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mkgsz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说题是近年来考查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新方式,其更为直接地展示了教师在试题剖析、思维导引、解决方式、变式拓展、解题反思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愈来愈受到欢迎. 以高考真题为载体,以典型递推数列通项公式求解为例进行说题.
  [关键词] 说题;思维;思路;规律;数列;构造
  说题活动是高中数学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交流方式,近年来受到教师交流活动或职称评选活动的关注. 那么何为说题?如何说题?说题过程中如何展示教师的问题处理能力呢?如何体现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与水平?这些都是值得教师在说题活动前做充分的了解和尝试,近期笔者以一次自身说题活动的参与,谈谈说题活动对自身的一些启示和思考,旨在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
  [?] 题源
  题: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 1=4an 2,则a12=__________.
  本题是由全国卷改编而来的一道高考试题,是本次说题活动给出的一道基本数列题. 从初步分析来看:本数列问题解决的基本知识在于做差之后等比数列知识的运用,其基本思想在于数列的做差思想、整体思想、构造思想等的运用. 从近年各地省市高考、竞赛试题来看,数列中递推数列通项的求解是一直是热点和难点.
  [?] 说题
  诸如《说题教学的尝试》(作者:李萍)与《说题——让数学课题更精彩》(作者:金秀青)等比较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说题,其目的旨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解决的方向性、知识的整合度以及思维的发散性等等,而本次是以教师说题为主的教学活动,有所不同.
  首先谈谈说题的界定:说题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分析,将问题从审题—分析—解答—小结—提升等过程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语言的口述,在这过程中要求说题者将整个对试题的分析思维过程进行暴露,即“说数学思维”. 说题是近年比较流行、高效的考查教师基本课堂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要求利用教学语言口述探寻解题的思维过程、对问题分析处理的想法以及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挖掘和提升,进一步对教师专业化素养的考查等,其作用是大大方便教师间的交流、节省大量的教学课时、理清教学的思路、提高教学的效率,这样的新型教研活动值得我们做一定的思考与尝试.
  罗增儒教授关于解题教学提出的一些尝试和建议,其指出:解数学题要将陌生的条件、结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数学语言;按照这一想法,笔者类比思考说题正是将此形式进行语言表达的一种态势,即利用教学语言口述探寻解题通路的思维过程以及所采纳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解题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演绎和归纳,因此往往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1. 说题意
  说出试题考查的背景、意图、隐含条件、处理方式、处理技巧等,是说明题意的基本要求. 数列知识板块是高考数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所占分值约15%,小题主要考查数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解答题侧重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列中的运用,诸如:整体思想进行构造、函数思想研究数列性质、数列求和中的倒序相加等思想.
  从本题来看,本题的意图言简意赅:首先从基本处理而言是数列前n项和与通项之间的做差思想,在得到递推数列关系之后,进一步利用整体构造进行处理.对本题的后半阶段处理,我们知道构造类求数列通项是递推数列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问题的处理、解决是站在教师自身的角度而言的,将基本方法进行阐述的同时,要立足于学生思维、考虑问题的角度再进行深思研究.
  2. 说思维
  简述解决试题探索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和心理活动过程,这是说思维的基本要求.一般在指导学生解题思维培养途径上常常使用下面的方法方式:
  (1)运用直觉思维,从类似问题中探索解题途径、渗透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即模式识别策略;
  (2)采用“庖丁解牛”策略,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逐一突破;
  (3)分析综合策略,从条件出发、结论思考,对条件进行顺推、结论进行逆推,寻找问题突破点;
  (4)转化策略,将命题不断进行转化、变换,转化为熟悉的、已知的问题进行突破.
  纵观本题,参加本题说题活动的老师给出了多种不同的解决思路,水平非常了得,但笔者思考:说题活动并非一味提倡一题多解,更要在说题过程中将学生能够解决的方法,其使用这样方法的依据说清楚,还要在探索解题过程中能够使用的解法和构建这些解法的心理机制进行分析,这些更值得教师去关注.
  (2)对an 1=4an-4an-1进行构造,这里的构造借助学生对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整体认知而定,既可以利用等差构造,也可以利用等比构造,相比而言学生往往更喜欢利用等差整体进行构造,但是等比整体的构造更具备解决递推数列的一般性.
  利用等差数列的构造是学生较为熟悉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必须将其讲清楚,学生使用该种方法时的心理机制也可以适当提及.
  教师:令bn=an 1-2an,所以bn=2bn-1,所以{bn}是首项b1=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3. 说思路
  说出本题解决的一般性思路更为重要,针对本题而言,教师要以第二种方法进行问题一般性的思路说明,尽可能进行推广. 针对上述解法二,学生思路一般性的方法是:
  (1)主要思想:整体思想、构造思想、运算中注意如何利用整体性解决问题;
  (2)考虑到数列an 1=pan f(n)这一模型的重要性,开展说题活动的一般性思路说明;
  (3)给出f(n)为一次函数模型、二次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的通用型问题解决指导.
