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常规的教学中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笔者通过两次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准备、教学和反思,力争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 反思 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近现代史具有深远影响,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冒险精神以及坚信科学的态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绝好素材。遗憾的是,以前笔者的老师怎么讲,并没有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记住这些史实都费了笔者九牛二虎之力。因此,本人在日后教学时,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总结、思考,并最终解决好这一教学内容。
第一次教学:笔者在交代了新航路的重要性后,用一个表格简单地将这些重要史实呈现出来,让学生分别以时间对照、人物对比、到达地点、产生影响等指标进行比较。当笔者看到学生在认真地看表格,拼命想记住内容时,笔者已意识到这次教学设计失败了。首先,学生不是主动地、积极地探究,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其次,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需要学生去感悟,而学生的学识水平达不到“感悟”的层面。因此,这次教学是失败的。
第二次教学:笔者提前做足功课,先查资料,力图让教学生动起来,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保留上次表格教学的长处。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笔者认为设计妥当后,才开始教授。
课前笔者准备了两颗熟鸡蛋,手绘了三张航海路线图以及一份表格(未填写内容)。同时调整教学心态,让自己不再紧张,而是慢慢轻松起来,并让学生事先预习授课内容。
课上,笔者拿出两颗熟鸡蛋,微笑着对学生说:“在座的各位同学有人能将这两颗鸡蛋小头向下,大头向上竖起来吗?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同学们一愣,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这是历史课,为什么要竖鸡蛋呢?有两个同学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讲台前,摆弄了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笔者微笑着拿起鸡蛋小头向下一磕桌子,蛋壳碎了一点,鸡蛋却站稳了。笔者说:“什么叫创新?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别人想不到或做不到的方式去做好一件事。你们也不要把这个竖鸡蛋的例子看做是老师的创新。实际上,在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在宴会上就是这样把鸡蛋竖起来了,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哥伦布。”“正确。”笔者让一名学生在挂好的空表中人物栏写上“哥伦布”。当学生返回时,教学屏幕上呈现出哥伦布的头像和简介,并提出“有人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不屑一顾,说只要是人,驾着船在大西洋上一直向西航行,也能发现美洲新大陆。这种说法对不对?”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对。”于是笔者进一步加以补充引导,说:“但是在未知前途的情况下,敢这么做的人就是创新,就是探险,所以意大利人哥伦布是历史的缔造者,是英雄。他能在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完成这一伟大的创举,他是欧洲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么,学习他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再来将表格的第一栏补充完整。”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竟轻易地就将表格第一栏的内容正确地填写出来。
接下来讲授1497年葡萄牙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以多媒体呈现)。屏幕上礼花飞溅,一派喜庆,学生们对英雄的崇敬溢于言表,真正接受了一次英雄主义的心灵教育。在讲授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之前,笔者再次甩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大多按地理所学知识说地球是赤道稍鼓、两极略扁的球形。那么古代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呢?方形,我国古代人们就认为如此。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找到通往东方的海路后,地圆说虽被人所知,但又缺乏证据证明,直到1519年西班牙人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可惜他本人并没有完成真正的环球航行,他在菲律宾被杀害了,是他的手下船员帮他完成了最后的航程。
通过无数人像三位航海家一样付出不懈努力,人类的眼界打开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们的壮举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将亚、非、欧、美四大洲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国家带了深重的灾难。
学生在轻松地看图、填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笔者也在激情与轻松中完成了教学。
对比以上两次历史教学的成败得失,笔者意识到: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作为一名称职的历史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紧跟时代步伐。
二、要善于学习。仅靠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更是与真正的人文学科教育相去甚远。因此,历史教师要广泛地阅读资料,力求使课堂生动丰富起来,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历史教师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幻灯片、简易教具都要学着做,只有善学才能善教。
三、要敢于尝试。任何经验的获得都是一种阵痛的裂变。放弃尝试是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障碍。要坚持走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获取自信。只有当一名教师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成为学生的“偶像”时,才能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课堂。
