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名著阅读中的指导作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roo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读书,尤其是名著,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古人本来早已有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为了加强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为了提高中学生语文的整体水平,指定了中学生必读的10部中外名著,要求广大中学生阅读。
  【关键词】名著阅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6-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的学生要能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名著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阅读材料。因此,新课标要求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是名著阅读真正落到了实处吗?据我对8年级学生阅读情况的不完全调查,真正能在课外将名著阅读起来的学生仅占学生总数的5%,更不必说"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了。那么,如何让中学生走出课外名著阅读的窘境呢?这是众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把握时机,激发兴趣
   学生读名著,最好是在一个适当的情景下去要求,这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后面的阅读水到渠成。这样的情境可以是学习名著中的一个篇章时,如学习《纸船》,我要求学生吟诵《繁星》、《春水》,去感受伟大的母爱,纯真的童趣与美好的自然;可以是在学完主题相同的某一单元时,如学完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生物篇,要求学生读《昆虫记》,走进那奇妙的昆虫世界;可以是进行相关主题的综合学习时,如在互诉"成长的烦恼"时,要求学生读《童年》、《朝花夕拾》,去学习如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痛苦与磨难;还可以是学相同体裁的课文时,如学《寓言四则》,要求学生读《伊索寓言》,体会寓言的深刻内涵。总之,只要教师有心,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机会,领着学生张开阅读的翅膀。
   二、落实时间,制定计划
   名著的阅读量都较大,而学生的学习任务又相对比较繁重,如果教师不能使学生意识到读名著也是一种学习任务,学生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这样如果其他学习任务较紧,或有更吸引他们的娱乐项目时,学生可能就会将名著搁置在一边,刚刚被激起的兴趣也会随之削弱,乃至丧失殆尽。所以,教师一定要明确读名著就是学习语文的任务之一,必须完成。让学生重视这件事,同时可以少布置甚至不布置其他作业,保证学生有时间去阅读,要求学生每天安排30分钟进行名著阅读。之后要做的事就是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名著,使学生有条理地展开阅读。
   三、随堂提问,表扬加分
   无论哪种学习内容都要及时检查反馈,读名著也是这样。我往往会在学生开始阅读某一名著时,特别安排每节课的第一环节对前一天的主要阅读内容加以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加分,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名著的积极性。提问的时间可长可短,由内容决定。为保障这一步骤的顺利实施,老师可与学生一起阅读,可精读,可浏览,设计出恰当的题目,以准确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做至少有四点的好处:首先防止学生读书时不仔细或不认真,走马观花,起弥补作用;其次,重新回味作品的主要内容,加深巩固学生的阅读印象;第三,用文中的语言复述相关内容,潜移默化中感受典范语言的精妙;最后,为极个别没看书的学生提供了解名著内容的机会。
   四、多种形式,读后总结
   一本名著读完后,一定要进行读后总结。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真正体会出名著的魅力。这样的总结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如:1.片段练习。即选取名著中最精彩的片段,以这一片段为载体,通过相关的阅读题,审视片段中的人物形象、内容、主题等,进而扩展到对整本书的相关方面的认识。如读《水浒传》后,单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片段为例,认识鲁达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理解作品讴歌梁山好汉"替天行道"英雄壮举的主题。2.交流心得。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交流对作品内容、内涵的体会与感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读《名人传》,让学生交流对这些名人的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体魄,而在于他们的心灵和品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名味欣赏。品味名著中的隽美、含蓄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如读《繁星》、《春水》后,要求学生背诵并品析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诗歌,感受优美的诗歌语言。
   总之,语文教师要为中学生的名著阅读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要真心地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耐心地引导。只要老师先重视起来,并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案 ,就一定能让学生把名著阅读真正贯穿在课外阅读之中。
其他文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受益于国家政策鼓励、资金投入、财税优惠等多个方面的扶持,随着科研、生产、开发体系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并稳步保持快速发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38-02   讨论式教学又称课堂讨论,是在教师组织或参与下,学生集体围绕一个中心论题,各抒己见、互相启发、共同讨论、搞清问题、理解并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具有强化记忆、深化理解、启迪思维的作用。通过讨论式教学,能激起学生
近些年,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曾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国际贸易现已风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外贸企业进退维谷的尴尬处境。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一些外贸企业纷纷调整发展
新医改政策推出后,国家对医药流通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外部资本相继进入天津,主要竞争对手之间的市场博弈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为提升公司人员能力水平,加强公司市场竞争力,对绩效考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3-01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语文课堂既要教好学,也要教好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语文教师,应让学生
微小企业贷款是指专向中低收入阶层、贫困人口和以家庭为基础的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等提供的一种额度较小的信贷服务。微小企业贷款具有额度小、手续简便、无抵押担保(或担保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5-02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
郭沫若先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因为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新课标》也着眼于识字改革,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更科学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引下,积极探索省时高效的教学方略,切实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并还识字教学于精彩。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得出以下结论:激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