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两极融通的习作教学策略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给学生太多的清规戒律,允许打破条条框框,同时倡导学生放胆作文,“我手写我心”。但“减少约束”并非一味放任自流,不予指导,还应“加强平时练笔指导”(这是新课标增加的建议)。前者是鼓励自主,是“放”,利于学生表达,有话可说,有话肯说;后者则是规范表达,是“收”,引导学生有话会说,有话能说,有话善说。这就形成了习作教学看似对立而矛盾的两极。对小学写作教学不能一味地“放”,也不能紧紧地“收”。如何将二者融合一体,为学生打开自主写作之路?笔者认为不失时机地在语文课堂(主要是阅读课堂)鼓励学生写随笔,是实现“放”与“收”两极融通的良策。
  一、驻足课前,随趣而述
  每一堂阅读课都是一个艺术品,就连课前互动都充满了艺术感。而趣味横生的课前互动常常给学生创造一个美丽的表达空间。教师要像捕捉“不曾预约的精彩”一样,抓住每一个值得学生写随笔的课前互动瞬间。比如,《轮椅上的霍金》传递给读者的一个强烈的主旨就是乐观,就是坚强,就是豁达,就是感恩。那么课前怎么互动呢?笔者以“太好了”巧妙地激活了沉淀在学生心底的感恩情愫:
  师:告诉自己能拥有健全的肢体,真的真的——
  生:太好了!
  师:告诉父母,我能拥有你们的爱,真的真的——
  生:太好了!
  师:(亲切注视孩子们)我能认识活泼可爱的你们,太好了!你们呢?
  生:我能在柘荣县实验小学这么好的校园里学习,太好了!今天我以实小为荣,明天实小以我为荣,太好了!
  生:我感谢妈妈把我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能成为我妈妈的孩子,太好了!
  ……
  心情、生活、父母、同学、校园……这些都是学生熟悉而又经常忽略的值得感恩的对象,在一声声“太好了”的召唤中,学生的满足、乐观、感恩的情绪充分流露。这样的课前互动,不是一次真情表达的好时机吗?教师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叙述。一份份随笔中扑面而来的无疑都是自由表达的畅快感的回归。比如,一个学生以感恩的笔触写道:“太好了!实在太好了!我能带着健全的四肢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格外感谢我的妈妈,要不是妈妈的辛苦孕育,怎会有我这个小生命?要不是妈妈含辛茹苦的照料,怎会有这么健康这么快乐的我?我要发自肺腑地说:妈妈,谢谢您!”
  二、琢磨题眼,随惑而发
  不少文章的题眼,值得人们揣摩、深思。而往往就在琢磨与玩味之间,疑惑、好奇随题眼而生,问号不绝,疑窦环生,思维高度运转,文思自然如泉喷涌,就有不吐不快之感。这又是学生随笔抒发的一个好契机。比如,《月光启蒙》这个课题就很值得揣摩。据资料介绍,作家、诗人孙友田为文章起的原题为《月光母亲》,为什么编者改为《月光启蒙》?显然文本中带着质朴的民间文化,正是“我”要深深感激母亲给“我”的文学启蒙。为了唤起孩子们的阅读期待,将目光聚焦“启蒙”,笔者引导孩子在题中读疑:
  生:我想月光不是人,是怎么给“我”启蒙的?
  师:(追问)那么你判断,它写的是什么?
  生:我想文中会不会写月光像妈妈一样教我怎样书写,用明亮的光教我怎么阅读?
  生:我想,会不会是写月光默默吐撒清辉,静静地与世间万物说着悄悄话,给幼小的我智慧的启蒙呢?
  师:到底是谁给我启蒙?难道真是月光给我启蒙?月光是怎么启蒙?真如你猜想的那样吗?快速阅读课文,你会有自我的新发现!
  (等学生读完课文)
  师:现在对“月光启蒙”,你有什么新见解?
