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视频的制作心理和受众心理简析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18年,网络短视频热仍在持续,其中尤以土味视频最为火爆。文章选择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土味视频的创作者及其受众进行分析,由受众心理反向探寻其制作手法,以期发掘土味视频风靡背后的心理元素。
  关键词 短视频;文化心理;互联网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128-02
  短视频软件的火爆造就了一大波短视频创作者,他们吸引了大量的粉丝。不同的短視频作者和其粉丝群代表了不同的群体文化心理,这其中尤以土味视频的作者和粉丝最为突出。土味视频最开始是指在农村或乡镇拍摄制作的,演员造型夸张、表演浮夸的,内容尴尬老套的,包括喊麦、社会摇和土味情景剧在内的短视频。后来土味视频的范围逐渐扩展到展现乡村风貌的视频。为什么看上去难登大雅之堂的土味视频会爆红?它背后能反映出什么样的制作心理和受众心理?在这里,笔者选择灵寒子和华农兄弟这两个风格迥异但都人气爆棚的土味视频作者及其受众来做一番分析。
  1 受众心理:城乡文化差异下的群体诉求
  灵寒子是快手上一位拥有71.9万①粉丝的土味视频作者。在他的视频中,他总是以社会青年老大哥的形象出现:头顶染成黄灰色的西瓜皮发型,身穿全套花里胡哨的地摊潮装,脚踩一双豆豆鞋或是赝品AJ,时不时戴着墨镜叼着烟露出纹身,或只身或带着小弟们在最常出现的台球厅里上演着乡镇青年“社会人”的爱恨情仇。他的台词被称为“社会语录”,通常是带着押韵的顺口溜,这其中不难找到喊麦的影子,而其内容却往往带着或多或少的正能量。
  灵寒子的视频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喜欢他的粉丝自然是对其向往倾慕,但对他的视频嗤之以鼻甚至口诛笔伐的受众也不在少数。批评主要认为他的视频太low:土鳖、低端、过于中二、素质不高、令人尴尬、自以为是,更有甚者直言看他的视频就是在看猴戏。奇怪的是,这些明明不喜欢他的观众总是一边骂他一边又看着他的短视频。
  分析灵寒子视频的受众群体,不难解释这种“口嫌体正直”的现象。他的受众主要是两类,一类是与他相似的乡镇青年,另一类则是乡镇以外的常常带着猎奇和揶揄心态的其他受众。乡镇青年认为灵寒子代表了乡镇青年的形象和追求,为灵寒子的走红和身为其代表的群体中的一员感到自豪。事实上,这反映出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背景下许多乡镇青年的价值取向,他们向往这种牛气冲天的“社会”生活:一种看起来嚣张跋扈、弄文能武、黑白通吃、兄弟众多、吸引异性、前呼后拥的“强者”姿态。同样,在主要由城市精英文化占领的大众媒介的影响下,他们也向往城市里发达的物质生活,但这样的媒介传递给乡镇青年的是北上广的繁华和城市生活的光鲜亮丽,他们极力去模仿、去接近,却碍于成长环境、经济能力和教育水平,总是难以融入城市圈子,总是在由城市文化占据主流的传播平台中处于边缘地位,于是他们会有挫败感、自卑感,甚至对城市感到一丝仇视。灵寒子的走红恰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声的机会,乡镇青年终于能在主流视野里展现自己、满足自己的文化诉求。而对戏谑灵寒子的受众而言,土鳖而又自以为是的视频风格加剧了他们自认为自己处于或是更接近城市文化的优越感,急切地想与以灵寒子为代表的土味文化划清界限。然而这类受众越是吐槽、越是揶揄土味视频,就越说明土味文化已经生长到相当大的规模,对所谓的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许多受众认识到了这一点,再加上灵寒子的视频虽然土但价值观导向还算是正确,故他们对其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不再一味地加以批评。
  华农兄弟则是另一风格的土味视频作者。他们本是江西的竹鼠养殖户,最初只是借助网络视频宣传自家养殖的竹鼠,后来内容逐渐扩大到展现乡村的风土人情,开始获得网友的喜爱。他们的视频首发于西瓜视频,后进驻B站(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在3个月的时间里粉丝数达到210万②。他们的视频里除了有萌萌的竹鼠,还有各种乡村动植物、乡村美食、农夫日常等,可谓全景展现了农村生活。
  同样地,去分析华农兄弟的短视频的受众群体,也能发掘其走红背后的受众心态。从指向华农兄弟的网友互动来看,他们的受众群体更多来自城市。与灵寒子不同,华农兄弟的视频没有刻意去标榜、去塑造什么,而是单纯的展现和纪录,像是一个在乡下专心搞养殖的朋友带你四处转,把真实的乡野、山川和溪流展开了、铺平了给你看。这正是现如今的城里人所怀念的童年,也是他们的“根”。城市化让他们远离了曾经的乡村,华农兄弟的视频正好把那些远去的记忆拉了回来,带给他们一种亲切感。而对城市年轻群体而言,甚至是没进过厨房的他们别说是竹鼠,就连花花草草山野溪流可能也不曾接近过,所以华农兄弟的视频就给了他们一种新奇感,打开了一幅不同于城市钢筋水泥灯红酒绿的画卷。可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虽然这些城市受众很喜欢很向往华农兄弟展现的乡村,但若是真让他们去乡村生活,他们是必不愿意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的便捷和安逸,习惯了接受各项服务,习惯了消费者的身份,他们更愿意通过大众媒介去接近乡村的图景,而不是通过实践去接近真正的乡村、去自力更生当一名生产者。城市生活和乡村图景之间仍有明晰的现实界限。
