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f35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的影响。没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的爱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导致作文能力差,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读书的信心,失去了读书的快乐,真是一件非常可悲的事。因此,要开展课外阅读有效性地训练。
  【关键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能力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7-0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学习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只有海量的阅读才能使学生获取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阅读能力,从整体上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石。然后我们现在的孩子受家庭、社会的影响。没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的爱好,孩子们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导致作文能力差,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成绩。针对这一现状,要开展课外阅读有效性地训练,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入手。
   一、激发学生"乐读"的兴趣
   1.建设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渗透在一切班级活动中,班级文化引导、充实、提高着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过程。班级文化,这种教育不同于课堂教育,它无处不在。因此,我和班级的孩子认真布置着教室里所有的一切,尽量做到让孩子喜闻乐见。让班级中每一块黑板,每一块墙壁会说话。以此来激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
   2.树立榜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内在的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榜样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
   要帮助那些中段孩子养成读书习惯,老师除了做好监督外,更要以自身的榜样影响着孩子。老师要多与孩子们一起阅读书籍。孩子们为了能与老师有"共同语言",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认真读书。这样读书的热情、读书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孩子的读书兴趣被激发了,自然会自由轻松地阅读,徜徉书海,与名人交流,启迪智慧,净化心灵,排解心中的寂寞和苦闷。
   3.好书引导
   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讲述,孩子们被带入了一个个惊险,奇特,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故事中。学生被吸引,就会热情地去阅读,这样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要注意读书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孩子才会对书感兴趣。
   二、提高学生"善读"的能力
   1.阅读材料的选择
   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和掌握了大部分常用汉字,已能读懂短篇和中篇童话故事,注意力比第一学段时更持久,可以独自阅读较长的一段时间。然而,由于孩子的兴趣广泛,思想容易开小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因此,这一阶段教师应多向学生推荐和提供节奏感强,富有变化和趣味的读物。同时随着识字量的增多,阅读能力有了提高,他们逐渐发现阅读是自己的一种享受,喜欢一个人静静地阅读,然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在这一阶段,教师应以学生个体阅读为主,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组织各种读书比赛或故事演讲等,保持学生旺盛的课外阅读兴趣。
   2.阅读方法的指导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因此教给学生一定能够的阅读方法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好读"的习惯
   在现实中,不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效果不尽人意,主要是由于阅读方法不当,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善读书,增强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习惯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做到:一是定量。要按照规定的时间,阅读、熟记规定的学习内容。要阅读的书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要养成选一本就要读完一本的习惯。二是要有恒心。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不能想读就读,不想就好几天不读。三是要做到勤。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把书中的重要句、段做笔记摘录下来,日积月累,坚持不懈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爱读书的习惯。
  课外阅读是孩子们自由学习的一个广阔天地,是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愿每个孩子在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快乐。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鹏柯.《牵手,把孩子引进阅读的殿堂》.《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第5期
其他文献
近些年,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曾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国际贸易现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外贸企业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一些外贸企业纷纷调整发展
新医改政策推出后,国家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外部资本相继进入天津,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为提升公司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对绩效考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3-0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
微小企业贷款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贫困人口和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等提供的一种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微小企业贷款具有额度小、手续简便、无抵押担保(或担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5-02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新课标》也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并还识字教学于精彩。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以下结论:激发孩子
【摘要】多读书,尤其是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本来早已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加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指定了中学生必读的10部中外名著,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