当然,第二次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虎头蛇尾,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导致后半段显得平庸;其次,学生的思维被牵着走,没有得到发散,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我对这两次教学《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的反思。
【关键词】教学 反思 人文精神的培养
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近现代史具有深远影响,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的冒险精神以及坚信科学的态度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绝好素材。遗憾的是,以前笔者的老师怎么讲,并没有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甚至记住这些史实都费了笔者九牛二虎之力。因此,本人在日后教学时,时常提醒自己一定要总结、思考,并最终解决好这一教学内容。
第一次教学:笔者在交代了新航路的重要性后,用一个表格简单地将这些重要史实呈现出来,让学生分别以时间对照、人物对比、到达地点、产生影响等指标进行比较。当笔者看到学生在认真地看表格,拼命想记住内容时,笔者已意识到这次教学设计失败了。首先,学生不是主动地、积极地探究,而只是被动地接受;其次,本课的人文教育目标需要学生去感悟,而学生的学识水平达不到“感悟”的层面。因此,这次教学是失败的。
第二次教学:笔者提前做足功课,先查资料,力图让教学生动起来,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保留上次表格教学的长处。经过了长时间的准备,笔者认为设计妥当后,才开始教授。
课前笔者准备了两颗熟鸡蛋,手绘了三张航海路线图以及一份表格(未填写内容)。同时调整教学心态,让自己不再紧张,而是慢慢轻松起来,并让学生事先预习授课内容。
课上,笔者拿出两颗熟鸡蛋,微笑着对学生说:“在座的各位同学有人能将这两颗鸡蛋小头向下,大头向上竖起来吗?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同学们一愣,脸上的表情仿佛在说:这是历史课,为什么要竖鸡蛋呢?有两个同学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讲台前,摆弄了好几次都以失败告终。笔者微笑着拿起鸡蛋小头向下一磕桌子,蛋壳碎了一点,鸡蛋却站稳了。笔者说:“什么叫创新?一言以蔽之,就是用别人想不到或做不到的方式去做好一件事。你们也不要把这个竖鸡蛋的例子看做是老师的创新。实际上,在15世纪末,一位航海家在宴会上就是这样把鸡蛋竖起来了,也正是在他的带领下人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呢?”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哥伦布。”“正确。”笔者让一名学生在挂好的空表中人物栏写上“哥伦布”。当学生返回时,教学屏幕上呈现出哥伦布的头像和简介,并提出“有人对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不屑一顾,说只要是人,驾着船在大西洋上一直向西航行,也能发现美洲新大陆。这种说法对不对?”的问题。有的学生说:“对。”于是笔者进一步加以补充引导,说:“但是在未知前途的情况下,敢这么做的人就是创新,就是探险,所以意大利人哥伦布是历史的缔造者,是英雄。他能在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完成这一伟大的创举,他是欧洲人民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那么,学习他什么呢(引导学生思考)?现在我们再来将表格的第一栏补充完整。”出乎笔者的意料,学生们竟轻易地就将表格第一栏的内容正确地填写出来。
接下来讲授1497年葡萄牙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到达印度(以多媒体呈现)。屏幕上礼花飞溅,一派喜庆,学生们对英雄的崇敬溢于言表,真正接受了一次英雄主义的心灵教育。在讲授麦哲伦1519年环球航行之前,笔者再次甩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大多按地理所学知识说地球是赤道稍鼓、两极略扁的球形。那么古代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呢?方形,我国古代人们就认为如此。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达伽马找到通往东方的海路后,地圆说虽被人所知,但又缺乏证据证明,直到1519年西班牙人麦哲伦通过环球航行,首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可惜他本人并没有完成真正的环球航行,他在菲律宾被杀害了,是他的手下船员帮他完成了最后的航程。
通过无数人像三位航海家一样付出不懈努力,人类的眼界打开了,一幅新的世界地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他们的壮举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将亚、非、欧、美四大洲联系在一起,加强了各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给亚非拉国家带了深重的灾难。
学生在轻松地看图、填表中完成了学习任务,笔者也在激情与轻松中完成了教学。
对比以上两次历史教学的成败得失,笔者意识到:
一、要善于发现问题。作为一名称职的历史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并紧跟时代步伐。
二、要善于学习。仅靠照本宣科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也不符合新课改的精神,更是与真正的人文学科教育相去甚远。因此,历史教师要广泛地阅读资料,力求使课堂生动丰富起来,为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历史教师要学习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幻灯片、简易教具都要学着做,只有善学才能善教。
三、要敢于尝试。任何经验的获得都是一种阵痛的裂变。放弃尝试是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大障碍。要坚持走教学改革之路,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获取自信。只有当一名教师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成为学生的“偶像”时,才能构建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课堂。
当然,第二次教学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首先是虎头蛇尾,没有对教学内容做进一步的扩展,导致后半段显得平庸;其次,学生的思维被牵着走,没有得到发散,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就是我对这两次教学《新航路的开辟》这一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