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们要把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顾问”、“参与者”、“协作者”,课堂教学中必须“以人为本”,让学生尽可能“活动”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史、悟史、明理。如学生朗读、观赏相关影像资料、表演历史剧、看图说史、绘图大比拼等活动,鲜明、形象、 生动的情景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些活动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自然而然就掌握了相應的历史基础知识,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一些再现历史场景的“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并能引起心灵的震撼,唤醒他们的良知,陶冶他们的情操。总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意义重大,历史教师应该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引向深入。其主要意义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 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
二、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老师就相当于“导演”, 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很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光图表面热闹,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教师应在学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学生本“活动”的“目的”。 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只重形式而轻知识,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既要创新又要主题鲜明,并且要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朗读、记忆等,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等。 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同时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 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学生不可能达到老师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给予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帮助。
四、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而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历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 教师每设计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想到:此活动要使学生记住哪些历史知识?理解哪些历史现象?对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这样也使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中自然体会了张杨二人的强烈的爱国激情,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最终完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和培养。而这种情感和态度的提升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活动设计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得转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 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参与各种“活动”,让学生明白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自己作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历史的主人。
二、有利于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活动”起来,老师就相当于“导演”, 要真正做到“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很多历史课堂因为有了学生朗读、绘图、讲故事、唱歌、历史剧表演等活动,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立意翻新,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但是学生活动不是盲目的,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华而不实”光图表面热闹,历史课堂“活动”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我们要引导学生不能只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动,而是要明确活动的意图,既要保证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又要防止学们偏离主题。教师应在学生“活动”中随时提醒学生本“活动”的“目的”。 因此教师们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只重形式而轻知识,不能因活动而偏离主题和抛弃重点。让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既要创新又要主题鲜明,并且要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三、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历史课堂中“学生活动”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朗读、记忆等,而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与探索,让学生在体验历史中思考、积累和丰富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开拓延伸从而培养学习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心以及团结协作的意识等。 历史课堂中的“活动”不是千篇一律,而是要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的。我们在引导学生活动时要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有序活动,同时不局限于单一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创新。 这样的历史课堂的学生“活动”就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当然学生不可能达到老师的素质和技巧,这就要我们历史教师要做大量的课前工作,给予他们必要的指点和帮助。
四、有利于“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达成过程,而历史课堂中的学生“活动”不能是表面的、肤浅的。历史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要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使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一体化。 教师每设计一个学生活动都应该想到:此活动要使学生记住哪些历史知识?理解哪些历史现象?对这一历史现象有什么样的思考和启示?这样也使学生在表演和观看表演中自然体会了张杨二人的强烈的爱国激情,爱国主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最终完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提升和培养。而这种情感和态度的提升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