  生:(兴奋地)其实是妈妈在月光下为我吟唱童谣,妈妈用童谣、儿歌、童话给我启蒙。
  生:(一扫原先的疑惑)其实,课题中的月光是指妈妈给我启蒙教育的时间在夜晚,妈妈在晚上借着月光,为我吟唱童谣,讲神话故事,把我引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感叹地)一个课题能引发你们这么多的猜想与感受,让我们轻松动笔,随兴书写,完成一次漂亮的随笔好吗?
  ……
  这里,教学者抓住课题“启蒙”的朦胧感与“月光”的美感,让学生猜课文可能写什么,学生的思绪在瞬间飘飞,哪怕与文本叙述方向完全不同,但学生的猜测是那么美妙,于是“一个课题能引发你们这么多的猜想与感受,让我们轻松动笔,随兴书写……”在点燃学生阅读期待的同时,又为他们展开一次自主创作的旅程,回报给教师的也是一份预期的或是不期的精彩。翻阅学生的随笔本,一行行文字像月光一样恬静优美,一个学生这样写:“‘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月光多么美妙啊,总能让人浮想联翩,可从来没想过月光还会启蒙。随着老师一句‘那么你判断,它写的是什么?’同学们各有各的猜测,一时间奇思妙想在教室里飘荡,有的说:‘是月光像妈妈一样用轻柔的手教我怎样书写吧?’有的说……可是,当我们读了课文后,才知道,‘月光启蒙’原来另有含义,哈哈哈,我们都上了老师的当了,不过,每个同学的猜想都很美,对不对?而且因为这些不着边际的猜想,让我们读得更加专心,感谢这美丽的猜想。”
  三、沉浸视听,随情而抒
  好的语文课,尤其是阅读课,常常会营造一种美妙的视听氛围,旨在刺激感官,盘活语境,快乐阅读与表达。只要学生能沉浸其间,视听的美感就如高山流水流淌在学生的心田,他的生命体验之弦便即刻拨响,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随情而抒,就不是不可能了。在《黄河的主人》教学中,笔者为了让学生能够入情入境地感悟黄河,感悟皮筏艇,进而感悟黄河的主人,创设了可感的声像情境:
  师:这就是我们的黄河!(大屏显示:在激情昂扬的《黄河颂》的旋律中,出现滚滚奔腾的黄河。)看着这样的黄河,心情怎样?
  生:(陆续说)心情像黄河一样特别澎湃,特别激动,特别震撼,心惊胆战……
  师:这样的黄河怎能不令人胆战心惊呢!那黄河上小小的羊皮筏子更是牵动了我们的心,看——(大屏显示:一只渺小的羊皮筏子,出没惊涛骇浪里。)   (生瞪大眼睛,嘴张成大大的“O”)
  师:现在,请潜心读读2~5自然段,谁能让我们在你的语言描述中看到牵动人心的羊皮筏子?
  出示:?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摇?摇!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生疾笔抒写)
  动感的画面配上激昂的音乐,强烈震撼学生的听觉与视觉。文本在这样的音像作用下被还原,升华出奇妙的立体感,学生如临其境,一种对羊皮筏子的惊险出没的担心、赞叹,脱口而出。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读着读着,我感觉自己仿佛就是皮筏艇上的一员,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身下的它那么小,那么轻,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还有,“……真让我惊叹,好像一个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然而无论风多大,无论浪多凶,它都奋勇向前!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四、体验情境,随境而叙
  情境,往往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驿站。游历情境,或轻松愉悦,或凝重深沉,学生的心境会随之变换,情感会随之波动,表达的自由度与流畅性也自然会随之增强,课堂随笔便在这样的表达中又一度张扬它的魅力。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了让学生感悟“信任”的力量,笔者创设一个情境:
  师:来,请你在讲台边沿上站好,告诉你,现在你就站在险峻的陡崖边上,你的背后就是深渊,但是你的伙伴正在你的身后用胳膊交叉成“胳膊床”,营救你,你敢向后倒去吗?
  生:(小小的犹豫)敢……敢!
  (闭上眼睛,随后就身体笔直地向后倒下去。伙伴们齐心协力在瞬间把同伴接住。全场一片欢呼。)
  师:在你倒下的一刻心里想的是什么?你们几个同伴站他背后用胳膊交叉成“网”,就在他倒下的瞬间,你们怎么想的?
