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情”所困,为“境”所惑

来源 :数学教学通讯(教师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i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几个案例,通过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对中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提出质疑和思考. 从成功的案例中,笔者吸收到经验,情境就是美味可口的汤,知识要溶入汤中,学生才容易理解、消化、吸收,才容易把知识内化为个性化的东西. 从失败的案例中,笔者汲取到教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中介或工具.
  关键词:教学情境;案例;创设
  
  先从一个比喻说起:如果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 因此,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融入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去探究.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及其思考,先来看两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
  
  案例1:创设实验情境,培养学生感性思维
  笔者在执教《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的情景设计如下: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让大家按这样的步骤进行,①在圆内部任意找一个不同于圆心的点A;②在圆周上30个等分点,分别记为B1,B2,…,B30;③折叠圆纸片,使圆周上的点B1与点A重合,展开纸片后得到一条折痕;④重复上一步骤,使圆周上其余各点与A点重合,得到30条对应的折痕;⑤最后展开纸片,可以发现未被折痕覆盖到的区域正是一个椭圆的形状.
  反思:显然,这样的引入方法比之常规引入法更新颖、更具吸引力,使学生感性地认识椭圆这一几何图形,尤其是通过操作实验,营造了“做”数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智力环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为接下来的探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案例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我们知道,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宛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 其中“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引入问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生动形象、立意巧妙的引入设计能拨动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自觉主动地步入智力振奋状态,充分调动探求新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般地,学生对悬而未知的有趣问题容易产生兴趣,设置问题情境将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如笔者在执教《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一节内容时,设置如下情境:情人节那天,某花店店堂的海报上写到:2枝玫瑰花与3枝康乃馨的价格不少于12元,3枝玫瑰花与2枝康乃馨的价格不多于24元,那么1枝玫瑰花与2枝康乃馨的价格最高为多少?如果你能答对这个问题,你将能获得本花店免费赠送的价值100元的鲜花.
  反思:这里创设的问题情境不但对这节课的内容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而且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去探究的心理.
  通过案例1、2可见,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要靠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情境中开始培养. 课堂是学习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去体会数学的思维方法,体会数学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创设更多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注重“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供攀爬的支架. 课堂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的确值得提倡. 但是,如果创设不当,把情境创设作为知识的点缀,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可能迷失教学的方向. 看看笔者在教学中的两个案例:
  
  案例3:创设逼真情境,尴尬难以言表
  笔者在执教《条形统计图》一节内容时,先介绍给同学:“现有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几个科目,调查我班同学最爱学习的一门学科,请把结果填入统计表,再制成条形统计图.”
  学生1:“老师,那肯定会有一些同学拍马屁,都说喜欢数学,那统计的数据就不公正了.”
  学生2(班长)“老师,不如你回避一下吧!”笔者同意了并走出了教室,等待了好长一段时间.
  班长:“老师您请进,我们统计好了.”
  笔者刚站回到讲台边,准备问统计的结果,又一个学生举手了.
  学生3:“老师,我觉得这个统计已经过时了,因为我们现在学习的科目已经改变了,应该加上音体美、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等课.”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点头附和.
  教师:“行,我支持同学们的想法,那重新统计,请同学们自己动笔将书上的统计科目改一下.”
  学生(众人):“那老师你再回避一下吧!” 教师第二次被学生“赶出”教室.
  反思:这堂课笔者被“赶出”了教室两次,令其尴尬,没有起到预先设计的良好效果,同时也阻碍了教学的正常开展,失去了教学情境创设的价值,不利于知识的有效生成.
  