  2 制作心理:互联网思维下的不同营销方式
  就像上文提到的,吐槽、辱骂灵寒子的受众不在少数,其视频评论中不乏不堪入目的污言秽语。一般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可能不堪其扰,但灵寒子仍是不断发布新作且热度持续走高,这又是出于怎样的心态?
  各种互联网事件已经证明,有人骂你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骂——有流量才能有热度。越是被骂,网络视频生产者就越能弄清自己应该针对怎样的受众群体、该首先满足哪些受众的口味、给自己增加点击率的是哪一类群体、给自己带来流量的又是哪一类群体、哪些受众能为我产生消费行为、哪种平台真正适合自己。灵寒子同样在后来进驻B站,那也是他被骂得最惨的时候,但这无碍他在B站建立自己的新阵地,骂他的人越多,他就会越火。但靠这种略显哗众取宠的方式走红的“真土味”短视频作者,其保持热度的能力还有待时间检验。   而华农兄弟则不相同,他们是真正依靠互联网深挖自身资源,以积极健康的姿态走红。现代人在基本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无聊感和孤独感使得吃播类、萌宠类的主播和视频在网络上颇受追捧,华农兄弟找准了网络受众的这一需求点并把包括职业(少见的竹鼠养殖)与地域(客家人的身份认同)在内的自身优势和多种网络渠道相结合,成功通过微博、短视频和网络直播吸附、沉淀了一批相当规模的粉丝,这些粉丝通过制作表情包、梗和段子进一步将其传播开来。可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两级传播效果更加明显。
  3 问题:城乡、教育差异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两个问题。一是我国城市化推进到现在,城市和乡村发展水平差距仍然明顯,城乡文化的疏离感依然存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到达58.52%③,但小乡镇的实际物质条件和精神文化条件仍远比不上城市,这难以满足乡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二是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网民的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54.1%、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占比25.4%、大专学历的占比9.2%、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比11.2%④。也就是说,接受过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的网民连一半都不到。这说明真正能够理解、参与、共享由精英文化占据主流的大众传播媒介的人并不如我们想象中那么多,大众传播在分众传播和窄域传播的策略上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和细化。
  总之,土味视频在给受众带来嬉笑怒骂的观看体验的同时,也体现着制作者的制作理念,更反映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同样地,网络短视频热的现象仍将持续,我们应当辨证看待短视频体现出的文化和心理差异,尊重不同群体的精神需求,学会用互联网思维看待事物,并仔细思考其反映出的现实问题。
  注释
  ①数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
  ②数据截至2018年11月30日。华农兄弟于2018年8月底进驻B站。
  ③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④数据来自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net.cn/.
  参考文献
  [1]陈志翔.抵抗与收编:土味视频的亚文化解读[J].新闻研究导刊,2018(7).
  [2]刘建明.新闻学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3]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
  [4]王纪春,贺赵松.浅析网络亚文化的新形式——以土味视频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12).