  生:(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目睹了这短短的几秒钟里发生的一切,有什么感受?
  生:(略)
  师:是啊!信任的力量是伟大的,虽然只有几秒的时间,但在这几秒里,“信任”“勇敢”“信任”“合作”一起涌上你们的心头,感受如此深刻!还等什么,在你的随笔本上留下这震颤心灵的瞬间吧!
  亲历情境者,无论是当局者还是旁观者,他的观察角度是不同的,内心情感体验也是完全不同的。教师预设游戏之前就点拨学生学习课文把时间“拉长”的写作手法,留意整个过程的心境变换和情感波动,就是担心学生忽略自我的内心感受。经历一番“现场”的震撼之后,无需提醒,无需点拨,学生文思泉涌,把当时的观察、感受铺叙开来,短短的几分钟,洋洋洒洒写了一两百字,甚至言犹未尽,课后再续。一个学生这样写:“听了老师的指令,嘉城什么话也没说,全身绷得紧紧的,全场同学都屏住气息注视着他,仿佛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一秒钟过去了,嘉城在犹豫,两秒过去了,嘉城还在犹豫,这时有个轻轻的声音响起:‘放心,有我在,放心!’这是存铭!突然嘉城往后仰,就在他倒下的一刻,我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了!……”诚然,从学生淋漓畅快的表达中,直透一份自由,直透一股率真,直透一脉真情,这就是情境体验的功效!一个情境的成功创设,是一次自我表达的契机,是一个率性随笔的驿站。
  阅读课堂是培养学生“开口能语,提笔能文”的地方。可以说,在阅读课堂上写随笔,是为写作教学另辟一条蹊径。学生在课堂前后所经历的事、所阅读的文章或思考的心路历程、互动的难忘瞬间,是离学生动笔最近区域的最乐于表达也最易于表达的真实内容,教师要善于把握随笔的时机,让学生自由表达,创意表达,那样学生的自主写作将不再遥远。所以,在阅读课堂上,尽量不要把学生那信笔涂鸦的天性束之高阁,要让习作教学的“放”与“收”在课堂随笔中交相融通,兼收并蓄。
  (作者单位:福建省柘荣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名师课堂一直是一线教师关注和学习的焦点。每当我聆听名师课堂之后,我总想“按图索骥”,自己“过把瘾”。可惜事与愿违,实际的教学效果与预想的相距甚远,到底我们应该向名师学些什么呢?  一、留住数学课堂的根  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多位数减法”练习课。华老师以“神奇的495”(即任选三个数组成一个三位数,用最大的数减去最小的数,将所得结果中的三个数字再组成一个最大的数和一个最小的三位数,求出它们的差,重复上
【编者按】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高度重视写字教学。在课标(实验稿)里,仅是在第一学段有提出“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而新课标里每一学段都有这一条。在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增加一段了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要求每一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并规定,(在1-3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改的评价,进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呢?  一、早起步,注重习惯养成  作文自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阅读能力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它有着与之相应的序列
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中的重点,如何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构建一种新的社区发展模式去解决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制后分流人员的就业安置等问题,是对社区工作理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都用一成不变的教学步骤,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必然会让学生乏味、厌学,使课堂沉闷、低效。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年龄,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设计不同形式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使课堂焕发无限生机。以下例举五种不同教学策略,意在抛砖引玉。  策略一:悬念式  《与象共舞》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前4个自然段都是写人与大象的关系密切、和谐相处,最后的第
为适应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与开放化需要,我国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了金融创新活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一方面为银行增加盈利创造了机会,但另一方面创新也加大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
【正】课改以来,各类教学大赛、公开课冲击着我们一线教师的感官,各种先进的新课程理念燃烧着我们教学创新的激情。于是,我们拼命地呼吸着"新课改"的新鲜空气,可是由于对"课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耳鼻喉科日班与夜班护士床旁交接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交接圈",运用品管圈十大步骤,对2017年3~7月入住本科室又符合本院交接班制度中需床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