年前。「二」  那时候,魏蕾正在读大四,同寝的好姐妹姜妍交了个男朋友,是个警校大学生。魏蕾非常羡慕,因为她从小就崇拜警察,做梦都想嫁个警察。姜妍猜到了她的心思,不由得眉毛
高瓦,潘老师,视觉共振设计工作室创始人。作为书籍装帧设计师,夫妻二人低调地完成了大量优秀的设计作品:2008年整体设计奥运会国家礼品《纸上奥运》,2012年设计香港回归十五周年官方纪念画册《香港影像》。《男孩的冒险书》《孩子,挑战》《梁思成图说西方建筑》等均出自他们夫妻之手。但是,他们最优秀的作品是他们的一双可爱的女儿。  我们家的书房,就是我和我先生工作的地方。每天,我们背靠背坐在电脑前做同一本
[摘要]电影《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建构起了对小人物命运的挚切的关注和别样复杂的意绪,以,不同的方式揭示着主人公悲惨的生存本相。道出了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和热爱,完成了对真实人生的深刻展现,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撼人心魄。  [关键词]《长江七号》《三峡好人》真实人生 抒写    《长江七号》和《三峡好人》两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把目光对准下层生活的平民。展示的视角都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对小人物命运的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困难有两个:第一是学生对话题不感兴趣,无从下笔;第二是学生写得不具体、不形象,因而文章显得不生动。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创设贴近生活的话题,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在生活中学习表达,说与写相结合;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之花”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达到立足生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立足生活;写作能力;作文教学  “作文难,作文难,作文
摘要 电影,就是用最认真的态度做出来的最虚假的东西,这种虚假有时跟真的一样。电影是虚像,生活是虚像,人心是虚像,这,就是真相。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悟道 虚像 真实    什么是生活的真相?电影有如生活,其本质是虚幻的。再进一步说。由于各人所处角度不同,人生经历千差万别。处理事情的动机不一样,人们的生活感受是有如天地之不同的。生活存在着多种可能。  在此,一位伟大导演的一部伟大电影——日本导演黑泽
贾秀芳于1999年10月创办哈尔滨市博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秉承“真诚做人,细心做事”的经营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现已发展成集汽车销售、职业教育、医疗康复于一体的民营企业。一路走来,贾秀芳不仅用智慧与汗水做大了企业,更用无私大爱与善行回报了社会。  今年疫情期间,贾秀芳积极响应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倡议,第一时间在公司内成立防疫攻坚小组,分成统筹、物资、运输、保障等分支,由她亲自指挥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