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升格训练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潮《幽梦影》“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是倾听自然、享受生活的情趣,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触发了多少文人的华彩心灵,又有了多少传世之作的诞生。
  《触动心灵的声音》这一作文题,规定了要求学生能选择自然生活中的某一声音进行描摹,并将由之触发的心灵感受作必要的描述。
  一、通过写作训练,明确学生写作存在不足
  1.没有抓住写作重点。文题决定了写作的重点是“声音”,因此要展开对“声音”的描摹。
  2.学生将“声音”狭窄地等同于“话语”,立意方面打不开思路,选材也大部分集中在写亲人的一两句话。
  3.不会描摹声音,没有掌握相关技巧。
  二、基于以上问题,补充介绍描写声音的经典语段
  如刘鹗《老残游记》: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从这些语段让学生了解,这一文题目对声音描摹的重要及对细节描摹可达到的惊人效果,在自己的记叙文中若能出现这样的语段,必是亮点和增分点,找准方向,抓住记叙文升格训练的突破口。
  三、展示学生佳作片段,总结声音描摹的角度和技法
  佳作片段1:第一次认识你,是从风中听到一首曲子《湘妃竹》开始的。整首曲子旋律如行云流水素淡柔婉,韵味非常别致。当曲子缓缓铺展,我只觉得雨后放晴,洞庭湖就在眼前,湖泊旁湘妃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你独有的声音如雨滴般敲打在绿色香妃竹页上,触动了我的心灵。(比喻、联想诗句)
  佳作片段2:滴答、滴答。这声音落在我的心田里,润了芳菲。这声音如鸣佩环,听着就好像有汩汩清泉迫不及待的往外冒。(拟声词、心理感受、比喻)
  佳作片段3:雨是音乐界的多面手。钢琴、鼓,各种乐器都十分精通,不信你听,雨落在草地里,沙沙,落在树叶上,啪啪,敲在垃圾桶上,咚咚,若是有条河就更不得了了,落入河中,一时间各类声响同时发出,犹如一支乐队演奏着人间少有的美曲。(多角度、多落点,比喻,拟声词)
  由佳作片段的赏析和反思,不难得出声音描摹的技法和角度:比喻、多感官结合、联想想象、引用诗句、用词等,加之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定能在此有所提升。
  四、作文升格训练,实践技法提升能力
  基于存在文体设定升格训练目标,加之声音描摹技法的掌握,要求学生对学案上的给定范文和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修改升格。作文课应该是个训练的过程,训练都紧扣对材料的理解和叙述这个中心,不枝不蔓。抓住主要存在问题,进行提纲式和片段写作:
  范文修改佳作片段4(第三节):
  笛声断断续续,连不到一起,时间参杂着一些嘶哑的声音,有时节奏太快,有时又拖沓散焕,有时甚至直接从一段跳到另一段,这不像曲子的曲子,让人想起公鸭的声音——虽然,它们的音色是那么不同,却一样惹人厌烦心乱。
  佳作片段5(第九段):
  只听得深深夜色中有清幽的声音缓缓流泻出来,融进了柔和的月光中,竟是名曲《梅花落》。整首曲子都不急不缓,如故事缓缓道来。前段干脆清亮,随后笛声趋于悠长,婉转如涓涓细流淌过,最后的笛声浸满的是悲凉,孤寂,绮叠萦散,飘零流转,声声转,声声叹。
  学生自己作文修改佳作片段6:
  唱的是行云流水的流水版,玉堂春。柔和,婉转,向黛青的丝绸滑过掌心,灵动隽逸,如翠鸟于空中飞舞,百转千回,似弯绕的桂林山水般灵动秀丽,迷死人的唱腔下,是一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精神的不懈追求,对文化的执着。
  佳作片段7:
  手中的木鱼仍从容的发出声声鸣唱,节奏平缓,仿佛没有时间流逝,历史流失,只是永恒觉醒,永久从容,历史的厚重感和无言以说的凝重与沧桑。我默默闭上双眼,木鱼声声撼动着我的心,在空荡的大殿里回荡哒哒作响……这淡定与从容的声响,笑傲红尘的俗情与做作,鄙薄人间的贪欲与执著,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鼻子里嗅进了好闻的檀香,耳边信徒的经忏久久低徊。
  针对存在问题,设定作文升格目标,掌握修改作文时要进行声音描摹的角度和技巧,学生进行实练反思,完成作文的升格训练,让学生在记叙文的写作之路上不再纯靠天赋和苦心彷徨,在升格中完成心灵的升格,增强写作的动力和信心。
  作者通联:江苏沭阳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长久以来,我国语文教学都脱离实际,抓不住现实,使得学生回到过去,却不是现在,这样的现象就会对语文学习的实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有人这样说过:“没有对广阔社会生活的关心,就无法学习好语文。”这不仅仅是一种概念,同時也是对语文教学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一种反思。  一、学生学习生活化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中学教育的趋势就是将技巧、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起来,能够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互融合,学校就不能与生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體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对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如何在这个时候给他们一点有益的指导,应该是每一个高中教师应