  作者简介:吴劲昭,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 2018年上半年,两档偶像养成类节目《偶像练习生》《创造101》节目让整个综艺节目迎来了新一波热潮。其中《创造101》所占的话题度以及播放量创了新高。这样的一档综艺真人秀节目引发的传播现象引起了很多的探讨。文章以《创造101》为例从新媒体运营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偶像养成类节目的传播策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新媒体运营;偶像养成类节目;创造101;传播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随着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大量红色旅游资源得以开发,并逐渐成为集思想教育、文化传播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殊载体,但同时也面临经营规划不健全、传播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影响着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文章从红色旅游形象传播研究视角出发,结合传播学和旅游学的相关知识,以朱德故里景区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分析该景区目前形象传播的现状,提出在新时代环境下的朱德故里形象传播的新策略,从而希望能够为新时期中国红色旅游业的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占据了商业营销的核心。电视剧也不仅仅只通过电视机来观看,网络剧的流量远超传统电视剧,优酷热播的网剧《镇魂》更是打造出“镇魂女孩”的粉丝社群,并以此获益。文章旨在从粉丝文化入手,以《镇魂》为案例,探讨当粉丝进阶为社群时对影视产生的经济和文化效应,看这种集体式、组织式的消费模式如何反转了影视剧的传统消费观,带来一群新
期刊
摘 要 以《爱格》杂志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探讨青春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号建设特色,探讨青春文学杂志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发展。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爱格”公众号的建设呈现出自定义菜单内容丰富,功能齐全;公众号内容资源建设紧握“情感”,紧跟热点;公众号文章阅读量稳中有增这三方面的特色。  关键词 青春文学;公众号;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方兴未艾,从单纯的兴趣指向走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商业运营可分为粉丝打赏模式、电商模式、广告模式、风险投资模式与第三方平台模式。“罗辑思维”的运营策略从成立伊始即明确变现指向,从初级阶段的内容运营到后期涉猎渠道,在运营策略阶段上呈现出鲜明特点。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笔者针对问题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罗辑思维;公众号;运营策
期刊
摘 要 旅游实景剧是在传统舞台剧和旅游演艺的基础上新兴起来的旅游表现艺术形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所产生的视听效果和前卫的科技体验,为旅游实景剧的演艺效果提供了技术表现手段,成为舞美装饰设计者的宠儿。文章从旅游实景剧设计在多媒体技术参与下的整体艺术形式角度出发,对旅游实景剧所传达的视觉语言、舞美装饰进行深入研究,得出多媒体技术在旅游实景剧舞美装饰中的设计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黑龙江旅游
期刊
摘 要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媒体主导的一元话语格局被打破。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媒介技术的基础性作用塑造了整个社会存在方式。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传统媒体开启媒介融合模式,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新京报》作为传统媒体转型的“主力军”,具有范式研究价值。此研究以“新京报动新闻”为个案研究对象,尝试总结其在报道内容、传播模式等方面的特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媒介融合;互联网思维;新京报;动
期刊
摘 要 通过《辉煌中国》传播案例的纵深考察,提出当下我国主流媒体传播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的现实问题,围绕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窥探主流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观过程中的问题表征及传播机制。结果表明,融媒体语境下,央视财经频道制作团队以时政类纪录片为载体,打破传统传播模式,通过多元传播格局构建了信息文本输出转向社会交往的新型传播形态,实现了价值观传播从“他叙”向“自叙”的创新性表达,夯实了受众对主流价值观“想象
期刊
摘 要 主要围绕新媒体在电影传播中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以《红海行动》为例,研究其具体传播模式,旨在为促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具体思路和理论探索。  关键词 新媒体语境;电影传播;红海行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3-0121-02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电影业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而怎样化压力为动力,在新媒体语境下
期刊
摘 要 选秀节目《创造101》不仅获得了较高的网络流量,也成为展现现代女性形象的舞台,更成为当前审视作为身体视觉符号的女性之“美”,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不断被建构的一面镜子。“美”的所指含义总体上表现出趋向于受主流话语权控制的方向:在社会权力主体和商业媒体的运作之下,宣扬“肤白貌美大长腿”就是“美”的意义。然而,另有一部分公众试图引用身体美学内涵并凭借互联网传媒技术的发展,引导新的平民化的审美价值的建
期刊