  案例4:创设喜剧情境,效果事与愿违
  也许是为了追求喜剧效果,令课堂气氛活跃,有时笔者会采取夸张的方法来创设数学课堂情境,但有的学生也许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会使教师尴尬无比. 笔者在上《逆矩阵》一节内容时,故意急匆匆地走进教室,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同学们,几名恐怖分子在我们的学校食堂里埋了一枚定时炸弹,还有30分钟的时间就要爆炸了!我公安部门得到情报,现已截获恐怖分子头子发送密码的两组数据为7,13,39,67;2,3,4,5. 它所对应的应是一组英文字母,但到底是什么字母,如何来排列,必须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逆矩阵才能破解密码,请同学们赶快学习!”板书课题后,学生们果然学得很认真,可是课程上了一大半时,有个调皮学生开起了玩笑:“老师,那枚炸弹到底炸了没有?”学生们及听课的教师哄堂大笑.
  反思:显然,中学生已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像这种故作惊天动地的手法也许会有喜剧效果,但笑后所余下的是不是也“所剩无几”呢?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紧扣课题,不要故弄玄虚,离题太远,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要有利于所研究的课题的解决. 否则,当教师引入情境不当时,常会导致学生曲解,不能达到预设的目的,也会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进行下去,更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甚至偏离教学的方向.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做一个梳理:情境,它就是美味可口的汤. 知识要溶入汤中,学生才容易理解、容易消化、容易吸收,才容易把知识内化为个性化的东西. 当然,你不能绝对化,不能为情境而情境, 情境只是学习的介质或工具.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情境是实施创新教学的条件,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入点,但必须着眼于应用和创新,必须巧妙精当、真切感人,能够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这样设计就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想象力,贴近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 当然,这更需要教师具备“编剧的本领”、“导演的才能”和“演员的素质”,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入境受情. 因此,教师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具有教育学、心理学等各种理论,掌握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才能真正“将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总之,情境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应多积累、多思考,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时刻准备着!
其他文献
I remember her hair, bushy and brown, framing her face, high-lighting her bright eyes. I gazed at her, brow furrowed1 as I struggled to understand why my dad was lying to me.  我记得她的头发,是浓密的棕色,笼着她的脸,突显出
Fijian species planted seeds to grow food three million years before humans. Ants collect and plant seeds, and even protect them from being eaten. The insects will also fertilise1 the seedlings2 to he
A teacher is like spring, 老师就像春天,  Who nurtures new green sprouts, 滋润着新生的小苗,  Encourages and leads them, 在他们困惑的时候,  Whenever they have doubts. 鼓励并引导着他们。  A teacher is lik
在历年的中考中,出现了很多中考状元,难道他们真的是天生的神童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他们肯定有一套好的学习方法来发挥自己的智慧,以下就是“状元们”总结出来了“真知”:  一、地毯式扫荡。  先把该复习的基础知识全面地扫荡一遍。追求的是尽可能全面,不要有遗漏,哪怕是阅读材料或者文字注释。要有蝗虫精神,所向披靡、一处不留。  二、融会贯通。  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把一章章、一节节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找到
摘 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课堂提问使之更加行之有效呢?下文从控制课堂设问的四个维度来阐述提问的艺术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四度;有效性  课堂提问能使人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和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的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
摘要:近期,笔者有幸听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感觉很有收获,这节课为一节先学后教模式下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授课内容为“等差数列”.本文主要谈对这节课的反思与改进.  关键词:课堂实录;问题本质;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变式教学  近期,笔者有幸听了一节区级公开课,感觉很有收获,这节课为一节先学后教模式下的高三数学一轮复习课.其特点是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师也进行了认真批改.因此教师了解本节课学生
摘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生为本”,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感悟知识生成的来龙去脉,培养其自主探究意识. 如何在课外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来践行新课程理念?本文尝试数学“好题”的“征集—评选—共享”活动模式.  关键词:搭建;培养;活动平台;探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常会遭遇这样的情形:某个数学概念,教师已解释多次,但一换环境,学生就难以理解;某个数学公式,教师已推导多次,但略加变形,学生就
摘 要: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道题都有突破口,或明或暗或隐或现.如何及时捕捉到解题的突破口?关键点是什么?这些都是总让我们困惑的问题. 笔者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加以阐述.  关键词:解题教学;关键点;心得  在平时的教学与练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看似平常而又无法诠释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真的无法诠释,而是在没有找到突破口之前的一种暂时的困惑而已. 那么这类问题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这就
The march of technology may seem unstoppable, but all things digital may have a way to go before they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bedtime book—the paper one. A new study shows that paper books are better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上,关于课堂教学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比如如何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师生共同研究和讨论的过程让学生提高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保持持续好奇心,构建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任务?如何通过合适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且改善当前高中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的关系?而K-W-L教学策略的引入能够非常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出发,以高中数学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