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意外伤害成影响儿童安全首要因素
11月26日,在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儿童安全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2007年,各类校内外安全事故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数字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24%和13.67%。分析指出,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造成学生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加,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数据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至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0至17岁儿童非疾病性致残的重要原因。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八成学生早餐营养不充分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调查报告。通过对9204名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仅有15.3%的小学生、19.5%的初中生和18.2%的高中生的早餐营养搭配质量为较充足及以上,还有部分中小学生不吃早餐。
调查还发现,很多中小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令人担忧。如35%以上的中小学生一周在外就餐3次以上,在外就餐已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日常膳食的组成部分。专家表示,经常在外就餐会增加脂肪和盐的摄入。此外,初中生和高中生饮用饮料已接近饮水量的两倍,有63.5%的初中生和63.9%的高中生平时在家中也喝碳酸饮料。
(《北京晚报》2008年12月9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五成留守儿童对家人“逆向监护”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历时两年,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个省的400名留守儿童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37%的留守儿童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家庭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在留守女童当中,有47.2%要经常干家务,53.9%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料同样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对家人进行“逆向监护”。
留守儿童群体正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然而,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中对留守儿童负面事件和极端案例的宣传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被打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爱打架”、“小偷小摸”、“缺少家教”等负面印象正在主导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并对留守儿童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81.7%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留守儿童”这个称呼,79.0%的外出务工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认为这一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歧视。
(人民网2008年12月8日)
11月26日,在由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儿童安全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发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6年、2007年,各类校内外安全事故导致中小学生死亡的数字分别比上年下降了9.24%和13.67%。分析指出,溺水和交通事故是造成学生伤亡最多的事故类型。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儿童生活环境中面临的危险因素增加,儿童死于意外伤害的问题日益突出。统计数据表明,与上百种导致儿童死亡的疾病相比,意外伤害已成为我国1至14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因,也是0至17岁儿童非疾病性致残的重要原因。
(《中国教育报》2008年12月3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八成学生早餐营养不充分
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等7城市中小学生饮食行为的调查报告。通过对9204名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发现,仅有15.3%的小学生、19.5%的初中生和18.2%的高中生的早餐营养搭配质量为较充足及以上,还有部分中小学生不吃早餐。
调查还发现,很多中小学生的饮食消费行为令人担忧。如35%以上的中小学生一周在外就餐3次以上,在外就餐已是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日常膳食的组成部分。专家表示,经常在外就餐会增加脂肪和盐的摄入。此外,初中生和高中生饮用饮料已接近饮水量的两倍,有63.5%的初中生和63.9%的高中生平时在家中也喝碳酸饮料。
(《北京晚报》2008年12月9日)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五成留守儿童对家人“逆向监护”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历时两年,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输出最为集中的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五个省的400名留守儿童及其他相关群体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间“亲情陌生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留守儿童普遍感觉孤独无助,心理压力增加,37%的留守儿童经常不想跟任何人说话,30%的留守儿童经常感到孤独,家庭关爱的不足对留守儿童性格的发展和人生观的养成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在留守女童当中,有47.2%要经常干家务,53.9%要经常或者不时地照料同样留守在家的爷爷奶奶或其他监护人,对家人进行“逆向监护”。
留守儿童群体正在得到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然而,社会舆论和媒体报道中对留守儿童负面事件和极端案例的宣传使得留守儿童群体被打上了“问题儿童”的标签——“爱打架”、“小偷小摸”、“缺少家教”等负面印象正在主导社会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并对留守儿童形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81.7%的留守儿童表示不喜欢“留守儿童”这个称呼,79.0%的外出务工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称为“留守儿童”,认为这一称呼带有一定的贬义和歧视。
(人民网2008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