  4. 说规律
  通过数列递推求通项,诸如an 1=pan f(n)模型的一般性规律是利用等比数列的整体性构造解决,笔者概括出一般性的解决方式,并交流心得体会:
  可以用上述一般性的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2an-1 n-2(n≥2),求通项an.
  (2)已知数列{an}满足a1=1,an 1=2an n2,求通项an.
  (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ban-2n=(b-1)Sn,求{an}的通项公式.
  现代意义的解题教学特点:更注重解题的过程、策略以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注重解题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变化中寻求不变才是教师所追求的和学生需掌握的.
  [?] 感受
  在参与本次说题活动中,笔者感受到教师的说题注重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以知识整合能力为主,注重试题讲解以多变多样化为切入点,关注解题过程中数学思想对学生的引导,关注一题多解带来的思维发散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尝试.
  但是通过说题活动笔者也发现,我们有时候在处理说题目标的具体性、适度性和合适性上把握还显不足,甚至有些混乱,在面对一道具体的数学题目时,课程标准中的空话、套话切勿对应于具体题目. 教师更应该关心的是如何将本题所涉及的说题目标进行具体的、合理的叙述,这样比较贴合实际.
  按照本次说题教学得到的一些尝试,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将说题目标进行层层递进式的剖析:
  (1)其一是说题的初级目标,其主要是教师将问题的思路和解决方法进行叙说,将学生可能的解决方案予以呈现,将教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对话交流、问题设置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符合学生解决问题心理机制为前提下的设计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并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尝试.
  (2)其二是说题的中级目标,此时笔者以为,我们在解决说题过程中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方法应该向学生予以呈现,以本文中数列问题为例,教师努力向学生传递的是运用基本数列(等差、等比)解决未知数列模型,即转化思想;利用整体构造进行问题求解,即整体运用思想等,并对比两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鼓励学生思考、认知哪种方法更具备一般性、普遍性,进而将问题教学效益最大化.
  (3)其三是说题的高级目标,笔者对本文中的数列问题进行了一般性的推广,通过自身经验积累、搜集加工、自行编译一些符合数列模型an 1=pan f(n)的递归数列,利用中级目标得到的问题解决方案和思想方法进行更广泛问题的开拓、更发散方向的尝试,真正将说题效应上升到一种“以点及面”的层面上,使得课堂教学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这里要注意把握好归纳与演绎的度,做到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交替运用,同化规律与顺应规律多化循环,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在参与思维中发展能力,在知识、规律的探索和归纳中形成创新意识.
  总之,本次说题活动的尝试给教师专业化素养发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加强高考试题的研究,将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通过说题的教学形式予以展示和交流,这样既发挥了优秀试题的典型性,也大大提高了教师对有价值试题的研究能力,使得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孙维刚教学观:“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笔者想说,正是借用这样的教学观念,使得我们教师站在更高、更系统的舞台来指导教学,让我们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广.
其他文献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使之更加行之有效呢?下文从控制课堂设问的四个维度来阐述提问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四度;有效性  课堂提问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
摘要:近期,笔者有幸听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感觉很有收获,这节课为一节先学后教模式下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授课内容为“等差数列”.本文主要谈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课堂实录;问题本质;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变式教学  近期,笔者有幸听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感觉很有收获,这节课为一节先学后教模式下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其特点是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也进行了认真批改.因此教师了解本节课学生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 如何在课外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来践行新课程理念?本文尝试数学“好题”的“征集—评选—共享”活动模式.  关键词:搭建;培养;活动平台;探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形:某个数学概念,教师已解释多次,但一换环境,学生就难以理解;某个数学公式,教师已推导多次,但略加变形,学生就
摘 要: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道题都有突破口,或明或暗或隐或现.如何及时捕捉到解题的突破口?关键点是什么?这些都是总让我们困惑的问题. 笔者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解题教学;关键点;心得  在平时的教学与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看似平常而又无法诠释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真的无法诠释,而是在没有找到突破口之前的一种暂时的困惑而已. 那么这类问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这就
The march of technology may seem unstoppable, but all things digital may have a way to go before the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bedtime book—the paper one. A new study shows that paper books are better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关于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比如如何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的过程让学生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持续好奇心,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何通过合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改善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关系?而K-W-L教学策略的引入能够非常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以高中数学抛物线
摘 要:本文结合几个案例,通过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对中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提出质疑和思考. 从成功的案例中,笔者吸收到经验,情境就是美味可口的汤,知识要溶入汤中,学生才容易理解、消化、吸收,才容易把知识内化为个性化的东西. 从失败的案例中,笔者汲取到教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中介或工具.  关键词:教学情境;案例;创设    先从一个比喻说起: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
The United Kingdom’s government is thinking about banning all food and drink on public transport. The UK’s plan to ban people eating and drinking on trains and buses is not popular with people. They s
◆Listening Strategies  When you are listening, you might be frustrated2 by your limited understanding. Here are a few courses of action you can take:  ◇Listening often is the most important way to imp
As a baby, we learn to walk not by walking, but by falling. We try to push ourselves up, and then we fall down.  作为一个婴儿的时候,我们不是靠走,而是靠跌倒学会了走路。我们试着爬起来,然而却又摔倒了。  Some might say we fail, over and over 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