一、问题及背景  中学生中盛行一个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文言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有人警告说:现在的文言文教学不是“死于章句”,就是“废于清议”。这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文言文教学的弊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收效甚微。如何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既不“死于章句”,又不“废于清议”呢?笔者从苏教版必修三得《鸿门宴》(节选)阅读课人手,努力去实现文言文教学的高效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它不流于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对学生掌握知识、增强智慧、激活思维、体验情感等方面具有促进作用。这不禁使笔者想起“圣陶杯”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来自我国台湾地区的宋怡慧老师所教的《小城连作》一课。宋老师没有刻意标榜所谓新理念,而是紧扣文本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深入阅读,不着痕迹地对学生学习力的激发,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持续思考与探索。  一、
近年来,课程改革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中学教学增设的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使单一的学科制课程体系得到了突破, 同时也使潜在课程的作用得以重视。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江苏省教材编写组的专家们编写了16种语文选修教材,这成为江苏学子高中三年语文学习阶段的“营养大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着
作为“改革先锋”,路遥以其作品《平凡的世界》鼓舞了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作为省部级高官的女儿,田晓霞善良、大方、热情、敬业。煤炭工人孙少平以自己的热爱劳动、执着,赢得了工友们的尊重,赢得了田晓霞的爱恋,赢得了惠英嫂的体贴,赢得了金秀的追求。田晓霞与孙少平的爱情发展得纯粹、唯美,如梦、如幻。  这着实让世间一切处于困境的青年看到了希望。  然而,一朵乌云飘来,遮蔽了晴朗的天空,田晓霞的意外逝去给
人间情爱本就千缠万绕,再加上波澜诡谲的政治角力,就更加复杂,更何况爱情的双方一为开创大唐盛世的帝王;一为中国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美女。所以这个爱情故事历来为文人墨客所热衷,以此为题材敷演成章,从而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就是白居易的《长恨歌》。  本诗的第一部分(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了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通过多角度描写,渲染杨玉环的美色。尤其脍炙人口的是“回眸一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改以后,古诗文占据的比例增大,这对古诗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大语文老师也应更加重视古诗文教学。中学语文老师应该有更大压力,应正视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題,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而应积极改革传统古诗文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领略古诗文的美丽和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结合平时的古诗文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以下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创作和赏析中的主导地位是文学界的共识。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忽视了这一点,教学实践中经常是:侧重人物、主旨的分析探讨,忽视语言赏析;即使赏析语言,也侧重赏析语言的表达效果,把语言看做通向内容的工具,而忽视了语言本身的魅力。正因为此,揭示优秀文学文本语言富有魅力的原因,并将之转化到学生的创作中去,这是文学教学中一个值得探索的命题。笔者通过《斑纹》一文的教学,进行
“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而且对课外阅读量作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对孩子的学习在许多方面认识有失偏颇,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没用,缺少家庭读书氛围。农村孩子的阅读情况堪忧,如何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近几年来我一直教小学语文,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